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明咖”的会面,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漾开了层层叠叠的涟漪,尤其是在瑾妍的心中。
她书桌的玻璃板下,悄悄压上了一张从学校宣传栏里“顺”来的、像素不太高的何晓阳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的照片。
她学习似乎比以前更用功了,尤其是在理科方面,偶尔会看到她对着复杂的物理题蹙眉深思,然后在本子上认真记下什么,嘴里偶尔会无意识地喃喃一句:“要是晓阳哥哥在,不知道会怎么解……”
我和子豪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照不宣。
我们没有点破,也没有过度干涉,只是在她偶尔状似无意地问起“明咖”的近况,或者提到高三学习压力大时。
我们会自然地分享一些从何志明、林少莲那里听来的、关于晓阳的零碎消息——
比如他保送的那所顶尖大学的具体专业,比如他最近在准备一个什么生物竞赛。
我们看到瑾妍听得异常专注,那双酷似子豪的明亮眼睛里,闪烁着清晰可见的向往与决心。
命运的丝线果然开始悄然收拢。
不久后,市一中举办一年一度的“学术活动月”,设有面向高一高二的“学长学姐经验分享论坛”。
瑾妍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何晓阳主讲的“理科学习方法与竞赛心得”专场。
那天她特意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那条浅蓝色连衣裙,扎着利落的马尾,紧张又期待地坐在了第一排。
据后来同样去听了讲座的承煜描述,晓阳学长在台上沉稳自信,条理清晰,引经据典又不失幽默。
而在互动环节,轮到瑾妍提问时,她因为紧张声音有些微颤,问了一个关于如何平衡竞赛和常规课程学习的问题。
晓阳看着她,眼神里那份熟悉的耐心再次浮现,他不仅详细解答,还在最后温和地补充了一句: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学妹在认真思考和规划。记住,节奏比速度更重要。”
讲座结束后,瑾妍鼓足勇气上前想再次道谢。
却看到有几个同年级的女生正围着晓阳问问题,她脚步顿了顿,正想离开,晓阳却像是背后长眼睛似的,回过头,隔着人群对她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个小小的互动,足以让少女的心雀跃一整晚。
与此同时,我们两家大人的交往也因孩子们这层微妙的关系而变得更加自然和频繁。
林少莲偶尔会打电话给我,聊聊近况,语气中会不经意地带出对晓阳即将离家求学的不舍,以及对瑾妍这个乖巧努力的女孩的喜爱。
“我们家晓阳啊,别看表面上沉稳,其实心思细,重感情。他上次还跟我说,觉得你们家瑾妍,很有灵气,也很踏实。”
她在电话那头轻声笑着。
何志明和子豪则因为“华曦广场”与文创园区后续的合作项目,接触更多了些。
两个曾经人生轨迹迥异、却都在中年找到了内心安稳的男人,似乎也找到了某种共鸣。
一次项目会议后,他们一起喝了杯咖啡,何志明难得地感慨: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才觉得我们当年再怎么折腾,也值了。”
子豪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
一个微风和煦的周末,我们两家终于有了一次非正式的家庭聚会,地点就在“明咖”后院那个被林少莲打理得郁郁葱葱的小花园里。
大人们围坐一桌,喝着咖啡,聊着生活与事业的琐碎,气氛融洽而温暖。
孩子们则自然地聚在另一处。
晓阳俨然成了核心,他正给承煜、启辰演示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乐安、乐宸这两个小淘气也难得安静地趴在旁边看着。
而瑾妍和瑾瑜、瑾娴则坐在旁边的秋千椅上。
瑾瑜小声对瑾妍说着什么,逗得瑾妍脸颊绯红,忍不住抬眼偷偷望向晓阳的方向。
恰巧晓阳讲解告一段落,抬起头,目光穿越稀疏的花架,与瑾妍的视线在空中相遇。
他没有立刻移开,而是对她露出了一个温和而鼓励的笑容。
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他身上跳跃,也点亮了瑾妍眼中那片星海。
那一刻,花园里的喧嚣仿佛瞬间远去。
我和林少莲几乎同时捕捉到了这个瞬间,她转头看我,眼中是了然的温柔和一丝对未来可能的期待;
我回以微笑,心中充满了对这份美好情感的守护之意。
我们知道,晓阳即将奔赴更广阔的天地,瑾妍还有长长的路要走。
他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份年少时萌动的好感,能否经受住时间和距离的考验,尚未可知。
但此刻,看着阳光下拉长的、仿佛被金线勾勒的年轻身影,看着他们之间那纯净而自然的吸引,我们愿意相信,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这不仅是两个年轻人之间的故事,更是我们两个家庭,在经历了各自的风雨与彩虹后,由下一代人用他们的真诚与优秀,谱写出的充满希望的新篇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