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阳光正好,虽然空气中还残留着昨夜鞭炮的硝烟味,却丝毫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吃过象征“年年高”的年糕和寓意“团团圆圆”的汤圆早饭,一家人便穿戴整齐,像矿区无数家庭一样,加入了出门逛街、走亲访友、感受年味的人潮。
九十年代的街道远不如后世繁华,路面不算宽阔,两旁多是四五层的旧式楼房,商店的招牌也朴素简单。
大型商场寥寥无几,但沿街的供销社、百货大楼、以及个体户开的各种小店,却在这一天全都敞开了大门,用最大的音量播放着“恭喜你发财”之类的喜庆歌曲,吸引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好热闹啊!”弟弟荣清兴奋地牵着我母亲的手,小脑袋不停地左右张望,眼睛都快不够用了。
确实如此。
整个矿区内的人们仿佛都在这一刻倾巢出动,平日里还算宽松的马路,此刻已被自行车流和不多的小轿车挤得水泄不通,铃声、喇叭声、人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热闹的新年交响曲。
行人更是多得不可胜数,摩肩接踵,几乎要踩着前面人的脚跟走路。
人们无论相识与否,脸上都带着节日的笑容,互相道着“新年好”。
“华华,跟紧点,别挤散了!”
母亲紧紧拉着我的手,在人潮中艰难地开辟出一条小路。
父亲则把荣清架在了自己的肩膀上,让他能看清前面的“盛况”。
我们随着人流慢慢挪动,路过百货大楼时,只见里面人头攒动,柜台前围满了挑选新衣、糖果和玩具的人们;
路过卖气球和风车的小摊,荣清便走不动路了,父亲笑着给他买了一个呼呼转的彩色风车,他拿在手里,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路边还有卖爆米花的、卖冰糖葫芦的,那香甜的气味勾得人直流口水。
“妈,我想吃糖葫芦!”我指着那亮晶晶、裹着糖壳的山楂串。
“好,新春佳节,想吃就买!”母亲难得大方,掏钱给我和弟弟一人买了一串。
我们一边小心翼翼地护着糖葫芦不被挤掉,一边跟着人流缓缓前行。
虽然拥挤,虽然简陋,但这份扑面而来的、充满烟火气的热闹与喜庆,却是这个年代独有的、最鲜活生动的年味。
走到矿中心公园,里面人头攒动,比街上还要热闹几分。
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公园广场上追逐嬉闹,清脆的笑声和叫喊声此起彼伏,一张张小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特有的、无忧无虑的幸福笑容。
弟弟荣清被一个打气球的摊子吸引了,五颜六色的气球挂在背景布上,奖品是各种粗糙但对孩子极具诱惑力的玩具。
他拽着母亲的衣角,眼巴巴地闹着要玩。
我们只好停下脚步,父亲掏出零钱,陪着荣清,看他笨拙地举起比他胳膊细不了多少的气枪。
就在我们专注地看着荣清瞄准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不经意间从我身边掠过,随即停下脚步,带着一丝迟疑和清晰可辨的惊喜声音响起:
“谢意华,新年快乐!”
我闻声回头,竟是何志明。
他穿着一件看起来质地不错的深蓝色棉服,衬得肤色更显白皙,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印象中,自从上次他表明心迹后,我们好像很久没有像这样直接说过话了,在校园里遇见也只是点头而过。
短暂的错愕后,我迅速调整好表情,送给他一个真诚而甜美的微笑,如同这冬日的暖阳:“何志明,新年快乐!真巧,你也来玩这个吗?”
他点了点头,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一瞬,似乎想捕捉更多信息,语气保持着惯有的温和:“嗯,陪我妹妹过来看看。”
他侧身让开,我这才看见他身后跟着打扮得像个小公主似的何慧茹,以及他的父母。
他的父亲穿着中山装,干部模样,母亲则气质温婉,一家人都显得体面而讲究。
我立刻看向他们,礼貌地打招呼,笑容更加灿烂:“慧茹,新年快乐!叔叔阿姨,新年好!”
何志明的父母显然也认得我,微笑着点头回应:“是意华啊,新年好!越长越漂亮了。”
何慧茹则害羞地躲到了她母亲身后,探出半个脑袋,小声回了句:“意华姐姐新年快乐。”
这时,我父母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转过身来。
父亲与何志明的父亲似乎是认识的,彼此点头致意,寒暄了几句“新年好”。
母亲也微笑着向何志明的母亲问了声好。大人们的客套给这个偶然的相遇增添了几分正式感。
何志明站在一旁,目光偶尔落在我身上,似乎想找些话题,但在双方家长面前,又显得有些拘谨。
他最终只是笑了笑,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和彻底的释怀:“看到你们一家人真热闹。那……我们不打扰了,带我妹妹去那边看看。意华,开学见。”
“开学见。”我微笑着点头,目送他们一家融入人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