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连绵的清晨,江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办公室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法医林岚将一份检验报告放在支队长赵刚的办公桌上,指尖在报告上圈出关键一行:案发现场提取的可疑纤维,经成分分析为聚酰胺-棉混纺材质,织造工艺特殊,对应品牌为‘坚盾’工装系列。
赵刚揉了揉眉心,目光扫过桌上两张并排放置的现场照片。第一张是位于老城区拆迁区的废弃仓库,墙角的血迹早已凝固成暗褐色,那是第一案发现场,受害者是无业人员王海;第二张则是三公里外的物流公司停车场,货车车厢里的受害者是货车司机李伟,两起案件间隔不过七天,现场除了那几根相同的纤维,再无其他关联线索。
坚盾工装,赵刚拿起报告,指尖敲击着桌面,这种工装定位中高端,主要客户是建筑、物流、机械维修等需要高强度劳动防护的行业,本市经销商有多少家?
三家,侦查员周凯立刻递上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三家门店的地址和销售数据,分别在城东建材市场、城西物流园和市中心五金城,近半年总销量1200多件,购买者多为企业批量采购,个人零售占比不到三成。
林岚补充道:纤维的磨损程度显示,工装已穿着至少三个月,且经常处于摩擦、油污环境中,排除了新衣服遗留纤维的可能。凶手大概率是长期穿着‘坚盾’工装工作的人,且活动范围覆盖两个案发现场。
赵刚站起身,走到墙上的江城市地图前,用红笔圈出两个案发现场,再画出以两地点为圆心、五公里为半径的圆,重叠区域恰好包含城西物流园和一片密集的老旧居民区。重点排查重叠区域内,近半年购买过‘坚盾’工装的个人,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业者。
周凯领命离开后,林岚盯着照片里的纤维样本,忽然皱眉:赵队,还有个细节,纤维上除了机油、灰尘,还检测出微量的硝基苯残留,这种物质常见于工业染料和……农药。赵刚的目光骤然凝重。农药与工业染料并存,这绝不是普通工人会接触到的组合。
三天后,排查陷入僵局。三家“坚盾”门店的个人购买记录共312条,其中符合重叠区域 体力劳动者条件的有47人,侦查员逐一走访,却发现12人的购买记录存在异常——门店系统显示成交,却找不到对应的付款凭证和出库单。
像是有人刻意伪造了购买记录,周凯将整理好的名单放在桌上,语气困惑,这12人里,有10人表示从未买过‘坚盾’工装,另外两人……联系不上。
赵刚的目光落在联系不上的两人名字上:张诚、刘建军。资料显示,张诚是城西鑫源机械维修厂的维修工,工作单位距离第二案发现场(物流公司停车场)仅800米;刘建军则是一名个体农药经销商,店铺位于老旧居民区边缘,离第一案发现场不足一公里。
硝基苯,赵刚手指点在刘建军的名字上,农药经销商接触这种物质很合理。张诚呢?维修厂会用到工业染料吗?
鑫源维修厂主要修重型机械,平时用的是普通防锈漆,不含硝基苯,周凯摇头,我们去厂里调查过,张诚半年前确实在城西门店买过一件‘坚盾’工装,现在还在穿,不过他说工装是帮同事代买的,同事叫孙强,三个月前辞职,已经离开江城了。代买?赵刚挑眉,孙强的身份核实了吗?
核实了,孙强是外省人,在鑫源维修厂工作两年,辞职理由是‘回老家创业’,但我们联系他老家的派出所,对方说孙强根本没回去,像是人间蒸发了。
林岚突然开口:我重新检测了张诚那件工装的纤维,和案发现场的纤维成分完全一致,但磨损程度比案发现场的轻,像是……刻意模仿旧衣磨损的痕迹。
疑点瞬间聚焦在张诚身上。当天下午,赵刚和周凯来到鑫源机械维修厂,厂房里弥漫着机油味,几名工人正在检修一台大型货车。张诚穿着那件深蓝色坚盾工装,袖口和膝盖处有明显磨损,见到警察,他脸上闪过一丝慌乱,随即恢复镇定。
孙强确实让我代买工装,张诚搓着手,眼神躲闪,他说自己没时间,给了我现金,我就去门店帮他买了。后来他辞职,走得急,工装都没带走,我觉得扔了可惜,就自己穿了。
他为什么突然辞职?赵刚追问。好像是家里出了急事,具体我也不清楚,张诚低下头,声音变小,我们平时交集不多,他话很少,不太和人来往。
周凯注意到张诚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收据,伸手想拿,张诚却猛地捂住口袋:这是我昨天买零件的收据,没什么用。”他的反应让赵刚更加怀疑,却因没有证据,只能暂时离开。
回到警局,周凯调出鑫源维修厂的监控,发现孙强辞职前一周,每天下班后都会和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在厂门口见面,男人始终背对着监控,看不清脸,但他穿的衣服,袖口处有和坚盾工装相似的磨损纹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