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5日,起源岛地下基地的巨型船坞,空气中弥漫着高能反应的灼热。
何强站在主控室的升降观测台上,
目光锁定下方两座正在进行最终测试的“凤凰”系列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工程机器人与常曦的指令如丝般精准,两颗核心在测试舱内炽烈燃烧。
爆发出刺目的蓝色等离子光辉,光芒跳跃,映照出金属结构的每一道焊缝。
那是一种被约束的恒星能量,澎湃而狂野。
“最终测试数据。”
何强出声,声音里压抑不住某种渴望。
常曦冷静的声音随即响起:
“第一座反应堆能量输出稳定在设计值的99.2%,波动小于0.008%。
第二座反应堆稳定在98.7%,波动小于0.01%。
能量曲线完美匹配,相位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何强向前一步,隔着防护罩,感知到扑面而来的能量潮汐。
自从完成鸿蒙道基融合,他能直接“听见”这种能量的流动,
如同血液在血管中奔腾,是生命层次跃升后独有的感官体验。
“凤凰之心。”
何强轻语,“它们是驱动我们跨越星海的跳动核心。”
嫦娥的全息投影出现在反应堆旁,脸上浮现一丝难得的骄傲:
“爸爸,凤凰核心已通过所有地面测试。
模拟太空环境下的能量输出比地面高出7.8%,超出设计预期。”
何强点头:“开始最后的对接工作。”
指令下达,整个船坞的工程机器人编队迅速行动,
它们不是冰冷的机械,而是高效执行的有机体。
巨大的机械臂小心翼翼地抓起两座核聚变反应堆,
将它们送入鲲鹏号庞大舰体的能源舱。
连续十二小时作业,最后一个接口完成焊接,
常曦的声音在船坞回荡:“报告舰长,鲲鹏号全部系统组装完成,
主次能源系统联调成功。”
何强转身望向船坞中央。
那艘覆盖着吞噬光线般暗哑星辉“星尘合金”的巨舰,此刻终于展现出完整姿态。
长达520米,高180米,宽250米,一个金属铸就的星海巨兽,
静静地悬浮在支架上,散发出令人心悸的未来力量感。
“太美了。”嫦娥站在何强身边,眼中闪烁着光芒。
何强没有立即回应,只是走向连接主控室与鲲鹏号的舷梯。
每一步落下,感应灯依次亮起,仿佛一条通往未知征途的阶梯。
踏入鲲鹏号舰桥的瞬间,空间被光芒点亮。
环形控制台自动浮起,全息投影展开,显示着飞船各系统实时状态。
“常曦,全系统自检。”何强命令。
“遵命,舰长。”
常曦的声音无处不在,平静而坚定,“全船系统自检开始。”
舰桥中央的全息投影上,鲲鹏号的三维模型缓缓旋转,
系统分区依次高亮,数据流瀑布般滚动。
“主动力系统自检完成,状态良好。”
“能源分配网络自检完成,效率达设计值103%。”
“生命维持系统自检完成,支持最多30人连续航行15年无需补给。”
“导航系统自检完成,星图数据库加载。”
“通讯系统三重冗余自检完成,量子纠缠通道建立。”
各项检测结果快速闪过。
何强站在舰桥中心,指尖轻触主控台冰冷的金属表面,感受这艘星际巨舰的脉搏。
“武器系统自检。”何强突然说。
全息屏幕切换至武器界面。鲲鹏号模型上,
武器系统高亮:舰首几门巨大聚变能驱动激光线炮,
理论威力足以瞬间蒸发一座中型山丘;
舰体分布约三十座小型电磁脉冲镭射炮塔,构成密集点防御网络,清除太空碎片或小型目标;
内部弹舱隐藏五十枚“阎王”系列小型高当量核弹头,
何强亲手打造的战略武器,千万吨TNT当量,让任何潜在敌人止步。
“武器系统自检完成,全部待命。”常曦报告。
何强满意点头:“很好。准备鲲鹏号首次试航。”
嫦娥投影出现:“爸爸,是否考虑传送至轨道测试?
飞船隐形系统理论上能避开卫星监测,但地面直接发射庞大物体风险仍高。”
何强摇头:“不,需要更隐蔽方案。
月球背面是首选测试场。”
嫦娥眼中数据流闪过:“理解。
月球背面有效屏蔽地球探测,是理想隐蔽地点。”
“准确说,是这里。”
何强调出月球背面地形图,指向一处巨大环形山,
“冯·卡门撞击坑,直径约180公里,深度足够,
位于月球背部中部,是理想隐蔽地点。”
接下来几小时,何强、嫦娥、常曦制定详细行动计划。
最大挑战是如何秘密送往月球。
但对完成基因进化、拥有扩展至一平方公里辅助空间的何强来说,这不成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