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在朗朗书声和泡菜的清香中悄然走向尾声。
北风带来了寒意,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期末考试成绩公布的第二天,母亲下班回来,脸上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喜悦和荣光。
她甚至没来得及解下脖子上缠绕的围巾,就从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盖着学校鲜红大印的成绩单和一份文件。
“兴祖!华华!荣荣!”她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我们班!一年级二班!语文平均分,年级第一!”
“真的?太好了!孩子妈!”
父亲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脸上绽放出巨大的笑容,一把接过成绩单,仿佛那是什么无价之宝,反复看着上面的数字和排名。
“妈妈真棒!”
我欢呼着扑过去抱住母亲,心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自豪。
我知道,这“年级第一”的背后,是母亲无数个挑灯夜战备课的夜晚,是她耐心细致一遍遍纠正拼音的辛劳,是她将对自己孩子般的爱倾注给班上每一个学生的结果。
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没过几天,更大的喜讯传来。
矿区一小鉴于母亲出色的教学能力和所带班级取得的优异成绩,经过会议讨论,决定破格将她录用为正式教师!
当母亲拿着那份沉甸甸的、象征着稳定和认可的正式录用通知书回家时,她的手一直在抖。
她看着上面白纸黑字写明的工资额度——从代课时的十六元,一跃成为三十元!
这对于我们这个家庭来说,不仅仅意味着收入的翻倍,更意味着母亲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最坚实的肯定。
“三十元……三十元啊……”
母亲反复摩挲着通知书,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这一次,是纯粹的、扬眉吐气的喜悦泪水,“兴祖,咱们家……咱们家真的不一样了!”
父亲紧紧握住母亲的手,眼眶也有些发红,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有力的紧握和一句:“湘湘,这是你应得的!”
“还有咱们华华,每次考试都是双百分,人家都说咱家出了一个小天才!”母亲望着我,满眼慈爱。
父亲用手轻柔的抚摸着我的头顶,“是啊,华华那么棒,都是妈妈的功劳。继续加油!”
弟弟举起小拳头,喊着“加油!”
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抚摸着弟弟的头顶,“荣荣真棒,以后也考双百,好不好?”
一家人互相望着彼此,开怀大笑。
“哇!好热闹!是发生什么大喜事了吗?”小珊阿姨笑眯眯的站在门口看着我们,倚靠在门框。
母亲赶紧招呼,“哦!是小张啊!进来坐坐?”
“不坐了,刚吃饱饭。第一次见你们家如此热闹。一定是发生什么大喜事了吧!”张阿姨一脸探究的模样。
父亲淡淡的笑着说:“没啥大喜事,就是湘湘转正了。”
“哇!这可是大喜事!普通代课老师可没有那么快就能转正的,湘湘姐的能力很强啊!”张阿姨一脸艳羡的表情。
“没有没有,之前在老家也当过好几年的民办教师,熟悉课本罢了。”母亲恢复到平常的语气,淡淡的说着。
“真羡慕你们一家,能干的谢工和湘湘姐,还有聪明可爱的华华和荣荣,多少人羡慕你们啊!”张阿姨的脸上写满了羡慕嫉妒恨的表情。
父母亲面面相觑,有些后悔刚才的坦言相告。
母亲连忙转移话题,“妙妙和玲玲在家吗?没看见她们两个。”
“在家里玩呢!”张阿姨叹口气。
母亲盛情邀请,“让孩子们过来玩吧,华华荣荣都很喜欢同她们一起玩。”
张阿姨斜着眼,看看母亲,又看看父亲,眼神定格在父亲的身上,父亲若无其事的转身走进屋内。
张阿姨讪讪的说,“就怕打扰你们一家人。”
我走上前,仰头望着她,“张阿姨,你带我去你们家玩,可以吗?我想与妙妙和玲玲一起玩。”
母亲尴尬的笑笑,“这孩子……”但母亲已经明显的放松了紧张的心情。
我可是六岁的孩子,张阿姨再怎么样也不会计较一个小孩子吧!
果然,张阿姨被我连拖带拽的往她家赶去,我回头朝母亲伸伸舌头做了一个鬼脸,母亲给我一个意味深长的笑。
“姐姐,等等我。”弟弟荣荣像小尾巴似的紧跟着跑出来。
母亲的“泡菜事业”也并未因她重返讲台而停滞,反而借着她的“王老师”身份和一如既往的好口碑,更加红火起来。
邻居们、甚至学生家长们都认准了“王老师家那个干净又好吃的泡菜”,常常是供不应求。
母亲巧妙地利用早晚和周末的时间进行制作,那份十六元工资时期的“副业”,如今已成为家庭收入另一项稳定而可观的补充。
父亲的脸上笑容也越来越多。矿里的游泳池项目图纸已经基本完成,进入了筹备阶段。
闲暇时,他不再只是埋头修理家什,而是扛起锄头,带着我和“帮妈妈小分队”的成员们,兴致勃勃地开垦着屋后那片更大的空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