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支队会议室的电子钟刚跳过凌晨一点,荧光屏上滚动的人员名单还在不断刷新。苏然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尖在刘峰这个名字上停顿——这是第17个符合“有安保从业经历、对博物馆心怀不满”条件的排查对象,照片里的男人穿着黑色安保制服,眼神锐利,嘴角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苏老师,这是刘峰的全部资料。林悦将一份厚厚的档案袋放在桌上,袋口露出的离职审批表上,辞退原因”一栏写着“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签字日期正是青花梅瓶真品被秘密转移到地下保险库的前一周。张磊俯身看着资料,指节重重敲在安保系统总设计师的履历上:2019年博物馆升级安防系统,整个方案都是他主导的,从监控盲区到应急通道密码,没有他不清楚的地方。
窗外的夜色浓如墨,三天前那封瘦金体盗窃预告信的字迹仿佛又浮现在眼前。202集中,林悦通过笔迹分析锁定嫌疑人需满足“性格缜密、懂安保、有博物馆从业经历”三大特征,而眼前的刘峰,几乎是为这些特征量身定做的人选。苏然抽出档案中的辞退调查报告,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关键细节:2023年10月,刘峰因擅自修改展厅安防程序,导致珍贵的宋代汝窑茶杯在夜间展览时险些被盗,虽未造成损失,但博物馆管理层以严重失职为由将其辞退,他离职时曾在安保部办公室留下一句“你们会后悔的。
他有明确的动机,也有足够的能力。老周端着两杯热茶走进来,氤氲的水汽模糊了他眼底的疲惫,我刚联系了博物馆现任安保主管,刘峰离职时,带走了一套未销毁的安防系统备份数据,当时以为只是普通工作记录,现在看来……
现在看来,那可能是他策划盗窃的‘钥匙’。苏然接过茶杯,指尖传来的暖意让思路更清晰,“林悦,笔迹分析能进一步确认吗?刘峰有没有书法相关的爱好?”林悦立刻打开电脑中的笔迹数据库,调出刘峰离职时提交的手写工作报告,与盗窃预告信的字迹进行比对:报告上的字迹是楷书,笔画硬朗,和瘦金体的风格差异较大,但你看‘馆、保这两个字的收笔,都有明显的顿笔习惯,和预告信中的字迹有隐秘的相似性——这可能是他刻意改变字体风格,却没改掉的书写惯性。
张磊猛地站起身,抓起椅背上的警服:不能等了,现在就去刘峰的住处,只要找到那套备份数据,或者与预告信匹配的书写工具,就能锁定他!苏然却按住他的手臂,目光落在档案中独居在城郊废弃工厂改造房的地址上:刘峰性格缜密,既然敢留下预告信,就一定做好了应对排查的准备。直接上门会打草惊蛇,我们得先摸清他的行踪。
凌晨三点,刑侦支队的便衣警车悄无声息地停在城郊废弃工厂外。这片区域早已被列入拆迁计划,只有几间改造房还亮着灯,刘峰住的3号房窗户里透出微弱的灯光,窗帘拉得严严实实,看不清里面的动静。负责监视的警员通过对讲机汇报:目标从昨晚八点回家后,再也没有出门,期间有过一次外卖配送,取餐时戴着帽子和口罩,动作很快。
苏然和林悦坐在警车里,通过热成像仪观察房间内的情况:房间里只有一个热源,应该是刘峰本人,但热成像显示,他房间的西北角有一片异常区域,温度比其他地方低5度左右,可能是隐藏的储物间或暗格。林悦突然指着屏幕上的一个小点:那个位置的温度波动很规律,像是电子设备在运行——会不会是他在破解安保系统的密码?
就在这时,3号房的灯光突然熄灭,热成像仪上的热源开始移动,似乎在收拾东西。张磊立刻下令:目标可能要转移,实施抓捕!几名便衣警员迅速下车,刚靠近房门,就听到屋内传来哐当一声巨响,紧接着是玻璃破碎的声音。当警员撞开房门时,房间里空无一人,只有一扇后窗敞开着,窗外的泥土上留有新鲜的脚印,延伸向工厂后方的树林。
他从后窗跑了!警员们立刻追进树林,苏然则和林悦走进房间,开始仔细搜查。房间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一个衣柜,书桌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还亮着,显示着博物馆的安防系统界面,代码正在快速滚动——果然,他一直在破解安保系统的核心程序。林悦快步走到电脑前,快速操作着键盘:他还没破解成功,但已经绕过了三道防火墙,最多再有两个小时,就能获得保险库的控制权。
苏然的目光落在书桌抽屉里的一叠熟宣上,纸张的材质与盗窃预告信完全一致,旁边还放着几支美工笔,墨水瓶里的墨水已经所剩无几。她打开衣柜,发现里面挂满了黑色的衣服,最底层的箱子里,藏着一套博物馆的安保制服和一张手绘的展厅地图,地图上用红笔标注着监控盲区、应急通道和保险库的位置,甚至详细记录了安保人员的换班时间。
这些证据足够证明他就是盗窃预告信的作者,但他为什么要突然逃跑?老周疑惑地看着窗外,难道他发现我们在监视?苏然拿起书桌上的外卖单,上面的配送地址是3号房,但联系电话却不是刘峰的常用号码。她突然意识到什么,快步走到房间西北角,用手敲了敲墙面,发出“咚咚”的空洞声——这里果然是暗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