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铸剑成圣,执掌锻造
第一章:凡铁千锻,初窥门径
蜀山锻造部的火光,终年不熄。
楚根站在通红的熔炉前,额角沁着汗珠,手中的铁锤落下又扬起,每一次敲击都精准地落在剑坯上,激起一串火星。他如今已是二十二岁,褪去了少年的青涩,身形愈发挺拔,眉宇间沉淀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这是千锤百炼赋予的气质。
从初入蜀山时跟着老王打杂,到如今能独立锻造出削铁如泥的宝剑,楚根在锻造上的天赋,早已被整个蜀山认可。过去五年,他亲手锻造的凡剑、宝剑加起来已有三千余柄,剑庐角落堆着的废铁,比他的人还高。
“楚小子,这柄‘流云剑’的剑脊弧度再调半分,就能赶上老王我年轻时的手艺了!”锻造部的老长老拄着拐杖,看着楚根手中初具雏形的剑坯,眼中带着赞许。
楚根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铁锤依旧起落:“李长老,剑脊弧度差半分,受力便会偏差,劈砍时容易崩口。凡剑虽不似灵剑有灵性,却也得对得起用剑人的性命。”
他的声音沉稳,手上的力道却分毫不差。每一锤落下,都伴随着体内气血的轻微律动——这是他将国术“见神不坏”的内视能力融入锻造,能清晰“看”到剑坯内部金属分子的排列,从而调整敲击的力度与角度。
三千柄凡剑的锻造,让他对“铁性”了如指掌:
凡铁需猛火淬炼,去其杂质;
精铁需慢火温养,使其柔韧;
玄铁需水火交替,激发出内里的刚性;
不同的金属,需搭配不同的火候、锤法、淬火介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铛!铛!铛!”
铁锤与剑坯碰撞的声音,在锻造部回荡,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周围的学徒们早已习惯了楚根的“慢工出细活”,他们见过楚根为了调整一个剑格的弧度,反复敲打数十次;也见过他为了寻找最合适的淬火水温,试验近百种方案。
“楚师兄,您都能锻造出‘宝器’级别的剑了,为啥还总跟这些凡铁较劲?”一个年轻学徒忍不住问。宝器已是凡剑的巅峰,锋利度、坚韧度远超寻常兵器,在山下凡人眼中已是“神兵”,可在楚根看来,似乎仍有不足。
楚根将烧红的剑坯浸入冷水,“滋啦”一声,白雾升腾。他看着剑身上浮现的纹路,淡淡道:“凡铁是根。连凡铁都锻不好,何谈锻造灵剑?你看这水纹,刚柔相济,不正像我们练剑时的‘刚柔并济’么?锻造的道理,和修行是一样的。”
学徒似懂非懂,却将这话记在了心里。
楚根的锻造,早已超越了“技艺”的范畴,融入了他对剑道、对修行、对天地的理解。他锻造的剑,不仅锋利坚韧,更贴合用剑者的习惯——给刚猛的修士锻剑,剑脊会更厚,重心更稳;给灵动的修士锻剑,剑身会更轻薄,剑尖更锐;给年纪小的弟子锻剑,剑柄会特意打磨得圆润,防止硌手。
“楚根锻的剑,有‘人情味儿’。”这是蜀山弟子们的共识。
就连清玄长老,也常拿着楚根锻的剑感慨:“好剑不在锋锐,在‘合心’。这孩子,是真懂剑啊。”
五年三千柄剑,楚根的手磨出了厚厚的茧,掌心的纹路里永远嵌着洗不掉的铁屑,可他的眼神却越来越亮。他知道,自己离那更高的境界——锻造灵剑,只差最后一层窗户纸。
第二章:灵剑之秘,淬火成灵
灵剑,与凡剑、宝剑最大的区别,在于“灵”。
灵剑内部能容纳灵气,与修士的法力产生共鸣,甚至能自主吸收天地灵气,辅助修士战斗。锻造灵剑,不仅需要珍稀的灵材,更需要锻造者懂得“引灵入器”,将天地灵气与灵材的灵性融合,赋予剑“生命”。
这层“引灵入器”的窗户纸,楚根在锻造第三千二百一十六柄宝剑时,终于捅破了。
那是一柄用万兽谷的“兽骨铁”锻造的剑。兽骨铁是妖兽骨骼与玄铁融合而成的特殊金属,本身就蕴含着微弱的灵性。楚根锻造时,习惯性地运转脱凡境的超凡体质,引动周围的天地灵气,包裹着剑坯进行锤炼。
当他将剑坯浸入用灵泉、灵草熬制的“淬灵液”时,异变发生了——
原本平静的淬灵液突然沸腾起来,无数细小的灵气光点从液体中涌出,顺着剑坯的纹路,涌入兽骨铁内部。剑坯发出一阵细微的嗡鸣,表面浮现出一层淡淡的血色光晕,那是兽骨铁中妖兽灵性被激活的迹象。
“这是……灵气入体?”楚根心中一动,立刻停下动作,屏息观察。
他看到灵气光点在剑坯内部游走,与兽骨铁的金属分子结合,原本杂乱的分子排列,竟在灵气的引导下,变得整齐有序,形成了类似修士经脉的“灵纹”。
“原来如此!”楚根恍然大悟。
过去他总以为,“引灵入器”是强行将灵气注入剑中,却忽略了灵材本身的“意愿”。就像修士吸收灵气需要经脉引导,灵材容纳灵气也需要“灵纹”作为通道,而锻造者要做的,不是“灌”,而是“引”——用锤炼的力道、淬火的温度、自身的灵气,引导灵材内部生成灵纹,让灵气能自然融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