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六点四十三分,电子签名刚落定,《协同运维备忘录》的确认消息在群里弹出。林辰没有合上笔记本,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两下,把会议记录同步到内部工作群。
陈雪站在工位旁看了眼屏幕,转身去打印文件。刘伟低头回了几条技术对接的消息,抬头问:“下一步怎么走?”
林辰盯着大屏右下角的时间,说:“现在不是停下来的时机。”
他打开一个新文档,标题写上“后续协作建议清单”。陈雪拿着打印好的材料回来时,他已经列出三项内容:月度联席会机制、异常数据实时预警通道、开放部分接口用于基层便民服务试点。
“不能让这次合作变成一次性应付检查。”林辰把文档推过去,“签字只是开始,得让他们觉得这事值得长期干。”
陈雪快速扫了一遍,点头:“我可以马上整理成正式函件,发给三方单位征求意见。”
“不用征求意见。”林辰摇头,“直接通知下周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题就定‘系统运行首周问题复盘与优化方向’。把住建局和政数局的名字放在前面,显得是他们主导。”
刘伟听着,明白了意思:“先当成既成事实推进,等他们习惯参与了,就不会轻易退出。”
林辰没说话,只是点了下头。
他拿起手机拨通王为民的号码。电话响了两声接通,那边传来洗漱后的水声。
“王区长,协调会结束了,备忘录已经签好。”林辰语速平稳,“各方都同意建立联合运维小组,责任分工也明确了。”
“效率不错。”王为民声音清醒,“接下来稳住就行。”
“我想再往前推一步。”林辰接着说,“现在合作机制有了,但还停留在应急层面。我准备增设两个模块——一个是跨部门数据异常自动预警,另一个是向街道办开放查询权限,方便群众办事。这两项如果落地,能成为全市跨部门协作的参考案例。”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
“你想争取市级试点?”王为民问。
“前提是您觉得可行。”林辰语气不变,“只要上面肯挂名支持,下面的人才有动力持续投入。”
又是一阵沉默。随后王为民说:“材料整理一份简报,今天上午发我。市长办公会我要提一嘴。”
电话挂断后,林辰转头对刘伟说:“联系开发组,十分钟内做出预警模块的原型界面。要能看到数据波动提醒和触发流程图。”
刘伟立刻动手打电话。
陈雪在一旁问:“开放查询权限这一块,要不要加个限制条件?比如只允许查看非敏感字段。”
“不设限。”林辰说,“但要在界面上标注‘数据来源:市住建局业务系统’,每次查询都显示更新时间。让他们感受到权威被尊重。”
陈雪记下要点,开始起草通知文件。
七点十五分,开发组传回原型图。林辰接过平板看了看,递给陈雪:“把这个截图放进联席会议程附件,重点标红预警响应时间和数据归属标识。”
八点整,第二轮压力测试准时启动。补录组全员到岗,系统申报通道保持畅通。大屏上的绿色进度条稳定推进,错误率维持在百分之二以下。
林辰坐在主控台前,收到政数局副局长的回复消息:“预警机制可以试运行,但必须接入他们的监控平台。”
他回了一条:“已安排技术人员对接,操作日志实时共享。”
不到三分钟,住建局信息科负责人来电:“你们那个便民查询功能,能不能挂在我们官网入口?”
林辰早有准备:“不仅能挂,我们还会在页面底部注明‘由住建局提供数据支持’,点击量算你们的业务访问指标。”
对方顿了一下:“那……我们派个人参加下周的会。”
电话挂掉,林辰把进展记在笔记本上。三项建议中,两项已有实质回应。
九点十分,陈雪将联席会议通知和材料包发送至各单位邮箱。同时附上一句:“请于今日中午十二点前反馈参会人员名单,以便安排会议室及演示环境。”
林辰看了眼时间,起身走到白板前,在原有框架边上新增一栏:“常态化协作推进节点”。
他写下三条:
1. 本周五前完成预警模块部署;
2. 下周一联席会确定季度轮值牵头单位;
3. 本月内提交市级试点申报材料。
回到座位,他打开加密邮件系统,将一页PDF发给王为民。标题是《关于深化跨部门数据协同机制的初步设想》,正文仅一段话,末尾写着:“此次机制创新若能推广,或可为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基层实践样本。”
十点整,手机震动。王为民回信:“材料收到了。你这个思路是对的——把麻烦事变成政绩点,下面才有人跟。”
林辰看完,放下手机。
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早就凉了,但他没在意。屏幕左侧弹出一条技术消息:“预警模块测试环境已搭建完毕,等待验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