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230章 复合驱虫 童咳分型

太极医道传承 第230章 复合驱虫 童咳分型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林辰刚把上一章的驱虫护苗照片归档,多村的求助消息就挤满了微信。青山村赵村长发了段视频:田埂边的速生艾草叶上,还爬着小青虫,叶片被咬出不少洞,“按之前的法子撒了草木灰,虫没除干净,新苗都快被啃光了”;溪头村李书记附了张小孩咳嗽的照片,三个娃围着药碗皱眉头,“有的娃喝了枇杷叶茶就好,有的越喝咳得越凶,痰颜色还不一样,一个黄一个白”;邻村的小虎更着急,发了段教学视频,对着空荡的儿童案例本叹气,“教其他村徒弟认童咳,没实际案例讲不通,徒弟们都怕给娃用错药”。

林辰指尖划过 “虫没除净”“痰色不一” 的字眼,胸口的玉佩轻轻发热 —— 基层需求里,儿童和作物的 “特殊情况” 最容易被忽略,得针对性调整方案。他先给李教授打去电话:“李教授,青山村草木灰驱虫不彻底,还有虫咬苗;童咳按之前的方案效果不均,是不是得按痰色分型?村里有艾草梗和梨皮,能不能用这些配专属方案?”

李教授在电话那头立刻应道:“正好!单一草木灰驱虫针对性弱,用艾草梗切碎拌草木灰,按‘1 斤艾草梗混 2 斤草木灰’撒田,艾草梗的气味能驱成虫,草木灰能防虫卵;童咳看痰色最准,黄痰是热咳,用梨皮煮水;白痰是寒咳,加生姜紫苏煮茶,我这就带艾草梗去青山村,现场教驱虫,顺便分童咳方案。”

挂了电话,林辰又拨通张主任的微信。屏幕里,张主任正对着儿童咳嗽案例表皱眉:“徒弟们记不住分型,得编个‘童咳判断口诀’,用口语化的句子,比如‘黄痰甜(梨皮),白痰暖(姜苏)’,再配‘痰色 - 方案’的对照图,黄痰画小黄点,白痰画小白点,一看就懂,教的时候也顺口。”

“再加个‘用量按年龄’的标注。” 林辰补充道,“3 岁以下娃用半片梨皮,5 岁以上用一片,生姜只放指甲盖大,不用记克数,按‘年龄 - 食材大小’对照,徒弟们不用怕用量错。”

一旁的苏晓冉突然插话:“赵工刚才发消息,说能给 AI 加‘儿童专属模块’,单独列‘童咳分型’,点进去先让选‘痰色黄 \/ 白’,再跳对应方案,还标着‘3 岁半片梨’的通俗用量;驱虫模块加了‘效果反馈’,村民撒完药能拍虫情照片,系统自动判断‘是否需补撒’,比光靠说靠谱。”

林辰拨通赵天宇的视频,屏幕里的他正画儿童模块界面:“我还加了‘师徒儿童案例库’,把青山村、溪头村的童咳案例传上去,每个案例附痰色照片和用药效果,小虎教徒弟时能直接调出来,不用再空讲理论。”

第二天一早,林辰带着李教授、张主任和赵天宇往青山村赶。车子刚到村口,就看见赵村长领着村民蹲在艾草田边,手里捏着有虫洞的叶片,眉头皱得紧紧的:“撒了两回草木灰,虫还是有,新长的芽尖都被啃了,再这样,冬储的草药就没指望了。”

李教授从布袋里倒出切碎的艾草梗和草木灰,按比例混在一起,抓了一把撒在田埂边:“这两种混着用,艾草梗的味能把成虫驱走,草木灰能挡住虫卵爬上来,撒的时候要离根 5 厘米,别烧着苗;没除净的地方,再用艾草梗煮水浇根,虫肯定跑不了。”

村民们赶紧找来大盆,按 “1:2” 的比例混料,王奶奶边拌边问:“教授,这艾草梗煮水,会不会把苗浇坏啊?俺们可经不起再折腾了。”

“不会!” 李教授笑着说,“艾草梗水是弱碱性的,还能当肥料,浇完苗长得更壮。你看那边没虫的苗,之前试过一次,比旁边的高半指呢。”

晒场另一头,张主任正给师徒们教 “童咳口诀”。他手里举着两张痰色卡片,一张画黄痰,一张画白痰:“记住‘黄痰甜,白痰暖’—— 黄痰的娃,用梨皮煮水,不用加糖,梨本身就甜;白痰的娃,加生姜紫苏,喝着暖乎乎的,咳很快就好。”

小虎拿着卡片,对着刚赶来的溪头村小孩练手:“你咳的时候痰是黄的还是白的?” 小孩怯生生地说 “黄的”,小虎立刻翻出 AI 里的案例:“你看这个娃,之前也咳黄痰,喝了梨皮茶就好了,咱们现在就煮。”

赵天宇则在村委会院子里,给村民们演示 AI 儿童模块。他点开 “童咳分型”,先选 “黄痰”,屏幕立刻跳出:“3 岁以下:半片梨皮煮 5 分钟;5 岁以上:1 片梨皮煮 5 分钟”,还附了削梨皮的小视频;再点 “驱虫反馈”,上传有虫洞的叶片照片,系统很快弹出:“需补撒混合料,建议加浇艾草梗水”。

溪头村的李书记领着三个咳嗽的娃过来,其中一个娃咳着黄痰,小虎按方案煮了半片梨皮水,娃喝了两口,就不咳了,眼睛亮了亮:“不苦!比之前的药好喝!” 另一个咳白痰的娃,喝了加生姜紫苏的茶,也说 “胸口不凉了”。

晒场角落,林辰组织 “儿童案例教学会”。小虎调出 AI 里的案例库,给其他村的徒弟讲:“这个溪头村的娃,咳黄痰,喝了三天梨皮茶就好;这个青山村的娃,咳白痰,加了生姜就见效,你们教的时候,一定要先看痰色,再选方案。”

徒弟们边记边点头,有的还拍了案例照片,说回去就教村里的人用。

太阳偏西时,青山村的艾草田里,村民们已经撒完混合料,有的还在浇艾草梗水,叶片上的虫少了很多;晒场上,咳嗽的娃们围着梨皮茶碗,喝得津津有味;小虎教徒弟调 AI 案例库,手指在屏幕上点得飞快;赵天宇的平板里,驱虫反馈已经收到十几条,大多显示 “虫少了,苗不咬了”。

赵村长捧着刚采的没虫洞的艾草,笑得合不拢嘴:“这下虫终于除净了!等艾草长好,俺们就能给娃煮止咳茶,再也不用愁虫咬苗、娃咳嗽了。”

返程时,李教授坐在车里翻着村民的驱虫笔记,上面写着 “艾草梗 1 斤 草木灰 2 斤,撒离根 5 厘米,浇梗水”,还画了个小艾草梗的图案。“以前总觉得驱虫得靠农药,现在才知道,村里的艾草梗、草木灰,就是最好的‘绿色驱虫药’—— 基层的需求,从来能用身边的东西解决,还不伤害作物。”

张主任翻着师徒们的童咳口诀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黄痰甜,白痰暖”,有的还画了小梨、小生姜的图案。“医学的‘好记’,不是写厚厚的书,是编一句顺口的口诀,画两个简单的图,让徒弟们走哪都能记住,给娃用药也不慌。”

赵天宇对着电脑里的儿童案例库感慨:“以前做 AI,总想着覆盖所有症状,现在才明白,‘精准’比‘全面’重要 —— 专门给儿童做个模块,标清‘半片梨’‘指甲盖姜’,比混在成人方案里管用多了,这才是基层需要的‘实用’。”

林辰靠在车窗上,手里攥着片没虫洞的艾草叶,指尖还留着梨皮的清香。他摸了摸胸口的玉佩,忽然想起医学竞赛时评委说的 “创新与实用结合”—— 原来真正的 “结合”,不是用农药驱虫,是让艾草梗混草木灰护苗;不是用复杂理论分童咳,是让 “黄痰甜白痰暖” 的口诀落地;不是让 AI 功能多全,是给儿童做专属模块;是让李教授的混合料撒在田埂上,张主任的口诀记在徒弟们的卡片上,赵天宇的案例库装着娃们的笑脸。

车子驶进市区时,多村群里跳出新消息:青山村发了没虫洞的艾草田视频,写着 “混合料管用,虫跑了”;溪头村发了娃们喝梨皮茶的照片,配文 “黄痰娃不咳了”;邻村的徒弟发了记口诀的笔记,标注 “记住黄痰甜,教村里人防错”—— 满屏的照片和文字,都透着冬日里的安心。

林辰看着群里的消息,胸口的玉佩依旧温热。他知道,这场从医学竞赛开始的 “基层之旅”,早已不是 “方案推广” 那么简单 —— 是李教授的艾草梗、张主任的童咳口诀、赵天宇的儿童模块,是村民们护好的苗、娃们不咳的喉、师徒们记牢的口诀,一起把 “神农医道” 的 “实用” 与 “仁心”,融在了每一把驱虫的混合料里,每一碗甜滋滋的梨皮茶里,每一句顺口的口诀里。

晚上,林辰在笔记本上写下:“所谓巅峰,不是赛场的金奖,是娃们喝梨皮茶时的笑脸;所谓传承,不是复杂的理论,是徒弟们记在卡片上的‘黄痰甜白痰暖’。” 写完,他摸了摸胸口的玉佩,暖意漫过指尖 —— 这,才是医学竞赛 “巅峰对决” 真正的初心,是神农传承最温柔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