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热乎乎的葱油饼,带着王子豪家店特有的面香和葱香,瞬间拉近了我们与这座陌生城市的距离。
记得上一世,王子豪父亲开的店是家用农具店,怎么这一世不一样了呢?
唉!只要结局是好的就行,这一世因为我的重生,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
就着细舅倒的凉茶,我们一边吃,一边听着两个“小老板”交流着各自的“生意经”。
“细舅,您这野山菌怎么分等级的?我看这罐颜色特别亮。”
王子豪好奇地指着玻璃罐,他显然从他父亲那里耳濡目染了些生意门道。
“嘿,小子眼尖!”
细舅来了兴致,拿出几朵不同的菌子对比着讲解,
“看这朵,伞盖厚实,颜色匀称,香味浓,是一等品。这种稍微散一点的,就是二等。价格差着一截呢!”
王子豪听得认真,不时点头。
我看着他们讨论,心里觉得有趣又温暖。
荣清吃完饼,开始在店里好奇地东摸摸西看看,细舅也不拦着,只是笑着提醒:“荣荣,小心别碰倒了罐子。”
母亲看着这和谐的一幕,脸上一直带着放松的笑意。
她帮着细舅把刚才整理货架时弄乱的地方重新归置了一下,动作利落。
吃完简单的“接风宴”,细舅大手一挥:“走!姐,我带你和孩子们去我住的地方放行李,然后咱们去附近的集市逛逛,中午我请客,下馆子!”
细舅住的地方离店铺不远,是一栋老式居民楼的阁楼间,虽然狭小简陋,但被他收拾得干净整齐,窗口还摆着一盆绿意盎然的蒜苗。
放下行李,我们一行人便融入了C市午前热闹的集市。
这里比矿区市场大了好几倍,商品琳琅满目,南腔北调的吆喝声不绝于耳。
荣清看得眼花缭乱,紧紧拉着母亲的手。
王子豪则俨然一副“本地通”的架势,走在我身边,小声给我介绍:“意华你看,那边是卖水产的,活蹦乱跳的!那边是卖布料的……哦,那边有个书摊,要不要去看看?”
细舅和母亲走在前面,细舅不停地指着各种C市特有的蔬菜或小吃给母亲看,姐弟俩有说不完的话。
中午,细舅果然找了一家看起来干净实惠的小饭馆,点了几道C市的家常菜。
饭菜口味与矿区略有不同,更加清淡鲜甜,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
席间,细舅和王子豪约好,明天互相去对方的店里“考察学习”。
下午,母亲带着荣清回细舅的住处休息,坐了半天车,孩子也累了。
而我,则在王子豪期待的目光和细舅含笑的首肯下,跟着王子豪去他父亲的店里看看。
王子豪家的面食店在一个居民区密集的巷口,主营面条、饺子和各种烙饼。
还没走到,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面粉香气。
店面不大,但客人络绎不绝,他父亲——一个看起来憨厚朴实、系着白围裙的中年男人,正忙得不可开交,看到王子豪带我过来,在忙碌中挤出个和善的笑容,用带着浓重矿区乡音的普通话招呼:“华华同学来啦?随便坐,叔叔这会儿忙!”
王子豪熟练地套上自己的小围裙,对我说了句“意华你坐会儿”,便立刻投入到帮忙端面、收碗筷的队伍中。
他动作麻利,算账清晰,和顾客交流自然,那认真的侧脸在氤氲的蒸汽中,显得格外可靠。
我坐在角落的小凳子上,看着他在灶台与餐桌间穿梭,看着这间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店,心里忽然无比踏实。
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没有惊天动地,却在琐碎真实的奋斗和互相陪伴中,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
夕阳西下,王子豪结束了一天的帮忙,洗净了手脸,才和我一起往回走。落日的余晖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意华,”他边走边说,语气轻快,“明天我带你去附近的文化宫看看,那里有个图书馆,还有个小花园,挺安静的。”
“好啊。”我点头答应。
回到细舅的店铺时,母亲和荣清已经回来了,细舅也刚送走一波客人。
店铺里点起了昏黄的电灯,照亮着满屋的山货,也照亮着家人朋友团聚的笑脸。
这个在C市的夜晚,没有陌生和孤独,只有熟悉的温暖在静静流淌。
我知道,这个暑假,将会因为这份跨越城市的亲情与友谊,变得格外不同,也格外珍贵。
在C市的几天过得飞快,充实而愉快。
我们熟悉了细舅店铺周边的环境,也去王子豪家的面食店“考察”过,两个“小老板”交流心得,不亦乐乎。
我和王子豪也抽空去了他提到的文化宫,在安静的图书馆里看了一会儿书,在绿树成荫的花园里散了步,仿佛暂时远离了尘嚣。
这天下午,天气有些闷热,细舅店铺里的顾客不算太多。
母亲在帮着细舅整理新到的一批红枣,我和荣清在柜台旁,一个看小人书,一个拿着细舅给的算盘笨拙地拨弄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