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以舞成名 > 第34章 完美救场

以舞成名 第34章 完美救场

作者:云上渔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7 11:02:20

《长歌行》片场,巨大的宫殿布景内,灯光师在高架上调整着角度,道具组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仿古器皿,场务人员步履匆匆地做着最后的检查。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忙碌而紧张的“临战”气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导演棚下的一隅。

齐磊舒舒服服地坐在一张折叠导演椅上,手边甚至还放着一杯工作人员刚送来的热咖啡。

他姿态放松,眼神里带着纯粹的好奇,饶有兴致地观察着片场各个工种的忙碌景象。

摄像机轨道的铺设、灯光焦片的更换、演员走位的确认……

这一切对于首次“触电”的他来说,既新鲜又充满魅力。

那种“众人皆忙我独闲”的悠然感,在这片高压环境下显得格外突兀,却又奇异地形成了一种动静分明的氛围,仿佛他自己就是一个超然物外的观察者。

这份闲适与好奇,自然落入了导演棚里几个有心人的眼中。

刚刚从长达数日的焦虑中解脱出来的国师,此刻心情大好,看着齐磊那副“刘姥姥进大观园”般却又泰然自若的模样,不由觉得有趣。

“齐总监,杜华,过来这边坐。”国师笑着招手,引他们到棚角一张临时搭起的小茶几旁。茶几上摆着一套简易茶具,看来是国师片场提神醒脑的必备。

三人落座,国师亲自斟茶,动作随意却透着亲切。茶水滚烫,雾气袅袅。

“齐老师,刚才你那番话,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啊!”国师迫不及待地再次切入正题:“你提到的‘长袖击鼓’,这个概念极好!但现在细想,具体的呈现方式,节奏的把握,力量与柔美的结合,尤其是如何通过舞蹈动作和演员的微表情,把那种‘暗流涌动’‘步步杀机’的戏剧张力最大化地挤压出来……你是怎么构思的?”

虽然是以镜头语言着称的导演,但国师说起舞蹈动作、节奏韵律、情绪表达等专业术语时,竟也丝毫不见外行,理解精准,提问直指核心。

这让齐磊与他交流起来异常顺畅,毫无隔阂感。

齐磊略一沉吟,便结合前世《十面埋伏》的经典画面和今生的理解,娓娓道来:“张导,我认为这场舞的张力,核心在于‘控制’与‘失控’的边缘游走。袖击鼓面,初始可以是试探性的,节奏舒缓,眼神流转,是诱惑,是观察;

随着心理博弈的升级,击鼓的力度、频率逐渐加强,如同心跳加速,眼神中的警惕和决绝取代柔媚,动作在极致的柔美中迸发出力量感,那长袖甩出,不再是舞蹈,而是武器,是质问,是进攻的号角……”

两人越聊越深入,越聊越投机。国师听得频频点头,眼中异彩连连。

聊了约莫一刻钟,国师觉得光是他们三人讨论还不够,必须让执行团队的核心成员都理解这个新概念。

他大手一挥,对助理吩咐道:“去,把张怡、刘烨、金武他们三个主演,还有老王(摄影指导)、老李(美术指导)都叫过来!开会!”

很快,几位主演和剧组核心骨干齐聚导演棚,小小的空间顿时显得有些拥挤。

所有人的目光都好奇地聚焦在齐磊这个陌生的年轻人身上。

国师简单介绍后,便把话语权交给了齐磊:“齐老师,你再给大家详细讲讲你的想法。”

面对一众影帝影后和行业顶尖高手,齐磊没有丝毫怯场。

他仿佛早已将整场戏烂熟于心,从舞蹈的起承转合,到每一个关键节点的情绪表达、动作设计,再到与摄影、灯光、美术的配合要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娓娓道来。

这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

过程中,摄影指导老王打断问道:“齐老师,如果按你说的,袖击鼓点时,演员会有大幅度的转身和甩袖动作,机位如何跟进才能既保证动作的完整性,又能捕捉到演员的面部特写?”

齐磊几乎不假思索:“可以采用轨道 斯坦尼康结合的方式。主镜头用轨道抓全景和动作的流畅性,同时安排一台斯坦尼康专门紧盯女主面部,尤其在她每次击鼓瞬间的眼神变化。另外,可以在鼓群侧面设置一个固定机位,抓拍水袖击打鼓面时绢帛与皮革碰撞的细微特写,那种质感会非常有冲击力。”

美术指导老李接着问:“场景内的鼓的摆放和样式,是否需要配合舞蹈做特殊调整?”

“需要。”齐磊肯定道,“鼓的位置不能是随意摆放的装饰品,它们应该是舞蹈的一部分,是女主角的‘战场坐标’。需要根据她预设的走位路线,摆成一种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设计的阵型,高低错落,方便她击打的同时,也能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面。”

问题一个接一个,齐磊均对答如流,给出的解决方案既具创意又切实可行。

最后,他重点看向饰演女主角的影后张怡:“张老师,这场舞对您的要求最高。它不仅仅是跳舞,更是演戏。您的眼神,不能是盲女的那种空洞美丽,而是需要随着击鼓的节奏,层层递进——从最初的伪装柔媚,到试探时的锐利,再到被逼入绝境时的决绝狠厉……尤其是最后那一下奋力的击鼓,可能需要一个结合了舞蹈跳跃和戏剧爆发力的动作,需要极强的核心力量和情绪控制力。”

他又看向两位男主角:“刘老师,金老师,二位的戏份侧重都在眼神和肢体动作的表达上。你们在戏中对张老师这支舞蹈的反应镜头至关重要。你们的目光要能体现出从欣赏,到疑惑,到警觉,再到震惊的整个过程,你们的表情变化,是女主角舞蹈效果的最直接反馈……”

齐磊一一对着剧组各个主创成员小组,把这场戏相关部分描述得极其细致,甚至某些镜头的构图、光线的角度、剪辑的节奏都仿佛已成竹在胸。

给人的感觉根本不是临时构思,更像是他早已在脑海里看过了这场戏的成片,如今只是按部就班地复述出来!

这种强大的、近乎“预知”般的创作能力,把在场所有人都镇住了。

从主演到摄影、美术,再到见多识广的国师本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心中唯有惊叹:这年轻人,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这就离谱!

当天,齐磊在剧组一直呆到晚上十一点,与团队反复沟通细节,看着他们尝试排练,不时提出调整意见,直到所有人都基本理解了他的构想才返回酒店。

……

第二天,他再次来到片场,全程跟进实际拍摄。

果然,理解概念是一回事,真正完美呈现又是另一回事。

这场戏的难度超乎想象,对演员的体力、演技、舞蹈功底,以及各部门的配合都是极致考验。

“cut!不行!情绪没到位!”

“cut!鼓点没踩准!”

“cut!镜头跟慢了!”

“cut!眼神!张怡,我要你眼神里的杀气!不是瞪眼!”

国师的要求依旧严苛到变态。

NG的次数不断累加,20次,35次,50次……片场的气氛再次紧绷起来,但这一次,没有人抱怨和气馁,因为大家方向明确,都知道最终想要的是什么,每一次NG都是在向完美靠近。

齐磊始终安静地站在国师身后,偶尔会在休息间隙上前与演员或摄影指导低声交流几句,提出微调建议。

当执行导演报出“第一场第81次开机!”时,整个片场鸦雀无声。

监视器里,张怡最后一个回眸的眼神,绝望中带着一丝嘲弄,狠厉中蕴含无尽故事,长袖挥出的力道与美感达到极致完美……所有元素终于严丝合缝地汇聚在一起!

国师紧紧盯着屏幕,足足沉默了十秒钟,然后猛地一拳砸在扶手上(当然是收着力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

“过!完美!就是它了!”

“哇!!!”

瞬间,整个片场爆发出如雷的欢呼和掌声!所有工作人员、演员都激动地拥抱、击掌,不少人甚至红了眼眶。折磨了大家这么多天的噩梦,终于被征服了!

国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场宣布:“今天下午全体休息!晚上酒店宴会厅,我请客!不醉不归!”

当晚的庆功宴上,气氛热烈非凡。

国师亲自端着酒杯来到齐磊面前,和他说话的语气也都变得真诚和亲近了几分道:“小齐,这次多亏了你!不光是解决了难题,更是给这场戏注入了灵魂!你对画面的理解,对戏剧张力的把握,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有没有兴趣以后跟我干?我的团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这话一出,同桌的杜华等人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能被国师亲自邀请,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然而,齐磊只是端起酒杯,谦逊地回敬,语气温和却坚定:“张导您过奖了。能参与您的作品是我的荣幸。不过,眼下我志不在此。我还是更喜欢在校园里教书,偶尔出来做点自己喜欢的舞台设计。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还是很期待和国师您合作的。”

他婉拒得客气,但态度明确。

不是跟国师不好,而是他的舞台和野心,并不在于依附某位大导演成为其团队的一员。

齐磊从一开始回国发展就给自己定了调子的。

要么,就以资本的身份入局,掌控话语权;要么,就像现在这样,以绝对的实力和创意作为“超级外援”,自由驰骋,征服一个又一个项目。

屈居人下?那从来不在他齐磊的人生选项里。

国师是何等人物,自然听出了他话里的深意,虽然惋惜,但也欣赏这份傲气和清醒,不再强求,只是笑着与他碰杯:“好!年轻人有志气!以后有合适的项目,我再找你合作!”

宴席继续,欢声笑语不断。

而齐磊最后准备离开时,国师的助理给他塞了个鼓鼓囊囊的红包,作为这次他的辛苦费。

对此齐磊淡然一笑欣然接受到。

虽然这次他过来看似才忙活1天1夜的样子,也没有说赚到多少票子。

但事实上,这趟救场之行的隐性资源收获上,他可赚得太多了!

而经过了这次事件后,再加上之前齐磊完成的几次同类事件的项目。

于是‘救场好手’娱乐圈救火英雄艺术创作天花板“等等美誉称谓,渐渐地在圈中那些大小明星及团队中流传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