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丹道,造化无穷
第一章 丹道瓶颈,灵光乍现
人道洞天的丹房内,弥漫着浓郁的药香与灵力交织的气息。丹房中央的八卦丹炉正熊熊燃烧,炉身刻着的三十六重后天神禁流转着微光,将炉内的灵草、矿石淬炼得滋滋作响。
楚雄立于丹炉前,指尖掐着炼丹诀,元神高度集中,引导着炉内的五行灵力按“相生”顺序流转。这是他闭关炼制的“九转还魂丹”,以九种至阳灵草为主药,辅以五行灵珠碎屑,本是为了应对六界可能出现的神魂重创之危。
然而,当丹药即将成型的刹那,炉内的灵力突然紊乱起来——至阳灵草的燥烈之气与五行灵珠的本源之力发生冲突,原本凝聚的丹坯瞬间崩裂,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炉中。
“又失败了。”楚雄散去炼丹诀,看着炉内的灰烬,眉头微蹙。
自凝练混元无极大道金丹后,他对能量的掌控已臻化境,寻常丹药信手拈来,但涉及到融合多种本源元气的高阶丹药时,却屡屡碰壁。并非手法不精,而是传统炼丹之法存在局限:以丹炉为器,以灵火为引,强行融合不同属性的元气,如同用绳索捆绑不同习性的野兽,即便暂时束缚,也难免彼此争斗。
“传统丹道,重‘合’而轻‘顺’。”楚雄走到丹房角落的书架前,这里摆满了他收集的六界丹经——有人间的《神农本草经》,有天界的《九转丹书》,有魔界的《血炼秘录》,甚至有妖族口传的《草木化丹诀》。
他随手抽出一本《天地元气考》,指尖划过书页上的记载:“天地元气,分阴阳,衍五行,散于六界,聚于灵物。强融者,如油水相斥;顺化者,若溪流入海……”
“顺化……”楚雄喃喃自语,脑海中闪过混元无极大道金丹内的阴阳循环——那里的五行元气从不强行融合,而是在阴阳二气的流转中自行生克、彼此滋养,最终化作精纯的道炁。
“为何不能以自身为炉,以阴阳循环为引,让天地元气自行‘顺化’成丹?”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升起:传统丹炉是“死器”,无法完美模拟天地元气的自然流转;而他的混元无极大道金丹,本身就是一个能自主演化阴阳五行、模拟天地规则的“活炉”。若以金丹为核心,引天地元气入体,借体内阴阳循环之力梳理元气属性,再以造化之术引导其凝聚成丹,岂不是能避开强行融合的弊端?
“以自身为洪炉,以天地元气为药,以阴阳循环为火,以造化之术为诀……这便是‘元气丹道’!”
楚雄眼中闪过精光,他立刻盘坐下来,运转混元无极之道,将元神沉入金丹。金丹内的阴阳二气开始加速流转,如同两座精密的“筛选机”,准备迎接天地元气的涌入。
他缓缓打开周身毛孔,如同打开了无数细小的通道。丹房外的天地元气受到吸引,化作丝丝缕缕的气流,从毛孔中涌入他的体内。这些元气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有带着草木清香的木行元气,有炽热如火的火行元气,有厚重如土的土行元气,有锋锐如金的金行元气,有温润如水的水行元气,还有清轻上浮的阳气、重浊下沉的阴气……
“第一步,属性归一,分类梳理。”
楚雄引导着涌入体内的元气流向混元无极大道金丹。当元气靠近金丹时,阴阳循环产生的无形之力立刻开始“筛选”:木行元气被巽卦印记吸引,自动汇入阴气流转的脉络;火行元气被离卦印记牵引,融入阳气奔腾的轨道;土行元气沉入金丹底部,如同大地承载万物;金行元气附着在金丹表面,如同金石包裹核心;水行元气则在阴阳二气之间流转,如同纽带连接彼此;而纯粹的阴阳元气,则直接融入阴阳循环的主轴,增强循环的动力。
整个过程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江河,自然而然,没有丝毫滞涩。那些原本可能相互冲突的元气,在阴阳循环的引导下,各归其位,各安其道,如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河道”。
“果然可行!”楚雄心中一喜。传统丹炉需要炼丹师时刻操控,稍有不慎便会能量紊乱;而他的“自身洪炉”,凭借金丹内的规则演化,能自主完成元气的分类与梳理,效率远超前者。
第二章 五行灵丹,初显神威
梳理完体内的天地元气,楚雄开始进行“元气丹道”的第二步:引动造化之术,凝聚丹药。
“先炼五行灵丹,以验丹道。”
他首先锁定了聚集在阳气轨道中的火行元气。这些元气经过阴阳循环的淬炼,已褪去了狂暴的本性,变得精纯而温和,如同被驯服的火焰。
楚雄以元神沟通金丹内的离卦印记与火行法则,同时运转造化之术的“育生”法门,引导火行元气向一点汇聚。不同于传统炼丹的强行压缩,他的引导带着“催生”的意味——就像给种子提供合适的土壤与阳光,让其自行生长、凝聚。
火行元气在引导下,缓缓向金丹下方的“土行区域”汇聚(火生土,借土行之力承载火行)。它们相互缠绕、融合,渐渐形成一颗核桃大小、通体赤红的丹坯。丹坯表面,流转着淡淡的火焰纹路,正是火行元气的印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