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 > 第68章 欣然领命,这正是我的机会!

###

苏晨抱着那叠厚重的群众来信回到座位,整个过程,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身后那十几道目光如芒在背。

同情、怜悯、幸灾乐祸、冷漠……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像一张无形的网,试图将他包裹、定义。在他们眼中,他无疑是这场办公室角力中被推出去的卒子,一个注定要被炮火轰得灰头土脸的牺牲品。

他将那叠材料轻轻放在桌上,发出的声音很轻,却像一块石头投入了死水般的办公室,激起了一圈无声的涟漪。邻座的同事下意识地将椅子往旁边挪了挪,仿佛那叠信纸是什么会传染的瘟疫。

苏晨没有理会这些。他安静地坐下,调整了一下椅子的角度,让自己正对着窗口。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落在桌面上,给那叠陈旧泛黄的信纸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他伸出手,轻轻抚过最上面那封信的纸面。纸张的质地粗糙,带着毛边,因反复的折叠和触摸而变得柔软,甚至有些地方已经薄得近乎透明。他能闻到一股混杂着尘土、霉味和淡淡墨香的复杂气味。这股气味,真实而沉重,与办公室里那种由空调、打印机墨粉和香水构成的虚浮空气截然不同。

“呵。”

一声极轻的、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嗤笑,从苏晨的唇角逸出。

吴宇的算盘,他岂会不知?

将自己推到台前,去面对最难缠的拆迁户和背景不明的开发商,承受所有的风险和怒火。而他吴宇,则安坐后方,摘取最终的果实。若是自己搞砸了,便是“年轻人冲动冒进,缺乏政治智慧”;若是自己侥幸办成了,功劳簿上,他吴宇这个“运筹帷幄”的组长,也必然是浓墨重彩的第一笔。

这套路,不算新鲜,但足够有效,尤其对付一个初入职场、毫无根基的新人。

只可惜,吴宇算错了一点。

他眼中的“烫手山芋”,在苏晨看来,却是求之不得的“投名状”。

他正愁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去深入这个城市的肌理,去接触那些被文件和报告过滤、扭曲了无数次的、最原始的声音。

父亲苏建国的案子,像一座冰山,横亘在他心头。赵林的只言片语,让他窥见了冰山的一角——父亲当年锐意进取,因此得罪了王振华。可具体是因为什么事锐意进取?又是在哪件事上,得罪了哪些人?这些细节,都淹没在三十年的时光尘埃里。

苏晨有一种强烈的直觉,父亲的悲剧,很可能就源于某一次类似的、棘手的基层调查。官场的博弈,从来不只在会议室和酒桌上。真正的战场,往往就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牵扯着无数普通人悲欢离合的“小事”里。

想要理解父亲当年的处境,就必须走一遍他可能走过的路。

吴宇,亲手为他递来了这张通往过去的地图。

【叮!】

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

【宿主已成功承接“移祸咒缚”,并将其转化为“机缘”。】

【正在解析目标物(群众来信)附带的复合型气运……】

【解析完成。】

【气运名称:众生怨(初级形态)】

【气运构成:由三百四十二名个体在长达五年时间内持续产生的“怨气”、“恨意”、“期盼”、“愤怒”等负面情绪与精神力量汇聚而成。】

【气运特性:指向性、凝聚性、侵蚀性。此气运已形成强大的“怨气咒缚”,持续对“金碧园”项目相关责任方造成精神压力、决策失误、健康受损等负面影响。】

【系统提示:此气运与官场体系内的“官气”性质截然不同。官气自上而下,讲究位阶与流转;众生怨自下而上,原始而野蛮。若能善加引导,可汇聚成一股足以冲破现有格局的强大力量。反之,若被其反噬,亦会损耗自身气运,心神俱疲。】

苏晨的眼神,愈发明亮。

这哪里是什么诅咒,这分明是一座尚未开采的金矿!是一支可以被他引导和利用的、来自民间的“奇兵”!

他正沉思着,一个身影悄悄地靠近了他的办公桌。

“小苏。”

是办公室里一位快退休的大姐,姓刘,平时为人还算和善,只是有些胆小怕事。

刘姐探着身子,压低了声音,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你……你真接了这活儿啊?”

她的目光飞快地瞥了一眼那叠信件,像是在看什么不祥之物。“我跟你说,你可千万得小心。东城那个‘金碧园’,是个大火坑。前几年区里信访办一个刚去的小伙子,就是去那儿做工作,被几十个人围着,推推搡搡的,回来就病了一场,没多久就申请调走了。”

刘姐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几乎成了气音:“还有那个开发商,听说也不是好惹的。你一个年轻人,别犯傻,吴宇让你去你就去啊?到时候出了事,他嘴一撇,可没人替你说话。”

办公室里,虽然人人都在假装忙碌,但耳朵都竖着。刘姐这番话,无疑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

苏晨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几分憨厚和无奈的笑容。

“谢谢刘姐关心。”他挠了挠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吴哥是组长,领导安排了工作,我总不能不去啊。再说了,我也想多锻炼锻炼自己。”

这副“傻白甜”的模样,让刘姐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一副“孺子不可教也”的表情,不再多说,转身走开了。

苏晨的这番应对,通过眼角的余光和敏锐的听觉,被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尽收心底。

“还是太嫩了。”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呵呵,锻炼?怕不是要去火葬场锻炼胆量。”

细碎的、带着优越感的议论声,像蚊子哼哼一样,在空气中飘荡。

吴宇坐在不远处,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笑意,更加明显了。他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苏晨的“愚蠢”和“听话”,完美地衬托出了他的“高明”和“领导力”。

苏晨对这一切置若罔闻。

他拉开抽屉,拿出一个新的笔记本和一支笔。然后,他将那叠信件小心翼翼地分成了几份,开始了他自己的工作。

他没有像吴宇预想的那样,被困难吓倒,或者鲁莽地直接跑去现场。他做的第一件事,是阅读,是整理。

他看得极其仔细,一封信,一张纸,一个字,都不放过。

第一封信,是那个叫王秀兰的老人写的,字迹颤抖,但条理清晰。信中详细叙述了他们当初是如何响应政府号召,拆掉自家的老房子,又是如何看着“金碧园”从奠基到封顶,再到烂尾的全过程。

第二封信,是一个下岗工人写的,字迹潦草,充满了错别字,但字里行间那种被逼到绝境的愤怒和无助,几乎要从纸上喷薄而出。他提到了自己孩子因为没有固定住址,上学都成了问题。

第三封信,来自一个自称是“退休教师”的人,用的是工整的钢笔小楷,引经据典,从法律条文到政策文件,一条条地分析开发商的违约行为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

……

苏晨一封封地看下去,神情越来越专注。

他的笔记本上,也开始出现密密麻麻的字迹。他没有去记录那些情绪化的控诉,而是像一个最严谨的侦探,在海量的信息碎片中,寻找着那些被反复提及的、客观存在的核心要素。

他列出了一个表格。

表格的第一列是“信件编号”,第二列是“当事人姓名”,第三列是“核心诉求”。

而在第四列,他写下了“共同指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办公室里的人来了又走,窗外的阳光从灿烂变得柔和。苏晨始终保持着那个姿势,仿佛与周围的世界隔绝了。

吴宇偶尔抬起头,看到苏晨那副“埋头苦干”的傻样,心中便多一分轻蔑。在他看来,这些信里的东西,无非就是哭穷、叫苦、谩骂,看再多遍,也只是在重复吸收负能量而已。真正的关键,在于“跳出问题看问题”,在于高屋建瓴的“政治手腕”。

苏晨这种做法,是典型的学生思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然而,他并不知道,在苏晨的视野里,一片由无数细节构成的、脉络清晰的“森林”,正在缓缓浮现。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当苏晨看完最后一封信,合上笔记本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染上了橘红色的晚霞。

办公室里的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他和还在假装研究文件的吴宇。

苏晨的笔记本上,已经画出了一张简易的人物关系图和时间线。

所有的线索,所有的“怨气咒缚”,在经过梳理之后,都奇迹般地指向了几个共同的节点。

其中一个,是一个名字。

——“张大军”。

这个名字,在超过三十封信里被提及。他不是开发商老板,也不是什么部门领导。他的身份,是当年开发商设在拆迁现场的“项目协调办公室”的主任。

几乎所有的拆迁户都提到,当初就是这个叫张大军的人,笑容满面地给他们端茶倒水,拍着胸脯向他们保证,给他们许下各种口头承诺。也是这个人,在楼盘烂尾之后,第一个人间蒸发,办公室人去楼空。

他是所有矛盾的最初接触点,是所有谎言的直接传达者。

找到了他,就等于找到了解开整个事件的第一把钥匙。

苏晨的目光,落在了笔记本的另一处。

那是一个日期。

“五年前,六月十二日。”

这个日期,同样被反复提及。那一天,是开发商承诺的、最后一次解决问题的期限。据信中描述,那天,上百名拆迁户聚集在项目部门口,等着开发商和区里的领导来开协调会。

然而,他们等来的,不是领导,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以及项目部大门上那把冰冷的铁锁。

从那天起,所有的沟通渠道,都被彻底切断。

那场倾盆而下的暴雨,浇灭了他们最后的希望,也点燃了他们最深的怨恨。

苏晨的指尖,在“张大军”这个名字和那个日期上,轻轻敲击着。

吴宇的策略是“求稳”,是向上看,是去揣摩领导的心意。

而苏晨的策略,截然相反。

他要向下,再向下,一直沉到最底层的淤泥里,去找到那根最不起眼的、牵动了所有脉络的线头。

他拿起笔,在“张大军”这个名字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吴宇此时终于装不下去了,他伸了个懒腰,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苏晨桌上那摊材料,随口问道:“怎么样,小苏,看了半天,有什么想法没有?是不是感觉头都大了?”

苏晨抬起头,脸上适时地露出疲惫而迷茫的神情:“是啊,吴哥。太乱了,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感觉千头万绪,都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了。”

“我早就跟你说了,不能这么干。”吴宇的优越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教训道,“行了,你也别钻牛角尖了,早点下班吧。明天先去现场周围转转,感受一下气氛就行,千万别跟人多说话,听见没?”

“好的,吴哥,我知道了。”苏晨顺从地点头。

吴宇满意地哼着小曲,拎着公文包,率先离开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剩下苏晨一人。

他脸上的迷茫和疲惫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猎人锁定目标时的冷静与专注。

他拿出手机,打开了一个内部通讯录软件,输入了“张大军”三个字。

搜索结果,无。

他又打开了搜索引擎,再次输入。

信息寥寥无几,只有几条陈年的、关于“金碧园”项目启动的新闻稿里,提到了“项目办主任张大军”的名字。

这个人,像一颗石子沉入大海,被刻意地抹去了所有痕迹。

苏晨的嘴角,反而微微上扬。

越是这样,就越说明,他找对人了。

他将笔记本合上,放进自己的包里。然后,他拿出那部只有几个亲人号码的私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通,那边传来一个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喂?”

“老记者,是我,苏晨。”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爆发出惊喜的声音:“哎呀!是苏老弟!你怎么想起给我这个老头子打电话了?”

“有点事,想请您帮个忙。”苏晨的声音沉稳而平静,“您人脉广,我想向您打听一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