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平安县城每天都在生长,像个怪物。
华盛顿的电报越来越急,措辞也越来越严厉。
他们需要证据,而不是一个记者充满惊叹的观察报告。
“苏联援助”这顶帽子扣上去容易,可帽子下面得有脑袋。
再找不到那个脑袋,他这个代号“鹰眼”的王牌特工,就要变成笑话了。
不行,必须主动出击。
史密斯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领带,脸上挂上了最真诚、最富有感染力的笑容。
他要去见赵刚。
“赵政委,我是来请求帮助的。”
史密斯坐在赵刚的办公室里,姿态放得很低,语气诚恳。
“我最近在构思一篇报道,题目叫《在战火中重生的工业奇迹》。”
“我想向美国,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示贵方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是如何创造奇迹,自力更生发展工业的。”
赵刚微笑着,给他续上一杯热茶。
“史密斯先生有这个心,我们很欢迎。”
“听说城郊新建了一座农具厂,规模很大。”史密斯图穷匕见,“我想去那里看看,那里是民生工业的代表,最能体现你们的精神。”
他特意强调了“民生”两个字。
那家农具厂的位置,他早就研究过无数遍了。
它就在整个工业区的最外围,紧挨着那片被铁丝网和哨兵严密看守的核心禁区。
那是他唯一可能靠近的机会。
赵刚放下茶杯,脸上露出“欣然”的表情。
“当然可以!”
“史密斯先生能为我们宣传,是好事嘛!”
“这样,我亲自给你安排,明天上午,我让王凯同志陪你过去。”
史密斯心中一阵狂喜。
成了!
对方果然是一群没有防谍经验的泥腿子,这么轻易就答应了。
他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太感谢您了,赵政委!您真是我的朋友!”
第二天,农具厂。
高大的厂房里,机器轰鸣,火花四溅。
一条条崭新的步犁和锄头,在生产线上缓缓成型。
宣传干事王凯在一旁,自豪地介绍着。
“史密斯先生,您看,这些农具用的都是我们自己炼的好钢,比小鬼子的三八大盖还要硬!”
史密斯连连点头,嘴里不断说着“不可思议”、“真是个奇迹”。
眼睛却像雷达一样,扫视着周围的一切。
他的注意力,被一台巨大的冲压机吸引了。
“哦!我的上帝!这个大家伙可真有劲!”
他装作一个没见过世面的记者,兴奋地凑了过去,拿出相机“咔嚓咔嚓”地拍照。
就在他弯腰,调整相机角度,身体被巨大机器挡住的那一瞬间。
他插在上衣口袋里的那支派克钢笔,笔帽被他的手指,不动声色地拧动了半圈。
那是一支由OSS最顶尖的实验室,花费重金打造的微型信号探测器。
全世界,仅此一支。
他假装认真地拍摄着机器的细节,耳朵却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捕捉着另一丝微弱的声响。
钢笔内部一片静默。
一分钟。
两分钟。
史密斯的额头开始渗出细汗。
难道判断错了?这里没有任何信号?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
“滴……滴……滴……”
一阵微弱,却极有规律的电子音,清晰地传进了他的耳朵。
找到了!
史密斯的心脏疯狂地跳动起来!
强忍着激动,继续装作拍照,手指却再次拧动了笔帽。
探测器进入了频率分析模式。
耳机里的声音,从单调的“滴滴”声,变成了一连串复杂的杂音。
几秒后,一个清晰的波段被锁定。
那是一个加密的军用通讯波段!强度极高!
源头,就在那片被铁丝网拦住的核心禁区深处!
史密斯几乎要笑出声来。
他找到了!
找到了这群泥腿子和他们背后那个幽灵联系的神经中枢!
这,就是华盛顿想要的铁证!
与此同时。
反渗透部地下指挥中心。
巨大的屏幕上,农具厂的实时监控画面被分成了十几格。
其中一格,正是史密斯的特写。
他脸上那细微的表情变化,和手指的小动作,被放大了数十倍。
“鱼咬钩了。”
代号“谛听”的年轻人,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语气平静得像在念天气预报。
“目标已启动信号探测设备,型号:OSS金丝雀原型机。”
“我们的鱼饵信号已被对方锁定,频率XXX.XXX。”
赵刚站在他身后,双手背在身后,看着屏幕里的史密斯,眼神像在看一个舞台上的小丑。
“信号强度怎么样?”
“按照您的吩咐,已经调整为勉强可以捕捉的级别。”
谛听的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击了几下。
“现在,根据他的行为,我稍微加强一点,让他觉得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屏幕上,史密斯的眼睛猛地一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