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贫嘴,赶紧干活去。”
请完假回到食堂,何雨柱开始张罗午饭。
作为大厨,洗切配菜这类杂活自然不用他沾手,平日抱着搪瓷缸喝茶才是常态。
此刻何雨隆也准备出门了。
昨日闭市前他去老市场摸情况,杨希望告诉他,不少老主顾天天打听他何时复摊。
但他已决定转战新场子——崇文门外的外城市场。
四九城这么大,何必困守一地?对老顾客们,只能在心里道声抱歉了。
为避免重蹈覆辙,何雨隆计划在各处轮流驻留,每处停留三日便转移。
轮换完所有据点需历时二十七天,届时再无人会拿亲戚关系说事。
崇文门距离较远,何雨隆提前动身前往查探。雨隆叔。
槐花真乖。
独自在院中玩耍的槐花见何雨隆出门,软糯地打着招呼。
小姑娘近来愈发知礼,不仅对他,对全院长辈都唤得亲热。
秦淮茹如今风评大好,院里都夸她会教孩子。
似乎众人刻意遗忘了正在少管所服刑的另个孩子。叔去哪儿?
办点事。
记住别出院门,外头有专吃小孩的大灰狼。
我就在院里玩。
推着自行车经过大门胡同时,遇见晒太阳的聋老太太和一大妈。
几个老邻居正热议着东面新修缮的宅院——无人知晓那其实是何雨隆的产业。老太太,一大妈。
乖孙。
出门啊?
虽与一大爷不和,但何雨隆与一大妈相处尚可。
一大妈暗自感激他揭露了丈夫与秦淮茹的私情,否则自己迟早气死。见着张氏了吗?
刚挎着菜篮出门了。
劳烦照看槐花,别让她乱跑。
三岁幼童若走失,后果不堪设想。
聋老太太和一大妈坐在门口晒太阳,正好能帮着照看。
何雨隆跟她们闲聊几句,跨上自行车,一溜烟骑出胡同,直奔崇文门。
先去探探路。
此时还没开市,人不多。
他绕着转了一圈,摸清周围情况,万一有事也知道往哪儿跑。
踩完点,等下午三点开市直接拉货过来。
时间还早,先填饱肚子。
他在胡同口吃了一碗地道的帝都老炸酱面,又去了正阳门那家常和杨希望喝酒的小酒馆,点了一杯牛二和一碟咸菜。哟,牛爷,您这是把小酒馆当家了? 来都能碰上您。”
“何雨隆,可有些日子没见了,过来陪老头子唠两句。”
“得嘞。”
何雨隆端着酒菜坐到胖老头旁边。
这牛爷是典型的四九城大爷,在小酒馆一带颇受敬重,平生最爱喝两盅。
据他说,这小酒馆开张起他就来,几十年雷打不动,一天不喝浑身不自在。
从牛爷嘴里,何雨隆听过这酒馆的往事:原先的老板是个叫徐慧珍的女人。
1955年她遭丈夫背叛——那男人跟她表妹勾搭上,不愿接手家业。
徐慧珍便自己当了掌柜。
后来公私合营,她做了经理,却因经营理念不合几度被撤职。
如今酒馆归了公家,徐慧珍早就不管事了。啧……这酒越来越差劲,掺了多少水啊。”
牛爷抿了一口直摇头。
想当年徐慧珍经营时,每天清早去牛二酒厂拉鲜酒。
现在卖的不知是哪个小作坊的劣货。
那时候酒馆人头攒动,如今除了他俩空空荡荡。
来这儿图的就是滋味和热闹,酒不对味了,谁还来?要不是习惯成自然,他牛爷也懒得来了。牛爷,我这儿还有点事儿,先走了啊,您慢慢喝着。
瞧时间不早了,何雨隆收拾着准备往崇文门那边赶。成,你忙你的,我也该回去了。
得嘞牛爷,改天见。
离开小酒馆,何雨隆直奔崇文门。
找了个僻静处把货取出来,在市场上支起了摊儿。
头一回来崇文门这边摆摊,两只鸡、两只鸭外带两只鹅居然没卖完,就出手了两只鸡和两只鸭,拢共挣了二十四块钱。
这可是他摆摊以来挣得最少的一回。
在朝阳门外那会儿,每天少说也有五百多进账,换了个地界儿直接缩水到二十来块,落差实在太大,弄得他都有些不适应。
要搁朝阳门外那市场,这些货压根不够卖,哪会剩下?
要不干脆去肉联厂认个厂长当亲戚,接着回朝阳门外干?呸,净瞎想。
他何雨隆可是肉联厂厂长都攀不上的人物。
二十四就二十四吧,好歹没白忙活。
对自家秘境里出来的东西,何雨隆向来信心十足。
他相信明天准能好起来。
当初在朝阳门外不也这样?第二天收入就蹭蹭往上涨。
果不其然。
次日收摊时数钱,收入直接翻了十五倍,整整三百六十块。
第三天他添了猪肉、牛肉和羊肉,居然卖出了七百二十一块,比在朝阳门外巅峰时还多。
三天下来的总数是一千一百零四,平均每天三百六十八。
虽说比不上朝阳门外的光景,但也还算凑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