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那个暑假,矿区以一种令人惊叹的速度改变着面貌。
记忆里低矮、连片的红砖黑瓦平房,已被一栋栋崭新的、足有八层高的楼房所取代。
它们依着地势,错落有致地耸立在矿区的各个角落,白色的外墙在夏日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宣告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其中,由父亲担任总工程设计师、规划在坡下的那一片家属楼房,也终于在期待中彻底竣工。
那天傍晚,父亲下班回来,脸上带着项目圆满收官的疲惫,更多的是难以抑制的兴奋。
“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他一进门就高声宣布,声音洪亮得仿佛要穿透屋顶。
“咱们大院的住户,马上就可以搬家了!搬到坡下新建的宿舍楼里去!”
“真的吗?爸爸!”
我丢下手中的铅笔,从书桌前跳起来,跑到父亲身边。
虽然早已从父亲的图纸上见过新楼的样貌,但亲耳听到搬家的消息,还是让我激动不已。
弟弟荣清也跑过来,抱着父亲的腿,仰着小脸问:“爸爸,新房子高吗?有楼梯吗?”
“高!有楼梯,以后我们每天都要爬楼梯锻炼身体咯!”
父亲笑着把荣清举起来,然后看向我,解答我之前的疑问,“华华问这里还住不住人?这里不住人了,这些老平房都要拆掉,将来啊,这里要建成新的办公区,也会盖起漂亮的办公楼!”
不久后,具体的分房方案公布了。
单位领导可以根据需要优先选择房源,而像父亲这样作为矿建筑队总工程设计师的技术骨干,自然也享有一定的选择权。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前世——我们家,就是住在坡下最后一栋的102房。
果然,晚上父母在灯下商量时,母亲指着分房图纸上那个熟悉的位置,语气温和却坚定地说:“兴祖,咱们要这一套,坡下最后一栋的102房。”
父亲有些不解,指着图纸上其他几套位置更居中、据说采光也更好的单元:“湘湘,你看这几套不是更好吗?为什么偏要选最靠边、还是最底层这一套?”
母亲的眼睛在灯光下闪着光,那是一种对土地和生活的朴素热爱。
她微笑着说:“我就喜欢102房那个大院子!你看,图纸上标着呢,院子比别家都宽敞。以后我们可以在院子里种上番茄、黄瓜、豆角,还可以搭个鸡窝,养几只母鸡,下的蛋给华华和荣清吃,又新鲜又营养!住在楼上,哪有这接地气的方便?”
父亲看着母亲憧憬的样子,又看了看图纸,最终释然地笑了,大手一挥:“行!听你的!咱家你说了算!有个院子也好,我还能继续发挥余热,种点花花草草。”
父亲悠悠的继续说,“不过,那里比较远,走路到学校要四十分多钟,我走路来办公室也要半个小时。以后……”
我赶紧打断父亲的话,“爸爸,我们家要买自行车了,这样大家都方便。”
父亲用力一拍大腿,“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便利的交通工具呢?还是华华机灵。”
“爸爸,家里买两个自行车吧,一个男装的,爸爸骑,一个女装的,妈妈骑。”
荣清已经六岁,过完这个暑假,也要读一年级。
“兴祖,听说坡下附近建了一个新的小学?”
“是啊,下学期就投入使用。”
“爸爸,这个学校也是您设计的吗?”我仰着兴奋的小脸问道,记得上一世我和弟弟都在矿区一小读书。
父亲用手轻轻揉着我的短发,“爸爸画图纸的时间有限,这个学校不是我设计的。是前两年新来的工程师设计的。”
“哦!”我点点头。
母亲双眼一亮,“兴祖,我想把工作调动一下,调入二小,荣荣也能读二小,读我的班级就好了。”
“湘湘,矿一小的领导愿意放你走吗?不过,我们可以尝试申请一下。就说路途太远,不会骑自行车,说不定领导会酌情考虑。”
“这样最好,二小距离近,我也方便放学回家做饭。”
“谢谢你,湘湘,辛苦你又要工作又要照顾一家大小。”父亲叹口气,站起身,“好!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我坐在一旁,听着父母的对话,心里涌起一种奇妙的宿命感。
兜兜转转,我们依旧选择了102房。
但这一次,母亲的选择不再是无奈或随波逐流,而是带着清晰的规划和对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
那个大院子,在她眼中不是偏僻和底层的象征,而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乐园。
当大多数普通工人家庭通过紧张而期待的抽签决定未来居所时,我们家已经明确了方向。
父亲很快办好了手续,拿到了102房的钥匙。
搬家那天,大院里热闹非凡,如同过节。
家家户户都在整理打包,板车、三轮车来回穿梭,邻居们互相帮忙,吆喝声、谈笑声不绝于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