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莎公主退下后,偏殿内的烛火似乎都随着萧凡的思绪摇曳不定。放走阿莎,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对全局利弊的冷酷权衡。这一步棋落下,后续的每一步都必须精准无误,既要让阿莎感受到“势”的加持,又要确保缰绳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他没有立刻召见朝臣,而是独自对着巨大的大梁疆域图,沉思了整整一个时辰。西南的山川地貌、南川的王室结构、周边小邦的动向……无数信息在他脑中交汇、推演。
拂晓时分,天色微熹。萧凡眼中最后一丝犹疑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决断后的清明与锐利。
“传,枢密使夜蚀,锦衣卫指挥使沈追。”
命令下达不久,两道身影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偏殿之中。夜蚀依旧是一身玄影卫的冷峻气质,只是如今换上了象征枢密使身份的紫袍金带,更添威严。沈追则是个面色略显苍白、眼神却异常锐利的年轻人,他是萧凡在南疆时一手提拔的情报头子,执掌新成立的、负责监察百官与对外谍报的“锦衣卫”。
“参见陛下。”
萧凡没有赘言,直接切入主题:“南川质子阿莎,你们都知道。朕,决定放她回去。”
夜蚀目光微凝,沈追则眉头轻轻一挑,但两人都未出声质疑,只是静待下文。他们深知,陛下做出此决定,必有深意。
“然,放虎归山,需锁其颈。”萧凡目光扫过二人,“此去南川,明面上,朕会派遣一队‘仪仗’与‘护卫’,由夜蚀你从玄影卫中挑选两名可靠、机敏、武功高强之人,扮作护卫统领,贴身‘保护’阿莎公主。他们的任务,是监视她的一举一动,确保她不会脱离掌控,并在必要时……执行最终手段。”
“臣明白。”夜蚀沉声应道。玄影卫最擅长的便是潜伏、护卫与暗杀,此任务正合其用。
“暗地里,”萧凡看向沈追,“由你锦衣卫负责。挑选精通南川语言、熟悉西南风土的干练人员,混入商队、流民,先一步潜入南川国都。他们的任务有三:一,建立情报网络,监视南川朝野动向;二,搜集阿莎几位王兄的罪证与把柄,尤其是能与阿莎提供的信息相互印证的关键证据;三,必要时,配合明线上的玄影卫行动。”
“卑职领命!”沈追的声音带着一丝冷冽的兴奋,这正是锦衣卫大展拳脚之时。
“记住,”萧凡语气加重,“你们二人,一明一暗,互为犄角。所有情报,直报于朕。对阿莎,既要让她感受到朕的‘支持’,也要让她时刻意识到,她的一言一行,皆在朕的注视之下。她若安分,便助她成事;她若有异动……”萧凡没有说下去,但眼中的寒光已说明一切。
“臣(卑职)明白!”两人齐声应道。
“去准备吧。三日内,朕要看到详细的计划与人选名单。”
“是!”
两人领命退下,步伐迅捷而无声,如同融入黎明的阴影。
第八百零六章 朝堂风波,以退为进
次日,大朝会。
这是萧凡登基前的最后一次重要朝会,旨在稳定人心,安排新朝政务。当各项军政要务商议得差不多,气氛趋于平稳时,萧凡看似随意地抛出了一个议题。
“关于仍滞留京都的各方质子、使节,新朝当以何策待之?众卿可有建言?”
话题一出,不少官员,尤其是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纷纷出列,陈述应如何彰显天朝气度,或安抚,或威慑。
待众人议论稍歇,萧凡才缓缓开口:“诸卿所言皆有道理。然,朕以为,新朝当有新气象。一味羁留质子,以示威慑,有时反会激化矛盾,非长治久安之道。”
他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班列中一直沉默不语的陈相身上,似在征求他的意见,又像是在引导话题。
陈相何等人物,虽不知陛下具体计划,但心念电转间,已大致猜到可能与昨日深夜召见阿莎公主有关。他略一沉吟,出列道:“陛下圣明。怀柔远人,亦是王道。不知陛下属意,从何人开始?”
萧凡顺势道:“南川阿莎公主,入京数年,一向安分守己,颇识大体。如今南川老王年迈,朕闻其国内诸子争位,暗流涌动。若此时施以恩德,放阿莎公主归国,一则显我天朝仁德,化解旧怨;二则,阿莎公主感念天恩,或能有助于南川局势稳定,使其不再成为西南边患。众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低声议论。
有官员认为此乃仁政,可收买人心;但也有不少官员,尤其是经历过南疆战事或深知南川反复秉性的老臣,立刻表示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一位御史出列,激动道,“南川蛮夷,向来畏威而不怀德!阿莎公主虽表面安分,其心难测!放其归国,无异于纵虎归山!若其回去后煽动南川与我为敌,西南危矣!”
“是啊,陛下!质子乃牵制藩属之重要手段,岂可轻放?”
“南川内部混乱,正应使其混乱,我朝方可渔利,岂能助其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