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剑庐深处的锻剑声
蜀山的剑庐藏在西峰的山谷里,终年缭绕着青灰色的烟。烟不是寻常柴火的烟,是灵煤燃烧时混着百种矿石气息的雾,雾里飘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像无数柄剑在低声共鸣。
楚根站在剑庐入口,望着那片依山而建的石屋。石屋的墙壁上嵌满了各式各样的剑坯,有的带着未打磨的毛边,有的已隐约可见剑脊的纹路,阳光穿过雾气落在上面,反射出冷硬的光。
“新来的?”一个光着膀子的壮汉从石屋里走出,他皮肤黝黑,胳膊上的肌肉虬结,手里拎着柄比寻常锤子重三倍的“玄铁锤”,锤头还沾着滚烫的铁屑,“清玄长老说的就是你?叫楚根?”
楚根点头:“是。”
“我是这里的掌炉师兄,姓王,你叫我老王就行。”壮汉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剑庐可不比演武场,这里没有花哨的剑招,只有一锤一火的实在活。想进这里学锻剑,得先过三关:识矿、烧火、抡锤。过不了,趁早回你的清玄峰练剑去。”
楚根看着老王胳膊上被火星烫出的疤痕,忽然想起白杨镇的铁匠铺。爹抡锤时的样子,铁砧上跳跃的火苗,还有淬火时“滋啦”的声响,与眼前的剑庐重叠在一起。他握紧拳头:“请王师兄赐教。”
老王领着他走进最大的一间石屋。屋里比外面热得多,中央是个丈许见方的“灵火灶”,灶里烧着通红的灵煤,火苗是奇异的碧色,舔着一块半人高的玄铁砧。砧旁堆着小山似的矿石,有的泛着银光,有的裹着铜绿,有的摸着像冰,有的却带着温热。
“第一关,识矿。”老王指着那些矿石,“这些都是锻剑的基础料,有‘寒铁’‘云纹石’‘星髓’‘火铜’……你得在一个时辰内,把它们认全,说对每种矿石的性子和用处。说错一种,就算没过。”
楚根蹲下身,拿起一块泛着寒气的黑色矿石。指尖刚触到,就感觉到一股熟悉的凉意——像万兽谷玄甲麟内丹的寒气,却更纯粹、更沉静。“这是寒铁,性阴,能凝剑气,多用于剑刃。”他脱口而出。
在白杨镇打铁时,爹常用类似的“玄冰铁”锻打砍柴刀,说这种铁淬过火后,刀刃能冻住木头的纤维,砍柴更省力。
老王挑了挑眉,没说话。
楚根又拿起一块布满银色纹路的石头,石头很轻,却异常坚硬,用指甲划都留不下痕迹。“这是云纹石,性韧,掺在剑脊里能让剑身更有弹性,不易折断。”
这像极了爹说的“绵钢”,打农具时掺一点,锄头、镰刀就不容易崩口。
他一块接一块地认,声音不高,却句句笃定。寒铁的凝气、火铜的导热、星髓的聚灵、云纹石的韧性……那些在蜀山典籍里看过的矿石特性,忽然与少年时在铁匠铺摸过的铁块、敲过的钢坯重叠,变得鲜活而具体。
一个时辰后,楚根认完了最后一块“雷纹石”。老王抱着胳膊,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些:“还行,没把寒铁当火铜。不过认矿只是入门,知道怎么用才是本事。跟我来。”
他领着楚根来到灵火灶旁,灶边摆着十几个不同大小的风箱,风箱拉杆上刻着细密的符文。“第二关,烧火。”老王指着灶里的碧火,“这是‘地脉灵火’,温度能随你的灵力调控。你得把这块‘百炼精铁’烧到‘流金’状态——既不能太烂,也不能太硬,刚好能敲出剑坯的形状。”
说着,他扔给楚根一块拳头大的精铁。精铁黑漆漆的,看着不起眼,楚根掂了掂,比同体积的铁块重三倍,上面还隐隐有层油脂似的光——是被反复锻打后,铁里的杂质被逼出来形成的“铁膏”。
楚根深吸一口气,握住最小的风箱拉杆。他没有急着拉,而是将一丝先天真气注入拉杆的符文里。符文亮起淡金色的光,风箱里吹出的风立刻带上了灵力,吹进灵火灶,碧色的火苗猛地窜高半尺。
他一边拉风箱,一边用先天真气感知精铁的变化。灵火的温度顺着铁传到他指尖,他能“看”到铁内部的分子在高温下剧烈运动,原本紧密的结构渐渐松动,黑色的杂质像汗珠一样往外渗。
“力道不够!”老王在旁边吼,“灵火要‘裹’住铁,不是‘烤’铁!用你的真气引火,让火苗顺着铁的纹路钻进去!”
楚根恍然。他想起在白杨镇淬火时,爹总说“火要跟铁亲”,原来不止是温度,更是“渗透”。他调整真气的流转,让风箱吹出的灵力风带着火苗,像水流一样包裹住精铁,一点点往铁里面钻。
半个时辰后,精铁终于变成了通体赤红的状态,边缘微微发金,像一块正在融化的琥珀——正是“流金”状态。楚根松开风箱拉杆时,手心已全是汗,胳膊酸得抬不起来。
“还算有点悟性。”老王点点头,递给他一柄玄铁锤,“第三关,抡锤。把这块流金铁敲成剑坯,长度三尺七寸,宽一寸二分,剑脊要直,不能有半点歪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