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红星之心工业区,总指挥部。
巨大的防弹落地窗外,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刚刚从战争废墟中修复的坦克生产线上,巨大的机械臂在刺耳的轰鸣声中,精准地抓取、焊接、组装着一辆辆崭新的59式坦克。高耸的烟囱喷吐着灰白色的烟雾,那是中国工业心脏恢复跳动的脉搏。
会议室内的气氛却与户外的喧嚣截然不同,带着一种收获季节的轻松与喜悦。
赵刚站在巨大的全息沙盘前,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
他手中的激光笔在沙盘上划过一道道代表着资源与产量的光流。
“同志们,好消息!截至昨天,我们已经全面修复了沈阳、鞍山、抚顺三地的核心工业设施。第一座高炉顺利点火,预计下个月,我们的煤炭和钢铁产量,将以几何级数增长!我们自己的坦克、火炮、子弹,将不再需要完全依赖家里的支援!”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兴奋议论声。
孔捷用手肘捅了捅身边的丁伟,咧着嘴低声说:“老丁,听见没?这回可得跟赵政委好好说道说道,咱们第二军在之前的战斗里,弹药、装备损失最大,这第一批新装备,怎么也得优先补充给我们!”
丁伟的目光却投向了坐在主位上,从始至终一言不发的那个人。
凌天。
他只是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桌面上有节奏地敲击着。每一下,都像是敲在众人心跳的鼓点上。
“咚。”
最后一声轻响,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兴奋的,还是期待的,都齐刷刷地汇聚到了凌天身上。
赵刚的汇报数据很喜人,但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方向,依然要由这个年轻人来指引。
凌天没有说话,只是抬手在面前的控制面板上轻轻一划。
沙盘上,代表着东北工业产值的红色数据流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邃的蓝色,那是广袤无垠的太平洋。
一道道新的数据流浮现出来,在蓝色的海面上拉出刺眼的红色航迹。
“这是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汇总的东瀛海军近三个月内的动向。”凌天的声音很平静,却让会议室的温度骤降了好几度。
“在关东军被全歼后,他们非但没有收缩,反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扩充海军。三艘‘云龙级’航空母舰已经下水,正在进行海试。他们原有的主力舰队,包括‘大和’、‘武藏’在内的所有战列舰、重巡洋舰,全部完成了维修和弹药补给,正在向柱岛水道集结。”
全息沙盘的角落里,一个视频通讯窗口亮着,正是远在北方边境线的李云龙。
他“噌”地一下站了起来,画面一阵剧烈晃动,显然是拍了桌子。
“他娘的!小鬼子这是茅坑里打灯笼——找死!还等个屁!”李云龙粗着嗓子在通讯器那头咆哮,“凌顾问,你下命令!老子现在就带人杀过去!不把他们那几条破船拆了当废铁卖,老子就不姓李!”
“老李,你冷静点!”孔捷第一个皱起了眉头,出声反对,“我们跟雪宫的仗刚打完,部队需要休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海军才刚刚起步,那几艘052D连一次远洋航行都还没进行过。补给线拉得太长,从渤海到日本本土,上千公里,风险太大了!”
“我同意孔军长的意见。”一位负责后勤的将领也站了起来,“我们的远洋补给能力,目前还非常薄弱。贸然出击,一旦被敌人切断后路,后果不堪设设想。我们应该稳扎稳打,先把东北这个工业基地彻底夯实了再说。”
几位将领纷纷点头附和。李云龙的提议太过冒险,不符合他们一贯的作战风格。
会议室里,激进与稳健两种意见形成了对峙。
李云龙在视频里气得吹胡子瞪眼,却又找不到话来反驳,毕竟孔捷他们说的是事实。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凌天。
凌天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全息海图前,平静地开口。
“各位,我们为什么,要跟他们打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
话音落下,他抬手一挥。
广袤的太平洋海图骤然消失,整个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黑暗。
下一秒,一张全新的、结构复杂的流程图,被投射在所有人面前。图表的顶端,用鲜红的字体,标注着四个大字。
“绝密——天眼计划”。
这四个字,对在场的所有人来说,都陌生到了极点。
但那股扑面而来的、超越时代的冰冷科技感,却让每个人都感到一阵心悸。
“所谓‘天眼’,”凌天转过身,面向众人,开始解释,“就是我们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在晋西北,发射一颗完全由我们自己控制的,高分辨率军事侦察卫星。”
“它将在距离地面五百公里的近地轨道上,成为我们悬在敌人头顶的一双眼睛。一双……可以洞穿日本一切军事部署的眼睛。”
为了让这些来自四十年代的将军们能理解,凌天播放了一段事先准备好的模拟动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