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珠合道,元神不朽
第一章 五珠现世,天地共鸣
人道洞天的藏宝阁深处,五颗拳头大小的晶石静静悬浮在玉盘之上,散发着青、赤、黄、白、黑五色光晕。
青珠似有草木抽芽之韵,触之温润,能引动天地间的木行生机;
赤珠裹挟着燎原之火的炽热,观之耀眼,可点燃万物潜藏的炎能;
黄珠沉淀着大地厚德的沉稳,握之厚重,能承载山川崩裂的巨力;
白珠流转着锐金断玉的锋芒,触之冰凉,可斩断世间一切羁绊;
黑珠蕴含着柔水穿石的深邃,望之渊渟,能包容江河湖海的浩瀚。
这便是仙剑世界的天地至宝——五行灵珠。
自十年前从女娲庙得传造化之术后,楚雄便开始追寻这五颗灵珠的踪迹。它们散落在六界各处,或藏于深山大泽,或被上古遗迹守护,或在妖魔手中流转。他没有强行夺取,而是循着灵珠与天地五行的感应,在合适的时机将其一一寻回:
木灵珠藏于蜀山禁地的千年古榕腹中,古榕因灵珠之力已生灵智,楚雄以造化之术助它突破桎梏,化形而去,灵珠自献;
火灵珠在南诏国火山深处的熔岩核心,被一头火麒麟守护,楚雄以水系神通配合科技装置为火山降温,平息了火脉暴动,火麒麟感其善意,将灵珠相赠;
土灵珠沉于东海龙宫的镇殿柱下,维系着海底灵脉的稳定,楚雄帮龙族改良了防压装置,加固了龙宫结构,龙王为表谢意,取出灵珠相托;
金灵珠嵌在昆仑山顶的陨铁之中,被一群修仙者视为“剑胎”,楚雄以精妙剑术演示了“金行不只是杀伐,更能守护”的道理,修仙者们茅塞顿开,奉还灵珠;
水灵珠则在鬼界忘川河的源头,滋养着轮回所需的幽冥之水,酆都大帝感楚雄梳理轮回秩序之功,以灵珠相赠,望他能让此珠在人间发挥更大作用。
此刻,五颗灵珠齐聚,彼此的光晕相互交织,在藏宝阁内形成一个微型的五行循环。楚雄能清晰地感觉到,每颗灵珠都蕴含着一方世界最本源的五行规则——那是比他后天修炼所得更纯粹、更古老的力量,是天地初开时便已存在的“道之碎片”。
“五行灵珠,承载天地规则之基;后天圣胎,凝聚我修行之悟。”楚雄站在玉盘前,元神之力缓缓探出,与五颗灵珠建立连接,“今日,便让你我合二为一,圆我五行大道。”
话音落下,他体内的后天五行圣胎骤然亮起,与藏宝阁内的五颗灵珠产生共鸣。刹那间,青、赤、黄、白、黑五色光芒冲天而起,穿透人道洞天的穹顶,映照在六界天空之上——蜀山的草木疯狂生长,南诏的火山喷吐着祥瑞的火焰,东海的海水变得澄澈如镜,昆仑的矿石发出铿锵的鸣响,鬼界的忘川河泛起柔和的波光。
六界生灵都感觉到了天地五行的剧烈悸动,仿佛有什么伟大的变化正在发生。伏羲立于天界云端,望着那五色光柱,轻叹道:“五行归源,这是要将后天规则融入本源啊……此子的道,已远超凡俗。”
第二章 灵珠入体,规则重铸
楚雄盘膝坐在玉盘中央,五颗灵珠环绕着他缓缓旋转,每颗灵珠的光芒都化作一道法则溪流,顺着他的经脉向体内涌去。
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灵珠蕴含的本源规则太过霸道,如同滚烫的岩浆流入经脉,所过之处,血肉、筋骨、甚至元神都在被强行重塑。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原本的后天五行规则在灵珠之力面前如同孩童般脆弱,不断被撕裂、碾碎,再按照灵珠的本源秩序重新拼接。
“木行,不止是生长,更是‘韧性’。”
当木灵珠的青光流入体内,楚雄的经脉突然如同藤蔓般疯狂延伸、缠绕,原本温和的木行之力变得极具韧性,即便被火灵珠的热浪灼烧,也能迅速修复、再生。他的皮肤表面浮现出细密的青色纹路,如同树叶的脉络,每一次呼吸都能从天地间汲取更精纯的生机。
“火行,不止是燃烧,更是‘转化’。”
赤红色的火行法则涌入时,楚雄的血液仿佛化作了岩浆,体温骤然升高到足以熔化钢铁的程度。但这火焰并未灼伤他,反而将体内残存的杂质焚烧成灰,化作精纯的能量滋养四肢百骸。他能感觉到,火行之力在体内形成了一个微型的“熔炉”,可以将其他四行之力转化为自身所需的形态——木可助燃,土可阻焰,金可导热,水可灭火亦可助燃,全在一念之间。
“土行,不止是承载,更是‘包容’。”
黄珠的土行法则最为厚重,流入体内时,楚雄感觉自己的骨骼正在被替换成昆仑山脉的核心玄石,五脏六腑如同大地深处的岩心,沉稳得能抵御任何冲击。更奇妙的是,土行之力在他丹田内形成了一片“微型大地”,其他四行之力在这片大地上流转,无论多么狂暴,都能被稳稳承载,不会伤及自身道基。
“金行,不止是锋锐,更是‘秩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