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无极:道在己身,天地为证
第一章:四法同修,丹后疑云
楚峰的月光,总带着几分不同寻常的清透。楚雄盘膝坐在桃夭树下,丹田内的混元龙虎金丹缓缓旋转,吐纳着纳灵阵源源不断送来的灵气。结成金丹已有五载,他的修为早已稳固在金丹后期,甚至隐隐触碰到了元婴境的门槛,但识海中却总有一团迷雾,如月光下的薄纱,看得见轮廓,却摸不透真容。
这迷雾,源于他身上驳杂却精深的四道修为。
武道,是他自幼打下的根基。肉身经十年雷劫淬炼,又在知着境的心灵掌控下圆融无碍,举手投足间,气血与灵力浑然一体,赤手空拳便能硬撼法宝;
剑道,是他中年悟道的锋芒。昊天无极万剑道大成,周天剑阵收发由心,剑心与天地共鸣,剑气可化丝、可成网、可铸领域,刚柔随心;
仙道,是他吞吐日月的根本。金丹内后天阴阳之气循环不息,法力如江海奔腾,纳灵阵更是让他与楚峰地脉相连,举手便能引动天地灵气;
符道,是他融贯万法的枢纽。符剑同铸,符箓通神,无论是布阵、炼丹还是御器,皆能以符意沟通天地,让神通运转更趋圆融。
四道修为,如楚峰的四条溪流,在他体内汇聚成河,却始终缺一个“归一”的契机。
“武道重‘力’,剑道重‘意’,仙道重‘气’,符道重‘通’……它们究竟源出何处?”楚雄望着桃夭树枝桠间漏下的月光,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地面,刻出一道浅浅的剑痕,剑痕周围又浮现出细微的符纹——这是他下意识的举动,四道修为早已融入他的本能。
胡九儿端着一碟灵桃走来,见他对着月光出神,忍不住笑道:“你最近总对着天发呆,难道月亮上有新的灵果?”
楚雄接过灵桃,果皮上的灵光在指尖流转,他忽然问道:“九儿,你说狐族的魅惑之术、龙族的呼风唤雨、人族的吐纳练气,归根结底,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胡九儿啃着灵桃,歪头想了想:“都是‘本事’呀。就像灵猪会拱土,灵鱼会游水,各有各的活法,却都要吃饭、要长大。”
“吃饭、长大……”楚雄咀嚼着这两个词,心中微动。万物形态各异,却都遵循“生老病死”的规律;法门千种,却都离不开“吸收能量、转化自身”的本质。
他起身走到纳灵阵的阵眼处,看着阵纹中流转的灵气——这些灵气被阵法提纯后,既能滋养灵植,也能供他修行,还能被符剑吸收化作剑气。同一种灵气,却能在不同“载体”中展现出不同形态,这不正像四道修为在他体内的状态吗?
“或许,我一直错把‘形态’当成了‘根本’。”他喃喃道,丹田里的金丹突然加速旋转,仿佛在呼应他的念头。
第二章:以天地为师,观物悟道
从那天起,楚雄开始以“天地”为镜,映照自身四道修为的本源。
他去看灵田的月灵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遵循着最朴素的时序。幼苗时柔韧如草,抽穗时挺拔如剑,成熟时饱满如丹,枯死后又化作肥料滋养新苗——这像极了武道的“生生不息”,剑道的“刚柔转化”,仙道的“循环往复”,符道的“万物互联”。
“原来一株稻子,就藏着四道的影子。”他蹲在田埂上,指尖拂过稻穗,能清晰地感知到稻粒中蕴含的能量在流转,那轨迹竟与他金丹的运转隐隐相合。
他去看山涧的溪流。溪水时而平缓如镜,映照蓝天白云;时而湍急如箭,冲刷岩石峭壁;遇到阻碍便绕行,遇到洼地便汇聚,最终归入大河——这让他想起剑道的“随物赋形”,武道的“借力打力”,仙道的“顺势而为”,符道的“引气导流”。
“水无常形,却能穿石破岩。”他坐在溪边,看着水流冲击鹅卵石,忽然明白:四道修为的“形”虽不同,“势”却相通——都是对“能量”的掌控与运用,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他去看周天剑阵的运转。108柄符剑,地剑沉凝如大地,天剑灵动如星辰,符纹引动灵气,剑气纵横领域——这阵法本身,就是四道融合的缩影:以仙道灵力为基,以剑道锋锐为用,以符道沟通为桥,以武道沉稳为架。
“我以前总想着‘分’清四道的界限,却忘了它们本就该‘合’。”楚雄站在剑阵中心,感受着符剑与自身气血、灵力、剑意、符意的共鸣,识海中的迷雾开始消散。
他开始尝试让四道修为“同频共振”。练拳时,不再单纯催动气血,而是以剑意引导拳风,以符意加固拳劲,以仙道灵力滋养经脉;挥剑时,不再只凭剑心驱动,而是融入武道的肉身之力,以符纹增幅剑气,以金丹法力绵延剑势。
起初,体内的能量如同乱流冲撞,时而灵力过盛撑得经脉发涨,时而剑意过锐伤及气血。他便学溪水“绕行”,学稻禾“屈伸”,在冲突中寻找平衡:灵力过盛时,便以符意疏导,化作符纹刻入经脉;剑意过锐时,便以武道气血中和,让锋芒藏于厚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