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的办公室设在天津原先的一座海关大楼里。
他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能看到码头上忙碌的景象。
吊车起落,汽笛长鸣,这座刚刚获得新生的港口,正以一种蓬勃的生命力,重新开始呼吸。
凌天推门进来时,赵刚正看着一艘缓缓驶离港口的货轮。
“都安顿好了?”赵刚没有回头,他知道来的是谁。
“船坞已经进入全速建造阶段,第一块龙骨也已经就位。”凌天走到他身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向海面。
“用不了多久,我们自己的钢铁巨兽,就会从这里,驶向深蓝。”
赵刚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是啊,想想就让人激动。我们的陆军,已经打遍华北无敌手。现在,终于要补上这最后一块短板了。”
凌天却摇了摇头。
“老赵,短板不止一块。”
他的声音很平静,却让赵刚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
赵刚转过头,看着凌天,等待着他的下文。
“船,我们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造出来。但是,驾驭船的人呢?”
凌天伸手指着窗外那艘已经远去的货轮。
“一个合格的船长,需要数年的航海经验。一个合格的舰长,除了航海,还需要精通炮术、通信、损害管制、天文地理、国际法……这需要一个漫长而系统的培养周期。”
“我们现在,一个都没有。”
“船等人的局面,比人等船,更危险。”
赵刚的瞳孔微微收缩。
他瞬间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
就像他们有了最先进的坦克,却需要李云龙那样的天才指挥官去摸索一样。
一艘万吨级的驱逐舰,其复杂程度,是坦克的千百倍。
没有合格的指挥官和船员,那只是一堆昂贵的、漂在水上的废铁。
他沉默了片刻,转身大步走到办公桌后。
桌上,铺着一张巨大的华北新行政区划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注出了一个个网格化的管理区域。
这是他这段时间最大的心血。
“需要什么样的人?”赵刚的声音果断而有力。
“第一,年轻,学习能力强,最好在十八到二十二岁之间。”
“第二,有文化基础,至少要高小毕业,能读会写,懂基础的算术。”
“第三,身体素质过硬,无晕船史,视力良好。”
“最重要的一点,”凌天补充道,“思想过硬,愿意为了这片土地的未来,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蓝色的大洋。”
赵刚拿起笔,迅速在纸上记下这几条。
他抬起头,眼神明亮。
“我明白了。”
“三天之内,选拔令会出现在华北每一个县城、每一所学校的布告栏上。”
“一个月内,第一批学员,会在天津集结。”
他的话,掷地有声。
刚刚建立起来的、高效运转的政务系统,在这一刻,展现出了它强大的动员能力。
几天后,一份前所未见的选拔令,出现在了华北各大城市的街头。
不同于以往征召陆军的告示,这份选拔令的标题,充满了诗意与力量。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华北红星海军学校,招收第一期学员!”
告示前,挤满了围观的年轻人。
他们中,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有在工厂里当学徒的工人,甚至还有一些读过几年军校、却报国无门的青年军官。
“海军?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水师了?”
“去海上打仗?那是什么样的?”
人群议论纷纷,但更多年轻人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被点燃的、名为梦想的光芒。
陆地上的仗,他们听得多了。
但驾驭钢铁战舰,纵横四海,那是一个只存在于书本和传说中的世界。
现在,这个世界的大门,向他们敞开了。
报名点人头攒动。
经过一轮又一轮严苛到近乎残酷的体检、文化课考试和政治审查。
最终,三百名最优秀的年轻人,从数万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
他们登上了开往天津的专列,每个人的脸上,都交织着紧张、兴奋与对未来的无限憧含。
红星海军学校的开学典礼,在一个临海的简朴礼堂里举行。
三百名学员穿着崭新的、带着海魂衫元素的深蓝色学员服,坐得笔直,像三百根挺拔的标枪。
他们的目光,好奇地打量着主席台上那几位沉默寡言的教官。
那些教官很年轻,但身上都带着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气质。
冷静、专业,眼神锐利得像鹰。
典礼开始,一位肩上扛着少校军衔,名叫“魏征”的首席教官走上讲台。
他没有一句废话,直接在身后的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复杂的球形坐标系。
“从今天起,你们要忘记你们习惯的平地。”
“你们将要征服的,是一个由经纬度、洋流、潮汐、风向构成的三维世界。”
“你们的敌人,不仅来自海面,更来自水下、空中,甚至来自电磁波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