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太行山深处。
曾经沟壑纵横、满目苍黄的黄土高坡上,如今出现了一片巨大而平坦的白色水泥场坪。
场坪的正中央,一座数百米高的钢铁发射塔架直指苍穹,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周围的山体上,伪装网与永备性工事星罗棋布,构成了一个戒备森严的独立王国。
这里,就是“天眼计划”的发射场。
计划正式进入了物理实施阶段。
巨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被精巧地拆分成数个巨大的部件,包裹在厚重的缓冲材料中,通过时空虫洞,分批次运抵这个只存在于绝密档案中的山谷。
当第一个巨大的火箭燃料贮箱,被巨型吊车缓缓吊起时,所有在场的工程师和战士,都屏住了呼吸。
负责接收的工程师们,虽然已经在未来的基地里接受了数月的强化培训,但在亲手触摸到这些来自未来的、闪烁着迷人金属光泽的庞然大物时,那双手依然在微微颤抖。
这不仅仅是钢铁,这是民族飞向星辰大海的翅膀。
远在北方边境线的李云龙,接到了一份来自凌天的,保密等级为“天”字的绝密命令。
命令的内容很简单:命他即刻抽调精锐部队,负责发射场外围半径一百公里内的绝对安保,确保在发射窗口期内,连一只苍蝇都不能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飞进去。
李云龙看着电报上那个刺眼的“天”字,习惯性地骂骂咧咧起来。
“他娘的,不就是放个大炮仗吗?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把老子从北边调回来,那帮雪宫的孙子要是再闹幺蛾子怎么办?”
嘴上虽然抱怨,但他的动作却快得惊人。
他二话不说,直接从自己刚刚组建的北方战区,点名抽调了三个装备最精良、作风最强悍的主力师,星夜兼程,开赴晋西北。
一时间,以发射场为中心,三道由坦克、装甲车和步兵组成的、水泄不通的封锁线被迅速建立起来。
所有的道路都被封锁,所有的制高点都被占领。
李云龙甚至把防空营都拉了过来,几十门高射炮的炮口斜指天空,摆出了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
几天后,几位总部首长,包括旅长在内,也秘密抵达了现场。
他们站在曾经战斗过的山岗上,看着山谷里那个在无数工程师的忙碌下,正被一节节组装起来的巨大白色箭矢,一时间感慨万千。
“老首长啊,”旅长扶了扶眼镜,对身边的一位首长说,“想当年,我们在这里,连一颗合格的子弹都造不出来,被小鬼子追着满山跑。谁能想到,这才几年功夫,我们就要从这片山沟沟里,把东西往天上送了。”
老首长没有说话,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眶有些湿润。
李云龙也是被特许,进入了发射场的绝对核心区。
当他站在那已经初具雏形的巨大火箭脚下时,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渺小。
他必须把头仰到极限,才能勉强看到火箭的中段。
那光滑的、带着冰冷质感的白色箭体,仿佛一根连接天地的神柱,带着一股无言的、磅礴的力量,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下意识地想从口袋里摸出香烟,刚想拿出来,却看到周围那些穿着白色防静电服的工程师们,一个个脸上都带着虔诚和严肃的表情。
李云龙讪讪地把烟又塞了回去,感觉在这里抽烟,简直就是一种亵渎。
他凑到一位看起来像是总负责人的白发工程师身边,压低了声音,像个好奇的学生一样问道:“老哥,冒昧问一句……这玩意儿,它……它真能飞到外太空去?”
那位被他称作“老哥”的,正是来自2025年的航天总工程师,一位国宝级的科学家。
他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转过头,看着李云龙,脸上是抑制不住的自豪和骄傲。
“李同志,它不仅能飞上去。”
“它还能把我们的眼睛,挂在天上。从今往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能瞒过我们。”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时空的2025年,“曙光计划”总指挥中心。
龙老和数以百计的顶尖科学家,正坐在巨大的环形屏幕前,神情肃穆地监控着从晋西北实时传输回来的海量数据。
这次发射,不仅仅是为了支援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它同样是对现实时空航天技术的一次极限压力测试,是在最原始的环境下,进行的一次最伟大的实战演练。
屏幕上,火箭的燃料加注模拟曲线、箭体各部分的结构应力分析数据、发射场周围的环境气象参数……亿万条数据流如同瀑布般飞速刷新。
每一个微小的参数跳动,都牵动着指挥中心里所有人的心。
一位头发花白,已经年逾古稀的老科学家,看着屏幕一角传回的,晋西北那熟悉又陌生的山脉实时画面,眼眶渐渐湿润了。
他对着身边的同事,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轻声说:“我的爷爷,当年就是独立团的兵。他就在这片山里,跟着李团长打过小鬼子。他一定想不到,他的孙子,会亲手把火箭,送回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