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的指尖在怀表内侧的刻痕上反复摩挲,黄铜表面被体温焐得发烫。三个数字——3、0、7,像三道嵌进骨缝的符咒,跟着她从城西老宅的阁楼走到市立医院的档案室门口。十五年了,父亲临终前攥着这只怀表说的最后一句话始终盘旋在耳边:去看看307,那里有他们想藏的东西。
档案室的木门推开时,扬起的灰尘在斜射的阳光里翻滚。管理员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戴着老花镜在登记本上写写画画,抬头看她的眼神带着几分警惕:姑娘,要查什么?我想查十五年前的住院记录,林悦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静,307号柜。老太太的笔顿了一下,镜片后的眼睛眯了眯:307?那柜子早就封了,里面都是些过期的废档,查那个干什么?
家里老人以前在这儿住院,留下点东西,说可能在那柜子里。林悦攥紧了口袋里的怀表,金属棱角硌得掌心发疼。她没说父亲林志强是十五年前Ω案的最后一位受害者,更没说那起连环杀人案至今悬而未决,受害者都是年轻母亲,死状离奇,现场总会留下一个用鲜血画的Ω符号。老太太狐疑地打量她片刻,起身从墙角拖出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跟我来吧,柜子在最里面,受潮严重,未必能找到东西。
档案室深处弥漫着纸张腐烂的霉味,307号柜像个沉默的巨人立在阴影里。柜门被钥匙撬动时发出刺耳的吱呀声,积满灰尘的柜格里整齐码着十几个牛皮纸袋,标签上的字迹早已模糊。林悦蹲下身,指尖拂过纸袋表面,忽然在最底层摸到一个边缘坚硬的本子。
那是一本红色封皮的登记册,封面上印着婴儿死亡记录,字迹被水洇过,有些地方已经晕染成紫黑色。林悦的心跳骤然加速,翻开第一页,泛黄的纸页上用钢笔写着登记日期——2008年6月17日,正是“Ω案”第一起案件发生的那个月。
她一页页往后翻,手心的汗浸湿了纸边。记录里的婴儿大多只活了几天,死因栏统一写着新生儿败血症,但登记人的字迹却在微微颤抖,像是写下这行字时带着难以言说的恐惧。更让她脊背发凉的是,每一页的母亲姓名栏里,都写着一个她刻骨铭心的名字——那是Ω案受害者的名单,从第一位死者张岚,到最后一位,也就是她的母亲苏晴。
母亲去世时她才五岁,只记得葬礼上父亲抱着她,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悦悦,记住那些坏人的样子,以后一定要找到他们。可她什么都记不住,只记得母亲躺在灵柩里,脸色白得像纸,手腕上有个奇怪的Ω形淤青。这里怎么会有这个?林悦的声音发颤,指尖停在母亲的名字上,墨迹深处似乎还能看到淡淡的水渍,像未干的泪痕。
老太太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后,探头看了一眼登记册,忽然脸色煞白:这……这不是该在这儿的东西……她慌忙去抢登记册,这是废档,早就该销毁了!为什么?林悦猛地把登记册抱在怀里,这些婴儿和Ω案的受害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她们的孩子为什么都死了?老太太的嘴唇哆嗦着,忽然转身就往外走,嘴里念叨着:我不知道,别问我……
林悦没追上去,她的目光被登记册最后一页的签名吸引住了。每一条记录的末尾都有一个医生签名,字迹清隽,带着一种刻意压抑的潦草——周明远。
这个名字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脑海里激起层层涟漪。她似乎在哪见过这个名字,但一时又想不起来,直到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苏然的名字。
悦悦,你在哪儿?我爸书房里找到一张老照片,你肯定感兴趣。苏然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是当年他和医院同事的合影,你快来看看!
苏然是她的发小,父亲苏建明是市立医院的退休院长,也是当年Ω案的关键证人之一。林悦攥着登记册快步走出档案室,阳光刺得她眼睛发花,怀里的本子像块烙铁,烫得她心口发疼。
苏然家在医院家属院,老式单元楼的墙皮已经剥落。林悦一进门就看见苏然举着一张泛黄的合影,照片上有五六个穿着白大褂的男人,前排中间是苏然的父亲苏建明,而他身边站着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眉眼间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阴郁。
你看这个人,苏然指着照片上的眼镜男,我爸说他叫周明远,当年是儿科的骨干医生,后来突然辞职出国了,再也没联系过。林悦的呼吸瞬间停滞了。她颤抖着从包里拿出那本婴儿死亡记录,翻到最后一页,将登记册上的签名与照片下方标注的姓名反复比对——笔迹、字形,甚至连签名末尾那个刻意上扬的弯钩都一模一样。
周明远。这个在婴儿死亡记录上签字的医生,竟然和Ω案受害者的孩子有着直接关联。这登记册你从哪儿找到的?苏然看着记录上的母亲姓名,脸色一点点沉了下去,这些名字……不都是‘Ω案’里去世的阿姨吗?
医院档案室307柜,林悦的声音干涩,我爸临终前让我找307,原来他说的不是怀表,是这个。她忽然想起父亲生前总对着一张旧照片发呆,照片上是他和几个警察的合影,背景里似乎有个戴眼镜的男人一闪而过,当时她只当是无关的路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