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把检测报告递过来时,林辰正盯着主控台屏幕右下角的时间。六点四十三分,数字跳了一下。他接过纸张,扫了一眼盖着红章的结论栏,没说话,手指在桌沿轻轻点了两下。
“网信办刚发通知。”陈雪从办公桌前抬起头,“融媒体中心明天要来拍专题片,题目是《智慧社区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林辰放下报告,走到大屏前。用户在线数停在一千三百八十五,比昨天同时段多了将近一百人。服务请求处理进度条稳定向前,绿色线条没有中断。他看了一会儿,转身说:“把过去七十二小时所有系统告警记录调出来,按触发次数排序。”
刘伟立刻操作后台。不到两分钟,列表生成。最高一条是凌晨三点十八分,前端接口响应延迟0.6秒,自动重启后恢复正常。第二条是上午九点零七分,某社区网格员误触三次强制登出指令,被系统标记为异常操作。
“再查今天服务热线。”林辰又说,“有多少陌生号码问能不能参观后台?”
刘伟翻了通话日志汇总表。“一共十七个,集中在上午十点到十一点之间。有五个明确提了‘想看看数据是怎么管的’。”
林辰点点头,没再开口。他走回自己的位置,拿起笔在便签本上写了几行字,又划掉,重新写。
陈雪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这是融媒体中心发来的拍摄清单。他们想进指挥室实录,还要采访两名一线操作员和一名居民代表。”
“居民代表让社区推选。”林辰抬眼,“操作员你定,别挑技术组核心岗的。记者来了不许挡镜头,但也不许主动凑上去说话。”
“要不要提前准备点材料?”刘伟站在旁边问,“比如我们这周处理了多少工单,响应速度提升了多少……”
“不用。”林辰打断,“他们不是来听汇报的。他们是来看有没有问题的。”
办公室安静下来。键盘敲击声还在继续,但节奏慢了些。
林辰站起身,走到白板前。他拿起记号笔,写下三句话:权力必须可见,流程必须可查,责任必须可追。字迹清晰,一笔一划。
“我们现在做的不是街道的事。”他转过身,“是给整个城市探路。上面的人看着,下面的人也在看。谁都能挑错,挑出来就是大事。”
陈雪低头记下要点。刘伟站在原地,神情有点紧。
“暂停所有非紧急更新。”林辰说,“近两周的权限审计日志全部备份,放单独服务器,设双密码。你负责。”他看向刘伟。
“好。”刘伟应了一声,转身去安排。
“你。”林辰看向陈雪,“做一份图解,讲清楚数据从哪来,到哪去,谁能动,怎么防滥用。不要术语,用普通人能看懂的话。”
“我明白。”陈雪点头,“像上次那个动画那样,但更细一点。”
“对。这次不是回应危机,是提前亮底。”林辰坐回椅子,“他们想知道真相,我们就把真相摆出来。不怕查,就怕藏着。”
陈雪回到座位开始整理资料。刘伟在和技术组对接日志导出流程。林辰没再说话,打开内部通讯系统,翻看昨晚到今早的所有操作记录。
八点二十一分,一条信息弹出来。区大数据局转发了一条社交平台热搜截图。话题是#青州智慧社区运行三天零故障#,阅读量显示一百二十六万。评论区有人问:“这么快就能修好水管?是不是吹的?”也有人回复:“我家就在试点,真省事,报修十分钟就有人上门。”
林辰盯着那条热搜看了几秒,关掉页面。
“陈雪。”他忽然开口,“等图解做好,先发内部群审一遍。重点检查有没有哪句话可能被断章取义。”
“我知道。”陈雪抬头,“特别是‘管理员无权查看用户信息’这条,得说明是系统强制拦截,不是靠自觉。”
“对。”林辰点头,“规则不是写给人看的,是绑住人的。”
九点零五分,刘伟走过来,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日志汇总。“技术组确认,所有告警都是自动触发,没有人为干预痕迹。备份已完成,随时可以调阅。”
林辰接过纸页,快速翻了一遍,在第三页做了个标记。“这个IP地址是谁的设备?”
“是D区网格站的临时接入点。”刘伟答,“昨天下午用来上传一批老旧房屋排查数据,用完就注销了。”
“加上备注。”林辰把纸递回去,“任何外部接入,哪怕只用十分钟,也要注明用途和责任人。”
刘伟记下,转身离开。
陈雪这时传来消息:“图解初稿好了,您看一下。”
林辰走过去,站在她身后看屏幕。页面分成三块:数据采集、权限控制、监督机制。每一块都用简单图示加短句说明。其中一张流程图显示,任何数据调取请求,必须经过身份验证、用途申报、上级审批三道关卡,缺一不可。
“这张图明天记者来了,直接投在侧屏。”林辰说,“让他们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