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河流总在不经意间拐弯,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就在青禾书社稳步发展,孩子们茁壮成长之时,一个好消息打破了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平静——子豪成功考取了省城农业局的公务员。
这个结果是预料之中的,正如上一世一样。
这份工作与他的专业契合,平台更高,也更能实现他内心深处为更广阔天地服务的理想。
我们全家都为他感到骄傲。
然而,喜悦之余,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摆在了面前:这意味着子豪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每天有那么多自由时间,随时充当书社的“定海神针”和孩子们嬉戏玩闹的爸爸。
新的生活模式,需要我们一起重新规划和适应。
子豪很快去省城报到入职,开始了他的新工作。
他只能在傍晚回来。
而我,因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固定的课程表,并且承担着一定的科研任务,工作日同样无法像以前那样灵活地兼顾书社。
我们这对曾经的“书社主力夫妻”,一下子都变成了“周末义工”。
青禾书社的日常运营压力,瞬间落在了兰凤和林少莲肩上。
主意还是落在兰凤和一个书社“社长”的身上,她正在读研究生,有一些自由时间,而林少莲与我一样,在师大附中有
好在经过一年的磨合,她们对书社的一切早已驾轻就熟,无论是选书、活动策划还是日常管理,都能独当一面。
我和子豪虽然人在远处,但心始终系在书社,通过手机群随时保持沟通,参与重大决策,周末回来更是会投入十二分的精神去帮忙。
而家庭方面,最大的变化来自于三胞胎的照顾。
承煜、瑾妍和启辰正是精力最旺盛、探索欲最强的年纪,一个孩子尚且需要全身心投入,何况三个?
单靠我父母两人,显然会力不从心。
就在这时,子豪的父母做出了一个让我们既感动又安心的决定。
他们经营多年的早餐店生意一直不错,但为了孙子孙女,他们毅然请了一位信得过的专业店长负责日常管理,自己则退居二线,只偶尔去店里看看。
于是,子豪的父母也搬了过来,与我父母一起,组成了“四个老人共同照顾三个娃”的超级联合育儿团队。
起初,我们还有些担心四个老人在一起会因为育儿观念、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摩擦。
但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我父母性子温和,注重孩子的教育和阅读习惯培养;子豪的父母开朗实干,更擅长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生活技能启蒙。
他们之间反而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互补。
清晨,通常是子豪妈妈和我妈妈在厨房忙碌,准备营养丰盛的早餐,子豪爸爸和我爸爸则负责带着三个睡眼惺忪的小家伙洗漱、穿衣。
白天,四位老人分工明确:爷爷和外公负责带孩子们去公园奔跑晒太阳,进行“体能训练”;
奶奶和外婆则负责在家进行“智力开发”,读绘本、玩拼图、唱儿歌。
下午茶时间,是四位老人和三个孩子的欢乐茶话会,分享着各自遇到的趣事。
晚上,我和子豪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情,一定会进行视频通话。
三个小脑袋挤在屏幕前,争抢着告诉我们今天爷爷教他们认识了什么新虫子,外婆给他们讲了什么新故事,或者炫耀奶奶新做的美味点心。
看着屏幕那头孩子们红扑扑的笑脸和四位老人虽然疲惫却满足的神情,我们悬着的心也彻底放了下来。
周末,成了我们全家最期盼的时光。
子豪会带着省城买的新鲜玩意儿或特产赶回来,我会尽量把工作提前完成,空出整块时间。
我们俩会“接管”孩子,让四位老人彻底休息,或者一起带着老人和孩子去近郊游玩。
周末的青禾书社,也因为我们的回归而显得格外热闹,充满了团聚的欢声笑语。
这种新的生活节奏,虽然少了平日里的朝夕相处,却让每一次团聚都显得弥足珍贵。
子豪在新岗位上找到了价值和方向,我在教学和有限的书社参与中平衡着自我价值与家庭责任。
孩子们在四位老人毫无保留的爱与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着,性格也愈发鲜明。
承煜沉稳爱思考,瑾妍细腻敏感爱画画,启辰活泼好动是个小开心果。
一个周末的傍晚,我们一大家子人,四位老人,我们夫妻,还有三个跑来跑去的小豆丁,一起在小区花园里散步。
夕阳给每个人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看着这浩浩荡荡又其乐融融的一幕,子豪悄悄握住了我的手。
“辛苦你了,也辛苦爸妈们了。”他低声说。
我看着前方,妈妈正弯腰给启辰系鞋带,爸爸和子豪爸爸在讨论一棵树的品种,子豪妈妈牵着瑾妍的手在认花,承煜则安静地跟在爷爷身边。
“是辛苦,”我回握他的手,心里却充满了力量,“但你看,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彼此,还有他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