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的镇集,年味尚未完全散去,街头巷尾还挂着红灯笼,赶集的人虽不如春节前拥挤,却也络绎不绝。苏青的“苏记服装”摊位前,几位顾客正围着新上架的牛仔裤挑选,刘嫂忙着递衣服、介绍尺码,陈小花坐在小凳子上收钱、找零,陆晓燕则在一旁帮忙叠好试穿过的衬衫,一派忙碌又有序的景象。
临近中午,一位穿着深蓝色工装的中年男人走到摊位前,目光落在货架上的深咖色灯芯绒马甲上。“老板,这件马甲多少钱?”男人声音洪亮,带着几分急促,时不时抬手看手表,像是有急事要办。苏青连忙上前:“大哥,这件马甲20元,加绒的,冬天穿暖和,您要试试吗?”男人摆了摆手:“不用试了,我穿XL码,你直接给我包一件,我赶时间。”
苏青麻利地取下马甲,叠好放进牛皮纸袋里,又顺手放了一颗备用纽扣:“大哥,您拿好,这是备用纽扣,要是掉了可以自己缝上。”男人接过纸袋,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抽出一张100元递过来:“不用找了,我赶时间!”说完转身就要走。苏青连忙喊道:“大哥,您等一下,还没找您钱呢!”可男人脚步匆匆,已经挤进了人群,很快就没了踪影。
苏青拿着那张100元,心里犯了嘀咕——马甲20元,男人付了100元,应该找80元才对,可他说“不用找了”,是真的不用找,还是因为赶时间没听清价格?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钱,又看了看男人消失的方向,心里很快有了答案:肯定是男人赶时间,没算清价格,误以为马甲要100元,才说“不用找了”。要是自己收下这多给的80元,虽然没人知道,但心里肯定不踏实;可要是追出去找,镇集上人这么多,男人又走了这么久,不一定能找到。
刘嫂看出了她的犹豫,小声说:“苏青,要不就算了吧,是他自己说不用找的,而且现在也不一定能找到人了。”苏青摇摇头:“不行,这钱不是咱们该得的,必须还给人家。他穿工装,看着像是附近工厂的工人,赚钱不容易,80元对他来说可能是好几天的工钱,我不能昧着良心收下。”
说完,苏青把100元交给陈小花,嘱咐道:“你和刘嫂、晓燕看着摊位,我去追那位大哥,尽量把钱还给他,很快就回来。”不等她们回应,苏青已经抓起钱包,朝着男人离开的方向跑去。镇集上人流密集,她一边跑一边四处张望,眼睛紧紧盯着穿深蓝色工装的身影,生怕错过。
跑了大约500米,苏青终于在一家卖五金的店铺前看到了那位男人——他正站在柜台前,手里拿着一把钳子,似乎在询问价格。苏青松了口气,快步上前,喘着粗气说:“大哥,您……您等一下!”男人回头看到她,愣了一下:“你是刚才卖马甲的老板?怎么追过来了?”
苏青擦了擦额头的汗,从钱包里抽出80元递过去:“大哥,您刚才付了100元,马甲20元,应该找您80元,您说‘不用找了’,我猜您是赶时间没听清价格,这钱您拿着。”男人接过钱,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拍了拍脑袋:“哎呀,你看我这记性!刚才着急去工厂送东西,以为马甲要100元,就没让你找钱,没想到你还特意追过来还我,真是太谢谢你了!”
苏青笑着说:“应该的,做生意讲究诚信,不是咱们该得的钱,一分都不能要。您赶时间就先去忙吧,马甲要是不合身,随时来换。”男人紧紧握着手里的80元,又看了看苏青,眼神里满是敬佩:“老板,你这人真是实在!现在像你这么讲诚信的商家不多了,以后我买衣服肯定只来你这儿,还会让我厂里的同事都来!”说完,男人又连声道谢,才匆匆离开。
苏青回到摊位时,额头上还带着汗,脸颊因为奔跑有些泛红。晓燕连忙递过一杯温水:“妈妈,你找到那位叔叔了吗?钱还给他了吗?”苏青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点点头:“找到了,钱也还给他了,那位叔叔还说以后要介绍同事来买衣服呢。”刘嫂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找到,你这股较真的劲儿,就是咱们‘苏记’的招牌。”
这件事很快就在摊位周边传开了。一位卖蔬菜的大妈听说后,特意走到苏青的摊位前:“苏老板,我刚才听人说你追出去给顾客还了80元,你可真是个实在人!以后我给我儿子买衣服,就来你这儿,放心!”苏青笑着道谢,心里暖暖的——她没想到,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竟然能让顾客这么认可。
下午,那位工装男人竟然真的带着两位同事来了。“老板,我给你带顾客来了!”男人笑着说,“这两位是我同事,都想买件加绒衬衫,你给他们推荐推荐。”苏青连忙热情地接待,根据两人的尺码和喜好,推荐了合适的衬衫。两位同事试穿后都很满意,当场就买了下来,还说:“听老张说你人特别实在,果然没骗我们,以后买衣服就认准你这儿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