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当天,天空作美,连日阴霾散去,阳光金纱般铺满校园,将哥特式的古老建筑群映照得庄重而辉煌。绿草如茵的广场上,人头攒动,喧嚣鼎沸,空气里弥漫着青春的离愁别绪、对未来的憧憬,以及一种仪式感带来的特殊兴奋。家长们举着相机,学生们穿着统一的学位服,戴着方帽,脸上交织着激动、不舍与一丝即将踏入社会的茫然。
林夕穿着宽大的学士服,站在熙熙攘攘的同窗之间,感受着周遭热烈的氛围,心情却如同被投入水中的墨块,复杂地晕染开来。激动自然是有的,寒窗数载,终于迎来这一标志着阶段性成果的时刻;不舍也是真的,对熟悉的校园,对亲密的朋友,对这段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但更多的,是一种悬而未决的忐忑,关于未来,关于那个放在公寓茶几上、沉甸甸的文件袋,关于那个此刻不知身在何处的人。
自从昨晚看到那份《京沪双城支持方案》和那句“一起飞”的手书后,她心中的坚冰已悄然碎裂,被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取代——震动、动容,以及一丝小心翼翼重新燃起的希望。但她和陆辰希之间,尚未有过任何直接的交流。那份方案像一座桥墩,已经打下,但连接两岸的桥面,还需要他们共同迈出脚步。
她下意识地在人群中搜寻,目光掠过一张张兴奋或感伤的脸庞,掠过举着手机拍照的家长,掠过维持秩序的学生会干部……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高挑身影。心底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悄然蔓延。他……会来吗?在经历了那样一场伤筋动骨的争吵和几日的冷战之后?
“夕夕!看这边!”苏晚晴活力四射的声音将她从思绪中拉回,拉着她和几个同学一起,对着镜头露出标准的毕业照笑容。闪光灯亮起,定格了青春的笑脸,却照不亮心底那隐秘的角落。
就在这时,人群边缘一阵不易察觉的轻微骚动。林夕下意识地抬眼望去,心脏猛地一跳。
他来了。
陆辰希没有穿学位服,依旧是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身姿挺拔,在熙攘活泼的学生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自带一种无法忽视的强大气场。他似乎刚刚赶到,额角带着一丝匆忙的痕迹,目光正穿过攒动的人头,精准地、沉静地,落在了她的身上。
四目相对。
空气仿佛在那一瞬间凝滞。周遭所有的喧嚣、欢呼、音乐,都如同被按下了静音键。林夕只能听到自己骤然加速的心跳声,擂鼓般敲击着耳膜。
他的眼神很复杂。有不易察觉的疲惫,有深藏的歉意,有小心翼翼的探询,但更多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仿佛经历过风暴洗礼后的坚定与温柔。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径直走向她,只是站在那里,隔着一段距离,用目光无声地传递着他的到来,和他的……等待。
他在等待她的反应。等待她是否愿意,在阳光下,在众人面前,接纳他的出现,迈出和解的第一步。
林夕怔怔地看着他,看着他眼中那份不再掩饰的复杂情绪,看着他因几日煎熬而略显清减的下颌线,昨夜看到那份方案时的震动与此刻他亲自出现的冲击交织在一起,让她鼻尖猛地一酸。
所有残余的委屈、不甘和疑虑,在他这沉默却充满力量的注视下,竟奇异地开始冰雪消融。
她看着他,缓缓地,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
只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却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也瞬间点亮了陆辰希深邃的眼眸。他紧绷的下颌线似乎柔和了些许,然后,他迈开脚步,不疾不徐地,朝着她所在的方向走了过来。
人群似乎自动为他分开了一条通路。他走到她面前,站定。距离很近,她能闻到他身上熟悉的、清冽的雪松气息,混合着阳光的味道。
“恭喜毕业。”他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却无比清晰地传入她耳中。
千言万语,似乎都融在了这四个字里。
林仰头看着他,阳光有些刺眼,她微微眯了眯眼,努力压下眼底翻涌的湿意,唇角努力向上弯起一个弧度:“谢谢。”
没有多余的言语,没有当众的拥抱或亲昵,只是这样简短的对话,和彼此眼中无法错辨的、劫后余生般的珍惜与理解。但笼罩在两人之间多日的那层坚冰,就在这阳光下的对视与简单问候中,轰然碎裂,消弭于无形。
苏晚晴在一旁看着,敏锐地察觉到了两人之间气氛的微妙变化,虽然不明就里,但还是识趣地拉着其他同学稍微走开了一些,给他们留出空间。
典礼很快正式开始。领导致辞,教师代表发言,优秀毕业生表彰……流程一项项进行。陆辰希就安静地站在林夕身侧稍后一点的位置,像一尊沉默的守护神。他没有过多交谈,只是在她需要整理帽穗,或者手里东西太多略显忙乱时,会自然而然地伸手帮她拿一下。
这种无声的体贴和陪伴,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林夕感到心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