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喘息之机,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是休养生息,但对于陆少华这样的枭雄,却是加速奔跑、拉开与竞争对手距离的黄金赛道。当锡那罗亚卡特尔还在为下一次大规模进攻调兵遣将、协调内部各方势力而耗费时间时,陆少华已经将这三周的宝贵期限利用到了极致。他像一位最高效的工程师和战略家,同时推动着三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重建蒂华纳的创伤,消化新归附的力量,以及将触角正式伸向北美大陆。 这不是简单的恢复原状,而是一次全面的、脱胎换骨式的升级扩张。
第一战线:蒂华纳的重建与秩序重塑
战火后的蒂华纳,尤其是陆少华控制的街区,满目疮痍。但破坏也意味着重建的机会,一个按照他意志重塑秩序的机会。
陆少华没有简单地拨款修复房屋和道路。他成立了一个名为“蒂华纳复兴基金”的半公开机构,由伊莎贝拉幕后操盘,资金来源混合了赫克托集团的“赔偿金”、华人商会的投资以及部分洗白后的利润。这个基金明面上的负责人是一位在当地颇有声望、因儿子被黑帮误杀而极度痛恨暴力的老建筑师。
重建计划的核心,是基础设施与安全绑定。每一栋被修复或新建的住宅、商铺,都暗中按照陆少华制定的安全标准进行了加固:更厚的墙体、防弹玻璃、预设的紧急通道和隐蔽的观察点。社区广场和主要道路的改造,则巧妙地融入了利于防守和监控的设计。这些措施,表面上是为了提升社区品质和抗灾能力,实则将整个街区悄然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层次分明的防御体系。
更重要的是人心。陆少华严令手下,在重建期间绝对不准骚扰平民,反而要求他们协助搬运物资、维持秩序。他让卡洛斯挑选了一批面相相对和善、纪律性强的队员,组成“社区安全巡逻队”,佩戴统一的袖标,负责日常治安。这支队伍与**贪婪的本地警察形成了鲜明对比,迅速赢得了底层民众的好感。
“我们要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明白,”陆少华在一次核心会议上对卡洛斯和李俊说,“跟着我们,有饭吃,有安全的房子住。而锡那罗亚带来的,只有子弹和废墟。这才是最坚固的防线。”
这种“以建设促防御,以实惠收民心”的策略,效果显着。许多原本对黑帮敬而远之的市民,开始主动为陆少华的人提供一些微不足道但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陌生人的异常动向,或是可疑车辆的停留。蒂华纳的废墟上,正在生长出对陆少华而言比钢筋混凝土更坚固的统治根基。
第二战线:内部整合与力量消化
随着声望鹊起和实力展示,之前观望的一些本地小帮派和独立走私团伙,开始主动向陆少华靠拢。如何消化这些良莠不齐的新力量,避免消化不良甚至反噬,是一项严峻挑战。
陆少华采取了“分级整编,核心掌控”的策略。
对于有一定实力且头目识时务的团伙,他允许其保持相对独立的编制,但必须接受“龙族”派出的战术顾问(实为监军)的指导,装备和补给由陆少华统一调配,行动必须报备。这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外围盟友”的身份,既安抚了其头目,又确保了控制力。
对于零散的、缺乏组织的小股人员,则打散编入卡洛斯直接指挥的二线队伍,进行严格训练和纪律约束,将其淬炼成可靠的有生力量。
最关键的是对核心技术的掌控。所有新加入势力的通讯设备,全部更换为由李俊(幽灵)团队加密和监控的系统;重要的物流通道、仓库密码,只对经过严格审核的核心成员开放;财务流程必须符合伊莎贝拉制定的规范。陆少华将权力和秘密牢牢抓在“龙族”最初的班底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陆少华展现出高超的驭人之术。他亲自接见了几位主动来投靠的小头目,没有盛气凌人,而是平易近人地与他们交谈,肯定他们的能力,承诺在新的架构下会给予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收益,但同时明确划出了红线——背叛和阳奉阴违的代价是死亡。恩威并施,让这些新附者既怀有希望,又心存敬畏,整合过程远比预想的顺利。
第三战线:北美前哨的正式纳入
最让陆少华寄予厚望的,是王强和赵明在美国建立的桥头堡。此前,这个前哨站更多是试探性和情报收集性质。如今,随着蒂华纳根基初步稳固,陆少华决定将其正式纳入运营体系,成为支撑其未来扩张的战略支点。
他通过绝对安全的卫星信道,与远在加州的王强和赵明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视频会议。
“强子,明子,蒂华纳这边基本稳住了。”陆少华看着屏幕上两个因为熬夜而眼圈发黑但精神亢奋的兄弟,语气中带着肯定和嘱托,“你们那边,不能再是小打小闹了。我给你们划拨第一批专项资金,任务升级。”
新的任务清单包括:
1. 物流网络构建: 利用当地华商和越南帮的关系,在洛杉矶和旧金山港口建立可靠的接货点,打通从墨西哥到美国西海岸的海上秘密运输线。这条线将优先运送高价值、低体积的货物,如新型合成毒品或洗钱用的贵重物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