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界格局,乾坤界域定浮沉
第一章 天界独尊,帝座临九霄
三十三天外的九霄天宫,终年被万道霞光笼罩。琉璃为瓦,金砖铺地,琼楼玉宇在云层中若隐若现,仙鹤翔集,仙乐袅袅,一派庄严神圣之象。
天宫的最深处,凌霄宝殿内,天帝伏羲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他身着十二章纹的玄黄帝袍,头戴紫金冠,面容威严却又带着一丝亘古的淡漠。周身环绕着混沌气流,每一次呼吸,都引动着天界的法则运转——这是开天辟地以来便存在的先天神只,执掌六界秩序,是六界公认的至尊。
殿下两侧,文武仙卿分列。文卿以太白金星为首,执掌天界历法、星象、文运;武卿以托塔李天王为尊,统领天兵天将,镇守天界门户。他们皆气息磅礴,仙威凛然,最弱的也有着金仙后期的修为,却在伏羲面前敛声屏气,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人间南诏国,近日灵气异动频繁。”太白金星手持拂尘,上前奏道,“据千里眼、顺风耳回报,似有凡人以‘奇技淫巧’引动天地灵脉,虽未违逆天规,却已隐隐触动界域壁垒。”
伏羲眼帘微抬,金色的瞳孔中倒映着南诏国的景象——那里有轰鸣的铁车在轨道上奔驰,有亮如白昼的“电灯”照亮城镇,有穿着布衣的凡人用“仪器”观测星象。他的声音不带一丝情感:“凡人生灵,蝼蚁之辈,所求不过衣食温饱。其技虽异,未涉仙神权柄,不必理会。”
“可……”托塔李天王上前一步,塔身悬于掌心,“那南诏国的国师楚雄,传闻曾以凡人之身悟透轮回,近日更是有神境波动传出。若让凡人踏足神境,恐乱了六界尊卑。”
伏羲沉默片刻,指尖轻轻敲击着宝座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如同天道的脉搏:“六界秩序,在于‘各司其职’。天界掌规则,人界承轮回,鬼界司审判,妖界顺天性,魔界守混沌,仙界养灵气。楚雄若真是悟道明心,自会明白‘界域有别’的道理。若他越界,本帝自会出手。”
话音落下,宝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众仙卿不敢再言——他们都清楚,伏羲的“不出手”,并非纵容,而是对“天道自衡”的绝对自信。在这位先天神只眼中,六界如同精密的仪器,每个界域都有其运转的轨迹,除非出现足以颠覆全局的变数,否则无需外力干预。
此时,南天门外,一道流光疾驰而来,落在凌霄宝殿前。来者是天界的“界域监察使”,负责巡查六界壁垒的稳固。他单膝跪地,神色凝重:“启禀天帝,魔界与妖界的边境,近日魔气与妖气交织,似有异动。”
伏羲的目光转向西北方的界域壁垒——那里是魔界与妖界的缓冲地带,常年被混沌之气笼罩。他淡淡道:“魔帝蚩尤与妖帝东皇太一,宿怨已久,小打小闹,不足为奇。令西方护法哪吒率三千天兵前往驻守,若有越界者,斩。”
“遵旨!”监察使领命退下。
凌霄宝殿再次恢复寂静,只有仙乐在殿内流淌。伏羲重新闭上双眼,仿佛又化作了一尊亘古不变的雕像。在他的感知中,六界如同环绕着天宫的星辰,各自循着轨道运转:人界的炊烟在轮回中升起又消散,鬼界的忘川河水静静流淌,妖界的山林中传来兽吼,魔界的深渊里魔气翻腾,仙界的洞天福地里灵气氤氲。
这便是他掌控的六界——尊卑有序,各司其职,容不得一丝混乱。
第二章 人界轮回,娲皇护苍生
与天界的威严神圣不同,人界的南诏国充满了鲜活的烟火气。
女娲神殿坐落在都城中央,殿内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只有一尊朴素的女娲雕像——她手持黄土,面容温柔,眼中仿佛蕴含着对苍生的无限悲悯。雕像前,赵灵儿身着青色祭服,正在虔诚祈祷。
她的眉心有着淡淡的女娲印记,周身萦绕着柔和的生命气息,既是南诏国的守护者,也是女娲在人界的最后血脉。此刻,她的神念正与大地深处的“生命之根”相连,感受着人界的脉搏。
“灵儿姐姐,”一个穿着格物院制服的少女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图纸,“拜月院长说,这‘地震预警仪’已经调试成功,能提前三个时辰感知地脉震动。以后再发生地震,百姓们就能提前避难了。”
赵灵儿接过图纸,上面画着复杂的齿轮与指针,是楚雄离开前留下的设计理念,由拜月带领格物院完善而成。她微微一笑:“告诉拜月院长,做得很好。”
少女离开后,赵灵儿走到神殿的窗前,望着远处的农田。那里有凡人用“拖拉机”翻地,用“化肥”滋养土壤,田埂上竖着高高的“电线杆”,电线如同银色的蛛网,将城镇与乡村连接起来。她的心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隐忧。
“师父,您说的‘人界自强’,便是如此吗?”她轻声呢喃,神念不由自主地飘向余杭镇的方向——那里有她感知到的、属于楚雄的神境波动,温和而磅礴,如同大地般包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