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归位,盘古心藏
第一章 故山松月,掌门之邀
余杭镇的梅花开了又谢,转眼又是十年。
楚雄坐在茅屋前的石阶上,看着海雾漫过滩涂,将远处的渔船笼罩成模糊的剪影。他的灵肉之躯早已化作尘埃,如今的“存在”,是神相与天地法则交融的形态——旁人看来,他仍是那个布衣书生,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看透沧桑的温润。
这日,一道青虹自西而来,落在茅屋前。来者身着蜀山道袍,背负长剑,面容清癯,正是蜀山现任长老清虚。他看到楚雄,激动得胡须颤抖,纳头便拜:“弟子清虚,拜见楚前辈!”
楚雄抬手虚扶,一股柔和的气流将他托起:“清虚幻化,不必多礼。”
清虚起身,望着眼前这位传说中的人物——当年他还是蜀山弟子时,便听过楚雄在南诏国开创科技盛世、以凡人之身悟透轮回的传说,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亲眼得见。他定了定神,取出一封烫金信函:“前辈,这是蜀山众长老联名的请帖,恳请您回归蜀山,接任掌门之位。”
楚雄接过信函,指尖拂过上面的蜀山符文。信函中,不仅有长老们的亲笔签名,更附着一缕蜀山灵脉的本源气息,带着恳切与期盼。
“蜀山自紫萱前辈以身封印锁妖塔,历代掌门皆以守护苍生为己任。”清虚叹道,“只是近年来,魔界异动频繁,妖界亦有妖兽越界,蜀山弟子虽奋力抵御,却渐感力不从心。众长老皆知前辈已臻神境,唯有您,能带领蜀山渡过难关。”
楚雄望向西方——那里是蜀山所在的方向,他能清晰地感知到,蜀山七十二峰的灵脉虽依旧磅礴,却隐隐透着一丝滞涩,仿佛被什么东西压制着。他轻声道:“蜀山乃天下第一道门,人才济济,为何偏偏选我?”
“因为前辈您……懂‘平衡’。”清虚目光诚恳,“蜀山修行,向来以‘斩妖除魔’为要义,却渐渐失了‘度’。近年来,不少弟子为求速效,修炼禁术,导致心魔滋生;更有甚者,将所有妖族一概而论,滥杀无辜,引得天地灵气反噬。众长老深知,唯有像前辈这样,既能看透阴阳,又能包容万象的人,才能让蜀山回归正道。”
楚雄沉默片刻。他想起当年在蜀山锁妖塔感悟阴阳的日子,想起紫萱为守护苍生牺牲的决绝,想起那些在轮回中擦肩而过的蜀山弟子。他的神念掠过蜀山,看到年轻弟子在练剑场上挥汗如雨,看到长老们在议事厅争论不休,看到锁妖塔下隐隐躁动的戾气——这是一座充满生机,却也暗藏危机的仙山。
“也罢。”楚雄将信函收入袖中,“我本就是从蜀山入劫,如今劫满归道,回去看看也好。”
清虚大喜过望,再次行礼:“多谢前辈应允!蜀山上下,已恭候多时!”
楚雄微微一笑,身影随海雾一同淡去,只留下一句话在空气中回荡:“不必张扬,我随你走便是。”
清虚抬头时,身边已多了一道身影——依旧是布衣书生的模样,却仿佛与周围的海雾、松涛、乃至天地灵气都融为了一体。他不敢怠慢,引着楚雄化作一道清光,朝着蜀山方向飞去。
第二章 蜀山气象,长老议事
三日后,蜀山。
当楚雄的身影出现在蜀山山门时,守山的弟子们并未认出他——在他们眼中,这位跟着清虚长老回来的布衣书生,气息平淡得像山间的清风,丝毫没有传说中神境强者的威压。
直到他们行至“三清殿”前,殿内等候的十位长老齐齐起身,拱手行礼:“恭迎楚前辈!”
守山弟子们这才惊得张大了嘴——要知道,这些长老皆是元婴后期乃至化神初期的大能,平日里连掌门都未必能让他们如此恭敬,眼前这位书生究竟是何方神圣?
楚雄对着众长老微微颔首:“诸位长老,别来无恙。”
为首的白发长老正是蜀山辈分最高的玄尘长老,他看着楚雄,眼中满是感慨:“当年楚前辈在锁妖塔悟道,老衲便知您非池中之物。今日得见,果然已臻化境。”
进入三清殿,殿内香烟缭绕,三清塑像庄严肃穆。众长老分坐两侧,清虚站在楚雄身后,神情肃穆。
玄尘长老率先开口:“楚前辈,蜀山自开派以来,以‘降妖除魔、守护人界’为己任,至今已有千年。只是近年来,弟子们修为虽有长进,道心却日渐浮躁。上月,便有弟子为争夺‘赤雪剑’,在练剑场私斗,伤及同门;更有甚者,勾结魔教余孽,盗取蜀山典籍……”
他痛心疾首地说着,其他长老也纷纷附和:“是啊,如今的弟子,只知追求力量,却忘了‘大道至公’的祖训。”“魔界与妖界异动频繁,若蜀山内部再乱,后果不堪设想。”
楚雄静静听着,神念掠过整个蜀山——他看到藏书阁的角落里,有弟子偷偷翻阅禁术;看到炼丹房外,有弟子为了一枚丹药争吵;看到锁妖塔的封印处,有年轻弟子因好奇而试图触碰戾气……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如同附在梁柱上的蛀虫,若不及时清除,终将蛀空整个蜀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