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抠脚大汉变身猫娘后,被拍卖了 > 第72章 抵达蓉城:喧嚣中的“普通”

2101年10月6日的成都,清晨的薄雾还没完全散去,湿润的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那是种带着甜意的、温柔的香气,和利雅得干燥的沙尘味截然不同,也和曼谷湿热的芒果气息不太一样。张纳伟(张若曦)坐在飞机的舷窗边,看着下方逐渐清晰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指尖又一次无意识地摸向风衣内兜,确认那本夹着全家福的护照还安安稳稳地待在那里。

飞机降落在跑道上时,没有利雅得私人机场的那种寂静,反而能听到远处其他航班起降的轰鸣声,透过舷窗能看到停机坪上往来穿梭的地勤车辆,还有穿着各色衣服的乘客从其他飞机上走下来,拎着行李箱,说说笑笑地走向航站楼。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热闹,让张纳伟紧绷了一路的神经,莫名地松了半分。

空乘帮他拿下行李箱时,笑着说了句:“成都今天有点凉,张先生记得多穿点。高先生派来的司机已经在到达大厅等您了,举着‘张若曦’的牌子,很好找的。”她的语气自然得像是在和朋友道别,没有刻意关注他的猫耳,也没有流露出任何异样的神色——这是他离开沙特后,第一次遇到有人完全把他当作“普通人”对待,而不是“特殊的宠物”或“被改造的怪物”。

张纳伟点点头,说了声“谢谢”,拎着黑色行李箱走下舷梯。脚下的停机坪地面带着一丝凉意,湿润的空气扑在脸上,让他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桂花的甜香混着青草的气息,还有远处航站楼里飘来的食物香味(像是麻辣火锅的醇厚香气),一下子灌满了他的鼻腔。他下意识地把风衣的领子拉高了些,不是因为冷,而是习惯性地想遮住头顶的猫耳——在沙特的两年多里,这对耳朵要么是被亲王当作“珍宝”抚摸,要么是被训练师当作“宠物特征”要求展示,从未像现在这样,让他担心会引来路人的异样目光。

走进抵达大厅,喧嚣的人声瞬间包围了他。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有推着婴儿车的夫妻,有背着双肩包的学生,有穿着西装的商务人士,还有举着导游旗的旅行团。大家都行色匆匆,偶尔有人和他擦肩而过,也只是礼貌地侧身让开,很少有人停下来看他。张纳伟的目光快速扫过人群,很快就看到了那个举着“张若曦”牌子的男人——大约三十岁,穿着深蓝色的休闲西装,头发梳得整齐,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正时不时地抬头看向出口方向。

“是张先生吗?”男人看到他走过来,主动迎上来,伸手想帮他拎行李箱,目光落在他脸上时,只是正常地扫了一眼,没有在猫耳上多做停留,“我是高先生派来的司机,姓刘,您叫我小刘就行。车已经在外面停好了,咱们现在就过去?”

张纳伟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对方是在叫自己。他点点头,把行李箱递给小刘,声音还有点不自然:“麻烦你了,刘师傅。”他等着对方像庄园里的仆人那样,用好奇或敬畏的眼神打量他的耳朵和尾巴,可小刘只是接过行李箱,转身就朝着出口走,嘴里还随口聊着:“成都今天早上有点雾,不过现在散得差不多了。高先生交代了,要是您饿了,咱们可以先去吃点东西,机场附近有家抄手店味道不错,或者直接回住处也行,您看?”

张纳伟跟在小刘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泛起一阵微妙的暖意。他的猫耳因为放松,轻轻晃了晃,尾巴也从紧绷的状态慢慢垂了下来,自然地贴在腿边。“先回住处吧,谢谢。”他轻声说道,目光忍不住看向周围的人群——一个穿着洛丽塔裙子的女孩从他身边走过,头上戴着兔子耳朵发箍,和他的猫耳有点像;不远处,几个年轻人穿着动漫角色的衣服,正对着手机自拍,其中一个男生的头上还戴着狐狸耳朵的头饰。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这么打扮,”小刘像是察觉到了他的目光,随口解释了一句,语气很平常,“有时候在春熙路那边,还能看到穿得更特别的,大家都见怪不怪了,觉得挺有意思的。”

张纳伟的心猛地一沉,又随即提了起来——原来,他的猫耳和尾巴,在这里会被当成“cosplay”或者“时尚打扮”?这种认知让他既惊讶又庆幸。在利雅得,他的耳朵和尾巴是“异类”的象征,是亲王炫耀的“藏品特征”;在曼谷,如果他以这副模样出现,恐怕会被当成怪物;可在成都,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里,他的“特别”竟然可以被如此轻易地接纳,甚至被归类为“普通的时尚”。

走出航站楼,外面的停车场里停满了各种自动驾驶汽车,大多是华夏本土品牌,车身干净整洁,车身上偶尔贴着可爱的贴纸。小刘把行李箱放进一辆白色的SUV后备箱,打开车门对他说:“张先生,您坐副驾吧,视野好点,正好能看看成都的街景。”

张纳伟坐进副驾,系好安全带。车内的空间很宽敞,内饰是浅灰色的,仪表盘上显示着导航路线,目的地是“高新区天府二街某公寓”。小刘坐进驾驶座,启动车辆,车子平稳地驶出停车场,汇入机场高速的车流。

“高先生在成都有套公寓,装修好了没人住,让您先住那边,”小刘一边开车,一边介绍,“公寓楼下就有超市和菜市场,旁边还有个公园,早上能去散步。高先生说,等您适应几天,再带您去熟悉熟悉环境,要是您想找工作,他也能帮忙推荐。”

张纳伟“嗯”了一声,目光却被车窗外的景色吸引了。机场高速两旁种着高大的梧桐树,树叶已经开始泛黄,在微风中轻轻摇晃,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路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能看到成片的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还有一些造型独特的建筑,看起来像是科技园区的办公楼。

“那是成都的航空产业园,”小刘顺着他的目光指了指,“里面有很多华夏的飞机制造公司,还有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现在华夏的科技发展得快,这些园区到处都是。”

车子驶下机场高速,进入市区主干道。路边的景色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人行道上行人很多,大多是步履匆匆的上班族,手里拿着早餐店买的包子或豆浆;路边的店铺种类繁多,有卖早餐的小馆子,有连锁的咖啡店,还有挂着“24小时便利店”招牌的超市;偶尔能看到几辆自动驾驶的公交车驶过,车身上贴着公益广告,播放着轻柔的音乐。

张纳伟的目光紧紧盯着窗外,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看到一个妈妈牵着五六岁的小女孩走过,小女孩指着他的车窗外,大声说:“妈妈你看!那个姐姐的耳朵好可爱!像猫咪一样!”妈妈顺着女儿的手指看了一眼,笑着说:“是呀,姐姐的打扮真漂亮,咱们快走吧,要迟到了。”说完就牵着女儿继续往前走,没有再回头看第二眼。

张纳伟的心脏猛地一跳,下意识地想捂住猫耳,可看到母女俩已经走远,他又慢慢放下了手。刚才小女孩的声音里没有恐惧,只有好奇和喜欢;妈妈的语气里没有厌恶,只有平淡的接纳。这种“被当作普通风景”的感觉,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在沙特庄园里,他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展品”,所有人看他的目光都带着审视或贪婪;在实验室里,他是被解剖的“实验体”,所有人看他的目光都带着冷漠或研究;而在这里,在成都的街头,他只是一个“打扮特别的路人”,能被轻易地融入这喧嚣的日常。

车子经过春熙路时,小刘特意放慢了车速:“张先生,这是成都最热闹的地方,晚上更漂亮,到处都是霓虹灯,还有很多小吃摊。您要是喜欢逛街,以后可以来这边,买东西或者吃小吃都很方便。”

张纳伟顺着车窗看去,春熙路上人潮涌动,两边的商场外墙是巨大的全息广告牌,播放着时尚品牌的广告,还有一些卡通形象在屏幕上跳跃。路边有几个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在拍照,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却没有人觉得奇怪;不远处,一个卖糖画的老人正在用勺子舀着融化的糖,在石板上画出十二生肖的图案,几个孩子围在旁边,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要什么图案。

“以前在曼谷,琳琳也喜欢看糖画,”张纳伟的心里突然泛起一阵酸楚,他想起女儿苏纳琳小时候,每次带她去唐人街,她都会拉着他的手,站在糖画摊前不肯走,非要买一个小兔子形状的糖画,“那时候她才三岁,拿着糖画,吃得满脸都是糖,还笑着说‘爸爸你看,小兔子会发光’。”

他下意识地摸向风衣内兜,指尖隔着布料碰到了照片的边缘。现在琳琳应该已经14岁了,上初中了吧?不知道她还喜不喜欢画画,不知道苏玲有没有带她去吃芒果糯米饭,不知道她们现在在哪里——是还在曼谷,还是也来了华夏?这些疑问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可一想到刚才路人的反应,他又多了一丝希望:或许在华夏,他可以不用躲躲藏藏,可以光明正大地寻找女儿,甚至可以用“张若曦”的身份,去打听苏玲的消息。

车子继续向前开,经过太古里时,张纳伟看到了成片的川西风格建筑,青瓦白墙,和旁边的现代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路边的茶馆里坐满了人,有人在喝茶聊天,有人在打麻将,笑声和说话声透过车窗传进来,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小刘笑着说:“成都人喜欢慢生活,不管工作多忙,都会抽时间来茶馆坐坐,喝喝茶,聊聊天,这就是咱们说的‘巴适’。”

“巴适?”张纳伟重复了一遍这个词,觉得很有意思——这是他第一次听四川方言,带着独特的语调,听起来很亲切。

“对,就是舒服、安逸的意思,”小刘解释道,“高先生也是四川人,虽然在国外待了几年,但还是喜欢成都的生活,说这里比国外舒服多了。”

车子驶进高新区,路边的建筑渐渐变成了现代化的写字楼和高档公寓,行人也变得少了些,环境更加安静。小刘把车停在一栋公寓楼下,对张纳伟说:“张先生,到了。这栋公寓安保很好,您的房间在18楼,钥匙我已经帮您准备好了,高先生说,房间里什么都有,您直接住就行,要是缺什么,随时给我打电话。”

张纳伟跟着小刘走进公寓楼,大堂装修得很简洁,前台的工作人员笑着对他们点了点头,没有多问。电梯里,他们遇到了一对年轻夫妻,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夫妻两人看到他的猫耳,只是笑了笑,说了句“耳朵真可爱”,就没有再说话——没有好奇的追问,没有异样的打量,只有最普通的善意。

走进18楼的房间,张纳伟第一时间走到窗边,拉开窗帘。窗外是成都的城市景色,远处能看到连绵的龙泉山脉,近处是成片的公寓楼和公园,公园里有老人在散步,有孩子在放风筝,阳光洒在绿色的草坪上,显得格外温暖。房间里的装修很温馨,浅米色的沙发,原木色的茶几,卧室里有一张宽大的床,衣柜里已经放好了几件适合秋季穿的衣服,都是按照他的尺码准备的。

“高先生说,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直接给他打电话就行,”小刘把钥匙递给张纳伟,又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高瑞泽的电话号码和公寓的wi-Fi密码,“我就不打扰您休息了,有事儿您随时叫我。”

小刘离开后,房间里只剩下张纳伟一个人。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景色,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放松,有庆幸,有迷茫,还有一丝期待。他终于摆脱了沙特的牢笼,终于能在一个“普通”的环境里生活,终于不用再担心被当成怪物或展品。可他也知道,这只是“张若曦”人生的开始,他还要适应这个新身份,还要寻找女儿,还要弄清楚高瑞泽为什么会收下他,甚至还要想办法,看看能不能通过华夏的基因技术,恢复“张纳伟”的身份。

他走到沙发边坐下,从风衣内兜里拿出黑色文件夹,小心翼翼地翻开,取出那张全家福。照片上的苏纳琳还是个婴儿,苏玲的笑容很温柔,他自己穿着笔挺的西装,意气风发。张纳伟用指尖轻轻抚摸着照片上的每一个人,泪水又一次滑落,却不再是绝望的泪水,而是带着希望的泪水。

“琳琳,爸爸到成都了,”他轻声说道,声音哽咽却坚定,“这里的人都很好,他们不会觉得爸爸奇怪,爸爸可以光明正大地找你了。你等着爸爸,爸爸一定会找到你,一定会带你回曼谷,让你再吃一次唐人街的糖画,再看一次芒果糯米饭。”

他把照片重新夹回护照里,放进床头柜的抽屉里,然后走到阳台上。阳台的风吹过来,带着桂花的甜香,远处传来公园里孩子的笑声和老人的聊天声。张纳伟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久违的“普通”生活——没有囚笼,没有训练,没有占有欲,只有平静和自由。

他抬起头,看着成都的天空——是纯净的蓝色,偶尔有几朵白云飘过,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温暖而不刺眼。他的猫耳在风中轻轻晃了晃,尾巴也放松地垂在身后,不再像以前那样紧绷。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很多困难和挑战,可只要能像现在这样“普通”地活着,只要能有机会找到女儿,他就不会放弃。

傍晚时分,张纳伟走到楼下的超市,买了一瓶牛奶和几个面包。超市的收银员笑着对他说:“您的耳朵真好看,是在哪里买的?我女儿肯定也喜欢。”张纳伟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朋友送的,挺舒服的。”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共场合,用平静的语气谈论自己的猫耳,没有恐惧,没有羞耻,只有坦然。

走出超市,路边的火锅店飘来浓郁的麻辣香气,几个年轻人坐在店外的桌子旁,一边吃火锅一边说笑。张纳伟站在路边,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不是沙特庄园那种奢华的囚笼,也不是曼谷那间失去的婚房,而是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普通的、能让他安心的生活。

他在心里默念着:“张若曦,从今天起,好好活着,好好找琳琳。”晚风拂过,桂花的香气更浓了,远处的路灯渐渐亮了起来,照亮了他前方的路,也照亮了他心中的希望。在成都这喧嚣的“普通”里,他终于找到了一丝属于自己的安宁,也找到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