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烟那剂猛药带来的刺痛感,并未随着时间轻易消退,反而像一枚楔子,钉进了叶凡麻木的神经末梢,强迫他从浑噩的泥沼中,拔出深陷的双足。
他不再允许自己长时间地对着楚灵儿留下的香囊出神,也不再让酒精成为夜晚唯一的伴侣。他开始更长时间地待在擎天资本顶楼的办公室,用近乎自虐的工作强度填充每一分钟空白。胃痛依然时常造访,他还是很少服用那些养胃丸,仿佛那疼痛是一种必要的惩戒,提醒着他失去的代价和前行的必要。
苏雨墨敏锐地察觉到了他这种变化。她依旧保持着盟友的界限,不曾逾越半步,但在工作层面,她的配合更加高效,提供的策略也愈发犀利。她似乎明白,此刻的叶凡不需要温言软语的安慰,只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条可以奋力搏杀的血路。
林晚晴的耐心也依旧在持续。她送来的东西,从精致的点心变成了更专业的行业深度报告,甚至偶尔会附上一些关于竞争对手的、极难获取的动态分析。她的帮助,不再仅仅是“有用”,开始展现出一种战略层面的价值。叶凡依旧没有直接回应,但他会让陈默将她提供的某些关键信息,纳入擎天的决策参考体系。这是一种无声的认可,也是一种危险的靠近。
就在叶凡试图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擎天资本的战后整合与新领域开拓时,一股来自境外的寒流,正悄然越过太平洋,向着尚在恢复元气的江城商界席卷而来。
第一个察觉到这股寒流异样温度的,是苏雨墨。
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她拿着一份刚收到的国际科技期刊简报,步履略显急促地走进了叶凡的办公室。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她清冷的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叶凡,”她将简报放在他宽大的办公桌上,指尖点着其中一条被红色标记圈出的新闻,“这家公司,你最近有注意到吗?”
叶凡抬起眼,目光从堆积如山的文件中移开,落在苏雨墨所指的位置。标题是英文,颇为醒目:“**星火科技(SparkTech)宣布完成巨额融资,即将进军亚太市场,首站锁定中国**。”
“星火科技?”叶凡微微蹙眉,这个名字在他记忆中有些模糊的印象,“是做人工智能和下一代通信技术的那家?”
“不止。”苏雨墨语气凝重,“他们最初以颠覆性的边缘计算和AI算法起家,但近几年,通过激进的收购和研发,已经将业务扩展到了**空天信息产业**,特别是**低成本商业火箭发射和卫星组网服务**。”
她调出平板电脑上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投射到办公室的显示屏上。“根据他们披露的技术白皮书,其核心优势在于**电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这种技术路径,据称具有**结构简单、比冲高、成本大幅降低**的特点。 他们正在研制的‘进化一号’火箭,目标是将近地轨道发射成本压缩到一个令人震惊的低水平。”
叶凡的坐姿不自觉地挺直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让他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擎天资本在击败彼岸花后,正将“**AI大数据赋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作为下一阶段的战略核心,利用自身在数据和算法上的积累,为企业提供从生产到物流,从关贸合规到绿色供应链的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 这其中,对物流路径的优化、对全球贸易数据的实时追踪和分析,都极度依赖高效、低成本的通信和遥感数据支持。而空天信息,正是构建未来数字化供应链的“天空之眼”。
“他们的目标市场是?”叶凡的声音低沉下来。
“**低成本、高可靠、快速响应的小型卫星发射服务**,” 苏雨墨指向资料中的一行字,“直白地说,就是为构建全球卫星互联网星座提供‘快递’服务。如果让他们凭借成本优势垄断了这片市场,控制了未来空间数据的基础设施……”
她的话没有说完,但叶凡已经完全明白。
这不再是又一个普通的境外竞争对手。星火科技选择的赛道,其战略野心和技术壁垒,远非当年的彼岸花可比。彼岸花玩弄的是资本和权谋,而星火科技,带来的是一场可能颠覆整个产业基础的技术革命。他们不像彼岸花那样潜伏在阴影中,而是高举高打,带着光鲜的技术光环和庞大的资本背书,准备进行一场降维打击。
一旦让星火科技在中国站稳脚跟,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可能更低的服务价格,它完全可能迅速蚕食掉擎天资本规划中,未来极为依赖的空天数据服务市场,甚至反过来,利用其可能构建的卫星网络,掌握供应链数据的制高点,将擎天的“AI大数据赋能”解决方案,扼杀在摇篮里。
“他们选择的落地城市是哪里?”叶凡问道,心中已有不好的预感。
“合肥。”苏雨墨吐出两个字,眼神锐利,“合肥近年来正在积极培育空天信息产业链,已经在卫星制造、运营与应用等领域形成了初步生态。 星火科技选择那里,显然是看中了当地的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而且,有消息显示,他们背后的资本力量异常雄厚,刚刚完成了**一笔高达55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由几家背景深厚的资本联合领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