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年5月30日的成都,初夏的暖阳像一层薄纱,轻轻裹住整座城市。清晨的风还带着一丝凉意,吹过东郊记忆文创区的红砖厂房,把老烟囱上的五星红旗吹得微微晃动。张纳伟(张若曦)站在卧室的穿衣镜前,手指反复调整着浅紫色连衣裙的裙摆——今天宋雅约他来逛这里的创意市集,说是“藏着全成都最有意思的小玩意儿”,还特意叮嘱“穿得仙一点,拍照好看”。
连衣裙是他上周用工资买的,雪纺材质轻盈,裙摆垂到膝盖,侧面有个隐形的开叉,刚好能让尾巴自然垂落又不显得突兀。外面套了件米白色的针织开衫,柔软的面料遮住了肩膀,也让他心里多了几分安全感。他摸了摸头顶的猫耳,今天没戴贝雷帽,而是别了个银色的星星发夹,把耳尖的白色绒毛轻轻别在耳后,露出小半只粉白相间的耳朵——宋雅说“偶尔也要大胆点,你的耳朵超可爱,藏着可惜了”。
“若曦!快点啦!市集上午人少,我们能多逛几家!”宋雅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穿着明黄色的短T恤和牛仔短裤,扎着高马尾,手里拎着一个帆布包,上面印着“成都,巴适得板”的字样,活像个刚放暑假的大学生。
张纳伟笑着应了一声,拿起帆布包(里面装着手机、纸巾和一小瓶无乳糖酸奶),快步走到门口。宋雅看到他的耳朵,眼睛一亮:“哇!今天终于不藏啦!我说什么来着,超好看的!比那些COS服的耳朵逼真多了!”
“就今天试试。”张纳伟耳尖微红,下意识地想把耳朵往后压,却被宋雅按住手:“别压!自然点才好看!走,我们坐地铁去,市集附近不好停车。”
地铁2号线向东行驶,车厢里人不多,大多是去东郊记忆游玩的年轻人。宋雅靠在车窗边,兴致勃勃地翻着手机里的市集攻略:“你看,这家手作饰品店的老板娘超厉害,能用黏土捏出动漫角色;还有那家蛋烘糕,有咸蛋黄肉松味的,我上次吃了还想再吃;对了,下午还有汉服巡游,我们可以看表演!”
张纳伟看着宋雅兴奋的侧脸,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想起半年前刚认识宋雅时,自己还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多说一句话,生怕暴露过去;而现在,他们能像真正的闺蜜一样,一起逛市集、聊八卦、分享喜欢的东西,这种轻松的相处模式,是他过去几年不敢奢望的。
地铁到站后,两人沿着建设南路慢慢走。路边的老厂房墙上画满了涂鸦,有卡通形象,也有成都的老地标,比如锦里、宽窄巷子,色彩鲜艳,充满了创意感。市集就设在厂房之间的空地上,用彩色的帆布搭起一个个摊位,远远就能看到人头攒动,听到摊主们热情的吆喝声。
“来了来了!”宋雅拉着张纳伟的手,快步走进市集。入口处的第一个摊位是卖手工皮具的,摊主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手里拿着小锤,正在给一个钱包敲上花纹。“这个钥匙扣好可爱!”宋雅拿起一个猫咪形状的钥匙扣,上面的猫咪耳朵和张纳伟的很像,“纳伟哥,你看这个,跟你是不是很像?”
张纳伟接过钥匙扣,指尖触到光滑的皮革,心里泛起一阵柔软:“是很像,你喜欢就买一个。”
“好!”宋雅爽快地付了钱,把钥匙扣挂在帆布包上,“以后看到它,就想起你啦!”
两人继续往前走,市集里的摊位五花八门:有卖手作香薰的,玻璃罐里装着五颜六色的蜡块,散发着薰衣草、柑橘的香气;有卖文创产品的,笔记本上印着成都的街景,书签是用老木头做的,刻着古诗词;还有卖特色小吃的,蛋烘糕的甜香、冰粉的清凉、烤肠的肉香混合在一起,勾得人食欲大开。
“先吃个蛋烘糕垫垫肚子吧!”宋雅拉着张纳伟走到一个摊位前,摊主是个老奶奶,戴着白色的厨师帽,笑容和蔼:“妹儿,要啥子口味的?甜的咸的都有!”
“我要咸蛋黄肉松的!”宋雅抢先说道,又转头问张纳伟,“你呢?要不要试试奶油芒果的?芒果很新鲜。”
张纳伟点了点头,芒果是他和女儿苏纳琳都喜欢的味道,每次吃到芒果,都会想起琳琳小时候,把芒果汁抹得满脸都是的样子。老奶奶熟练地舀起一勺面糊,倒进小铜锅,小火慢慢烤着,不一会儿就飘出甜香。她把蛋烘糕递给两人,笑着说:“慢点儿吃,烫!”
张纳伟咬了一口,外皮酥脆,里面的奶油和芒果果肉混合在一起,甜而不腻,芒果的清香在嘴里散开。他看向宋雅,发现她吃得满脸都是奶油,忍不住笑了:“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太好吃了嘛!”宋雅含糊地说,一边用纸巾擦嘴,一边指着前面的摊位,“快走快走,那家手作黏土店就在前面!”
手作黏土店的摊位不大,却挤满了人。老板娘是个二十多岁的女生,戴着粉色的发箍,手里拿着黏土,正在捏一个《原神》里的角色。“哇!这个钟离捏得也太像了吧!”宋雅挤进去,眼睛发亮地看着摊位上的成品,“老板娘,这个能定制吗?我想捏一个动漫角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