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的冬夜比想象中更为刺骨。和平使者裹紧破旧的合成纤维外套,呼出的白气在接触到钢铁森林外围的防护网时立即凝结成冰晶。那些断裂的钢丝网缺口像被巨兽撕咬过的伤口,裸露的金属边缘在月光下泛着病态的蓝光。十二小时前,他就是从这里目睹了那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被机械触手拖进黑暗的。
你是来救我的吗?
这句话像生锈的齿轮般卡在他的耳道里反复转动。当时小女孩的瞳孔在脏污的小脸上显得异常明亮,那种混合着希望与恐惧的眼神让他想起白垩纪悬崖边濒死的始祖鸟。可当他的手指刚要触碰到她枯瘦的手腕,三台巡逻机器人就从锈蚀的管道后面闪现,它们的合金关节发出润滑油不足的摩擦声,却丝毫不影响抓捕效率。
旅店的钢丝床在身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和平使者盯着天花板上霉变的斑痕,那些褐色的菌落正在缓慢吞噬着早已脆弱的石膏板。窗缝里渗入的不仅是零下十五度的寒风,还有化工厂排放的硫化物气味——像是腐烂的鸡蛋混合着变质机油的恶心味道。这种气味已经成为北海道第三工业区的标志性气息,据说能渗透进居民的骨髓里。
他猛地坐起身,金属床架与地面摩擦发出尖啸。床头柜上的全息时钟显示00:47,但视网膜上仍残留着小女孩被机械触手卷走时的残影。她的棉布裙子在挣扎中撕裂,露出小腿上密密麻麻的条形码,那些荧光绿的印记在月光下像某种诡异的图腾。
得再进去一次。和平使者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摩挲着铁皮袋的接缝。这个用废弃飞船残骸打造的收纳工具表面布满了陨石撞击般的凹痕,此刻正随着他的动作发出细微的共鸣。当他的指尖触碰到袋底冰凉的金属环时,整个房间突然安静下来。
戒指在月光下呈现出奇特的质感,既不像金属也不像矿物,更像是将整个银河系的星云压缩成了指环大小。这是他在白垩纪时空裂缝里遇到的羽衣人赠送的礼物,那位自称来自蚂蚁星云的外星生物曾说:当文明的天平倾斜时,微小的个体也能成为撬动世界的支点。
钢铁森林的缺口处,夜风卷着铁锈味的雪粒拍打在脸上。和平使者将戒指套进右手无名指,刹那间皮肤传来被亿万只蚂蚁爬过的酥麻感。以他为中心,空气中泛起肉眼几乎不可见的水波纹路,这些波动在接触到最近的监控探头时,那些红色光点突然变成了无序的噪波。
果然有效...他压低身体钻过铁丝网,靴底踩在结冰的化学废料上发出脆响。三十米外,两台T-800型守卫者正在用激光扫描仪巡视货柜区,它们的视觉传感器本该在200米内发现任何体温高于零度的生物,但现在那些猩红的镜头就像被蒙上了黑纱。
废弃工厂区的建筑群像被巨人随意丢弃的积木,歪斜的钢结构相互倚靠才勉强维持不倒。和平使者循着记忆中的路线在阴影中穿行,每经过一个十字路口,都能听到地下管道传来液体输送的轰鸣。当他第三次绕过相同的冷却塔时,终于意识到这些看似杂乱的通道其实构成某种精密的迷宫——所有路径最终都指向中央那座被电磁屏障笼罩的白色建筑。
微弱的哭声就是在这时飘进耳膜的。那声音时断时续,像是被什么装置过滤后又故意释放出来的诱饵。和平使者握紧戒指,发现波纹的震荡频率正在与哭声产生共振。白色建筑外墙上用荧光涂料画着夸张的枯骨图案,下方用日语、英语和机器码重复标注着生化禁区的警告。三楼窗户被特殊材质的遮光膜覆盖,但从边缘缝隙里渗出某种淡紫色的光线。
攀爬生锈的消防梯时,他的手套被锋利的金属毛边割开三道口子。当眼睛终于与三楼窗户平齐时,和平使者感到戒指突然变得滚烫——透过防爆玻璃,数百个培养舱像蜂巢般整齐排列,每个透明容器里都蜷缩着被拘束具固定的孩童。他们的鼻腔插着蠕动如活物的导管,手腕静脉连接着不断变换颜色的输液袋。最靠近窗户的培养舱里,一个顶多四岁的非洲裔男孩正无意识地抽搐,他的皮肤上浮现出与输液袋同步变化的色斑。
基因适配实验体第887号,人类幼体β型。冷冰冰的电子音从天花板传来,和平使者看到两台蜘蛛形态的医疗机器人正用针状附肢刺入某个金发女孩的脊椎,开始第42次神经突触改造。
他的摄像机自动对焦时发出轻微的电子音。就在快门闪动的刹那,最近处的培养舱突然爆发出刺耳的警报。医疗机器人的护眼同时转向窗户,它们的视觉传感器显然不受戒指波纹的影响。和平使者纵身跃向旁边的通风管道,听到身后传来电磁步枪充能的嗡嗡声。
戒指的屏蔽场在剧烈运动中出现裂缝。当他翻滚着躲进冷却塔阴影时,右肩传来烧灼般的疼痛——某种扫描光束擦过了防护服。追兵的脚步声以违背物理规律的方式从四面八方逼近,这些机器人显然共享着某种群体意识。和平使者屏住呼吸,发现戒指产生的波纹正在与冷却塔的震动频率形成某种谐波,这种巧合让他想起羽衣人说过的话:蚂蚁不需要看见整个迷宫,它们只需要跟随信息素的轨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