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核心”四个字,如同沉甸甸的铅块,压在林晚星的心头,也像一层无形的屏障,将这个家与外面波谲云诡的世界彻底隔开。孩子们的笑闹是屏障内唯一的暖色,而屏障之外,是随时可能汹涌而至的惊涛骇浪。
那个装着半块玉和更多秘密的手提箱,在衣柜暗格里沉默地蛰伏着。口袋里的微型齿轮时刻散发着冰凉的诱惑,提醒着她距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但陆砚川最后那句“任何一件不起眼的东西……都可能关联着无法想象的秘密和风险”,以及他投向书房那意味深长的一瞥,如同紧箍咒,牢牢束缚着她急于开箱的冲动。
必须更谨慎。 开箱的动静、可能出现的线索、甚至箱子里东西本身,都可能引来无法预料的麻烦。她需要一个万全的时机,一个绝对安全的场所,或许……还需要一点额外的保障——一些开箱后可能立刻需要的特殊物品。比如,更精密的放大镜、特定型号的胶卷(用于拍摄可能的文件)、甚至是为可能的后续调查或突发状况准备的、不易追踪的现金。红星厂技术员的工资是份安稳的收入,解决了基本家用,但远不足以支撑这种“特殊采购”,也无法提供她所需的隐蔽性。
目光,落在了抽屉里那叠崭新的“侨汇券”上——这是前几天陆砚川拿回来的,说是部队发的特殊补贴。在这个物资匮乏、凭票供应的年代,侨汇券就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能在友谊商店买到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好东西,包括一些进口的、精密的工具和耗材。
一个计划在她心中成型:利用侨汇券的“特权”,进行一场隐秘的“置换”。 友谊商店里那些印着精美图案、手感顺滑的上海产真丝丝巾,是黑市上的硬通货,价值高、体积小、易脱手。用侨汇券购买丝巾,再在调剂市场迅速出手换成现金,就能获得她所需的“特殊经费”。这笔钱,将用于购买开箱后可能需要的工具、耗材,或者作为应对突发状况的储备金。风险当然存在,但为了那个箱子里的秘密,值得一搏。她反复告诫自己:只此一次,目标明确,速战速决。红星厂特聘技术员的身份,反而成了她这次行动的烟雾弹——谁会想到一个备受厂里重视的技术骨干,会去干这个?
挑了个陆砚川肯定在军部开会的下午,林晚星对苏阿姨说去图书馆查点技术资料(这比“拿资料”更符合她技术员的身份),揣上侨汇券,熟门熟路地摸进了位于市中心一条僻静小街的“友谊商店”。店内窗明几净,商品琳琅满目。她目光快速扫过陈列着进口工具和照相器材的柜台,压下心头的渴望,径直走向丝绸柜台。用侨汇券迅速“采购”了十条最新款式的真丝丝巾——色彩明丽,触手生凉,是黑市上最受欢迎的俏货。
将丝巾仔细叠好,塞进一个不起眼的旧帆布工具包(这更符合她技术员的形象),林晚星的心跳有些快。她深吸一口气,压了压帽檐,快步走出友谊商店,汇入街上的人流。没有去图书馆,而是七拐八绕,走向城南那片相对老旧的居民区附近的自发“调剂市场”。
初冬的午后,阳光带着一丝慵懒的暖意。林晚星找了个相对人少又不显眼的墙角,将工具包口稍稍敞开,露出里面丝巾鲜艳的一角。她没吆喝,只是静静站着,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视着过往行人,实则警惕着任何风吹草动。
丝巾的魅力果然巨大。很快,交易开始。一条、两条……过程还算顺利。帆布工具包里的丝巾在减少,贴身口袋里的钞票在增厚。就在她准备拿出第七条时,眼角的余光无意中扫过街对面一个卖旧书报的摊位。
摊位后面,一个穿着灰色干部装、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中年男人,正拿着一份报纸,似乎看得很专注。
林晚星的心,却猛地一沉!
那个男人……她见过!就在几天前,她去红星厂上班的路上!当时他推着一辆自行车,像是在等人,目光似乎不经意地从她身上扫过。当时只觉得有点眼熟,没太在意。但现在,在这个离红星厂和军区大院都很远的调剂市场,在这个她刚刚完成交易的时间点,他又出现了!而且,他看报纸的姿势过于刻意,镜片后的眼神,分明是透过报纸边缘,牢牢锁定在她身上!
二叔陆振邦的秘书!她绝不会认错!前世原主在陆家老宅见过几次!虽然他现在穿着普通,但那副故作斯文、眼神却带着阴鸷算计的做派,错不了!
糟糕,被盯上了!
一股寒意瞬间从脚底板窜上头顶!
林晚星立刻收回目光,心脏狂跳!她迅速将工具包口扎紧,塞进怀里,装作若无其事地转身,朝着与那个秘书相反的方向,快步融入人流。她不敢回头,但后背的皮肤能清晰地感觉到两道如附骨之蛆般的视线!
怎么办?直接回家?不行!会把尾巴引到专家楼!那里有孩子!去红星厂?路途不近,而且借口是去图书馆!找派出所?怎么解释自己在这里干什么?“投机倒把”的罪名立刻坐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