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刚过,林辰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日志流,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指令。系统运行状态稳定,绿色指示灯持续闪烁,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备用链路切换时间低于三秒。
他合上笔记本,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时钟。七点十二分。
手机震动了一下,王为民发来消息:“市里初步同意挂名‘联动试验项目’,材料准备好了就报上来。”
林辰没有立刻回复。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百叶窗,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那份还未签批的《项目成效自评提纲》上。
他转身对陈雪说:“把昨天整理的运行报告再核一遍,重点看住建局和政数局的响应记录。”
陈雪坐在工位前点头,“已经让技术组导出原始日志了,刘伟在做对比分析。”
刘伟抬起头,“发现一个问题,街道办这边有三天的操作没留痕,可能是值班人员忘了登记。”
“补。”林辰语气很轻,但很坚决,“不能留下任何空档。评估组要是查到执行断层,前面所有努力都可能被推翻。”
陈雪记下,“我马上联系街道办值班负责人,要求他们今天中午前提交书面说明。”
林辰走回座位,打开加密邮箱,将王为民的消息转发给陈雪,“按这个方向改材料,标题加上‘拟纳入市级联动试验项目’,正文突出多方协同的实际成效。”
“要不要把群众办事案例加进去?”陈雪问。
“加。”林辰说,“选三个典型,一个房产证明查询,一个违建预警处置,一个跨部门数据调取流程。配上截图和时间节点,让数据说话。”
八点整,办公室门被推开,刘伟拿着平板走进来,“技术组刚做完最后一次模拟断网测试,切换全程自动完成,耗时两点六秒。”
“发群里。”林辰说,“让所有参与单位的技术员确认一遍结果。”
刘伟照做。不到十分钟,政数局工程师回复:“没问题,可以作为最终测试结论。”
林辰看着群里的确认消息,拨通住建局信息科负责人的电话。
“张科长,最近系统运行情况你们也看到了,群众使用反馈不错。”他说,“接下来我们准备申报试点,材料里会列出各单位的贡献明细。”
对方沉默两秒,“接口权限的事……我们内部有点意见,说是项目快结束了,要不要收回一部分?”
林辰没急着回应。他放下手机,转头对陈雪说:“把那段群众办理房产证明的视频调出来。”
视频很快播放。画面里一位老人站在社区服务终端前,输入身份证号,不到一分钟,房屋产权信息完整显示。工作人员当场打印盖章,老人连声道谢。
林辰重新拿起电话,“您刚才说要收回权限,那这位老人下次再来办手续,是不是就得跑三个部门?”
电话那头没说话。
“这不是我们在用系统。”林辰继续说,“是老百姓在用。现在撤权限,等于让他们回到过去排队开证明的日子。”
“我没说不配合……”对方语气松动,“只是上面有顾虑。”
“我理解。”林辰声音平稳,“所以才提前沟通。下周我们向市改革办正式申报,如果能通过,你们的名字会在主创名单第一位。这件事成了,也是住建局推动改革的实绩。”
对方停顿几秒,“那……我们再开个会讨论一下。”
“可以。”林辰说,“但我建议别拖太久。市里等材料,越快定下来越好。”
挂了电话,刘伟低声问:“他会同意吗?”
“会。”林辰说,“只要让他觉得这事对他有用,就不会退出。”
九点十七分,周伟来电。
“林辰,听说项目快收尾了?”他的声音听不出情绪,“进展不错啊。”
“都是之前打下的底子好。”林辰语气恭敬,“要不是您当初支持试点,哪有现在的成果。”
“你现在搞的这套机制,比原来复杂多了。”周伟说,“区里也在关注,想知道最后能不能落地。”
林辰明白他的意思。这是在试探主导权。
“我们准备以‘首期试点’的名义申报案例。”他说,“署名排序还没定,想请您看看怎么安排更合适。”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
“你还记得这个说法?”周伟语气缓了下来,“当时很多人不看好,觉得搞不下去。”
“我一直记得。”林辰说,“而且材料里专门写了‘基于和平街道首期探索经验’这一节。”
“行。”周伟说,“你做事还是稳当。材料发我一份,我跟区改革办打个招呼。”
电话挂断后,陈雪看了林辰一眼,“他这是认了?”
“不是认,是接受了。”林辰说,“人在往上走的时候,最怕被人抹掉过去。给他一个名分,他就不会挡你的路。”
十点零五分,住建局发来正式函件:同意继续开放接口权限,并派专人参与后续运维会议。
十点三十三分,政数局提交了完整的监控日志共享方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