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几处,他一眼就看出这里的工作多半流于形式——不是传达会议精神,就是拟定指导意见,而所谓的省级指导意见,其实往往并不切实际,很多时候基层的经验反而更值得参考。
祁同伟没有当场点破,只是如常地巡视各处:查看档案柜上的积尘,翻翻工作日志的笔迹与日期,询问每日用餐人数。
这些细节,最能反映出一个部门真实的工作状态。
他下意识运用起公安的侦查经验来检查工作,如果被基层员工察觉,恐怕会感到压力,但此时他们尚未意识到。
直到走进反贪局,气氛才明显不同。
这里的工作面貌与其他部门截然不同,从这一点上说,侯亮平做得不错,至少没有让人失望。
而事实上,反贪局能呈现这样的气象,也离不开祁同伟之前的推动。
上次京海的案子,他就直接交由检察院处理,后续工作则全部转给了反贪局。
尽管赵立冬与何黎明已经落网,但定罪仍需时间。
取证、排查、确定相关责任归属……种种工作,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再加上涉及刑事案件,整个过程更加复杂。
此外,沙瑞金对大风厂一案下了死命令,使得情况愈发棘手。
前世的大风厂案,几乎完全偏向工人一方,甚至不惜牺牲山水集团来填补大风厂的损失,那是检察院向沙瑞金递交的“投名状”。
而这一世,因为祁同伟的介入,检察院更注重法律依据。
从法律上讲,这场 的主要责任在于菜成功。
尽管工人的遣散费已经到位,郑西坡等人却仍不肯罢休,集结护厂队继续对抗。
问题已超出法律范畴,演变成了社会矛盾,这正是大风厂案陷入僵局的原因。
之前祁同伟交给陆亦可的资料,更让反贪局对这起案件感到头疼,处理起来左右为难。
祁同伟步入反贪局时,原本忙碌的众人纷纷停下手中工作,不约而同站起身来。
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五一”那天参与搜查祁同伟住宅的成员,当时被他留下打扫卫生。
此刻见到祁同伟前来视察,一个个神情局促,眼神飘忽。
祁同伟见状不禁笑出了声:“怎么了?见我太帅忍不住要敬礼?”
众人配合地干笑两声。
唯独林华华毫无惧色,蹦跳着凑近说道:“他们是怕您为上次查房的事追究责任。”
祁同伟未看林华华,朗声说道:“有这种警觉是好事!下次检查记得吸取教训,否则可不止打扫卫生这么简单了!”
这话引得众人相视而笑,方才的紧张气氛顿时消散。
就在这时,祁同伟注意到墙上山水集团的线索图,上前仔细端详。
当看到自己的照片出现在图上,他不由轻笑摇头。
陆亦可暗骂侯亮平不会挑时机,偏偏选在此时张贴照片,分明是给祁同伟难堪。
祁同伟却不以为意,正欲转身离去,老季快步上前说道:“祁省长难得来视察,不如给大家开个会鼓鼓劲?”
祁同伟略作迟疑,含笑点头。
如今他已是名副其实的副省长,主管政法工作,确实需要与检察院保持良好关系。
此刻季长明的提议,正合时宜。
在名义上,祁同伟归京城管辖,地方已无权辖制他。
即便是沙瑞金想动他,也得先向上级请示,不能先斩后奏。
但为了往后工作顺利,祁同伟必须处理好检察院的事务,否则将来可能引发大问题。
因此,对于季长明的提议,祁同伟表示认可,并微笑着点了点头。
季长明随即带他走向会议室,并向陆亦可示意,陆亦可心领神会。
早在祁同伟到来前,季长明就已做了准备,安排他在检察院开一个简单的见面会,创造与干部们接触的机会。
毕竟此事非同小可,祁同伟对检察院的态度一直不明朗,尤其在侯亮平事件之后,态度更加明显。
季长明认为,祁同伟主管政法后的第一把火,很可能会从检察院烧起。
这次会议不是为了阻止他,而是帮他立威铺路。
季长明心思缜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协助祁同伟的机会。
在会议室旁边的小隔间里,季长明递上一杯茶,殷勤地说道:“您先喝杯茶,稍作休息。
等院里的同志到齐后,再请您讲话。”
祁同伟接过茶杯,抿了一口,不经意地问道:“老季,侯亮平怎么突然出差了?陈海也不在,我这些老同学一个都不见。”
季长明脸色微微一僵。
侯亮平确实被他有意安排离开,但陈海是因陈岩石身体不适,昨天请假陪父亲去京城体检了。
如果早知道祁同伟会来,无论如何他也会让陈海留下。
毕竟陈海曾差点成为祁同伟的小舅子,而祁同伟当年的风流往事至今仍在政法系统内为人所乐道。
他的经历同样引人关注。
但此刻季长明不敢乱言,直截了当地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