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零域建筑师 > 第67章 可变形建筑的设计挑战

零域建筑师 第67章 可变形建筑的设计挑战

作者:星星的烁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6 17:22:08

苏晴的通讯刚断,我站在灰点据点外的高地上,风从废墟缝隙里刮上来,带着铁锈和尘土的味道。老周站在我身后半步,手搭在短棍上,没说话。

我们已经回来了。穿过三道坍塌区,绕开两处守夜人巡逻线,把陈锋给的数据封进保险箱,交给了苏晴。她那边的情况没有好转,但也没更糟。至少现在,他们还能撑住。

我低头看了眼手腕上的计时器。距离下一轮资源调度还有十小时。这段时间必须做点什么。固定设施太脆弱,一旦辐射云真的压过来,或者供水系统彻底崩溃,整个社区会立刻陷入混乱。

回到工区的时候天刚亮。几辆改装车停在空地上,人们已经开始搬运钢材和混凝土块。老周跟在我后面走进临时指挥棚,棚子里挂着一张手绘的区域地图,上面标着庇护所、水源点、警戒哨位。

“我想建能动的房子。”我说。

老周抬头看我。“什么意思?”

“不是拖车那种移动屋。是能自己变形的建筑。”我走到桌前,拿起一支笔,在纸上画了个长方体,“平时是集装箱模样,占地小,方便运输。需要时展开成两层结构,加房间,加墙体,加承重梁。”

他皱眉。“这种东西得有多复杂的机械结构?咱们手里没几个电机,齿轮也不够。”

“结构我来造。”我说,“用零域直接成型。问题是材料强度不够。回收钢反复弯折会裂,焊接点也扛不住应力集中。”

他走近几步,盯着图纸看。“你试过模拟展开过程吗?”

“试了。”我闭上眼,脑子里重新调出刚才的零域推演画面,“第一次展开顺利,但收拢时第二段铰接轴偏移了七毫米,导致第三模块卡死。差一点压垮支撑架。”

“那就是同步精度问题。”他说,“你们搞设计的总想一步到位,可现实里哪有这么顺的?破拆救援的时候,我们从来不敢指望所有支点同时受力。都是先稳住一头,再慢慢调另一头。”

我停下笔。

这句话有点意思。

“你是说……不用让所有关节一起动?”

“对。”老周指着图纸,“你看这中间那个连接段,是不是最容易出事?那就别让它承担太多。找个主受力轴,先把这个点锁死,其他部分顺着它走。就像开门, hinge 在哪儿,门就绕着转。”

我沉默了几秒。

原来我一直想着怎么让整栋建筑完美同步变形,却忘了最简单的力学原则——找支点。

我立刻启动零域,在脑海中重建整个结构模型。这次不再追求所有部件同步运动,而是设定一个核心旋转轴,其余模块通过柔性连接依次展开。相当于把一栋楼变成一把折刀,主刃固定,其余片翼逐级弹出。

精神力迅速消耗。额头开始出汗,指尖微微发麻。这是接近极限的信号。

但我继续调整参数。把原先的十二个动力节点压缩到三个关键位置,其余连接处加入缓冲层。这些缓冲层由零域生成的微晶格构成,能在形变时吸收冲击能量,防止断裂。

“怎么样?”老周问。

“再试一次。”我说。

我走出指挥棚,来到测试区。这里已经搭好一个等比例沙盘,周围围了警戒绳。施工队的人远远站着,没人靠近。

我深吸一口气,启动领域。

眼前浮现蓝色网格,建筑结构在虚空中一点点凝实。首先是底座成型,接着主轴升起,随后两侧墙体像折叠板一样缓缓向外展开。一层、二层,楼梯自动延伸,窗户框位精准嵌入。

全程三分钟。结束时,一栋完整的双层居住单元立在场中,表面无裂缝,连接处严丝合缝。

老周走过去敲了敲墙。“听着挺实。”

“内部结构密度达标。”我说,“承重测试可以下午做。”

但他摇头。“问题不在这里。你刚才脸色发白,走路有点晃。这玩意儿耗太大吧?”

我擦了把汗。“一单元构建,差不多要我七成体力。没法批量做。”

“那等于白搞。”他说,“咱们要的是能快速部署的应急房,不是只能看的样板间。”

我知道他在理。

静下来想了想,我有了新主意。

“改成半预制。”我说,“框架由人力组装,只对变形关节和关键承重点用零域强化。这样能耗能降到三人日口粮以下,还能保证基本性能。”

老周点头。“这个能行。施工队熟悉钢结构装配,只要图纸清楚,接口标准统一,明天就能出第一批。”

我转身回棚子,拿笔在白板上画出标准化模块图谱。每个连接孔位尺寸都标得清清楚楚,承重等级用数字直接标注。然后写下装配顺序:先立主轴,再装侧板,最后接入能源管线。

“你带人去练。”我说,“我要再测一次稳定性。”

他接过图纸,看了眼外面的实体模型。“你别连着上了。歇会儿再试。”

我没回答,已经闭上眼,再次进入零域模拟。

这一次我把模型沉到地下一百二十米,模拟极端震动环境。结果显示,在三级地震波冲击下,建筑整体位移不超过十五厘米,内部结构未出现断裂。但有一个铰接点温度异常升高,可能是摩擦过热。

我修改设计,在该位置增加一组散热鳍片,并用零域植入导热通道,把热量引向外部金属壳体。

第二次测试通过。

睁开眼时,太阳已经升到头顶。远处有人在搬运钢筋,锤子敲打钢板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

我走到刚建成的可变形单元旁,伸手敲了敲外墙。声音清脆,没有空鼓。我又检查了几个连接处,螺丝紧固,焊点完整。

老周走过来。“施工队练了两轮,装配时间从四十一分钟压到二十七分钟。按这速度,今晚能出四个单元。”

“不够。”我说,“明天早上我要看到第一个实战部署单元就位。”

他看了我一眼。“你打算放哪儿?”

“东区边缘。”我说,“靠近废弃地铁入口的位置。那里地基稳定,视野开阔,适合做前哨站。”

他点头,转身准备离开。

我叫住他。“如果以后要扩大规模,还得优化材料。现在的回收钢撑不了几次变形。”

“回头我去废料场再筛一遍。”他说,“说不定能找到些高强度合金。”

我没再说话,低头翻开笔记本,开始计算下一阶段的能耗配比。

阳光照在纸上,字迹有些反光。我抬手挡了挡,继续写。

第一列是材料清单,第二列是人力投入,第三列标着领域使用时长。每一项后面都跟着具体数值。

写到一半,笔尖顿了一下。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当前的设计虽然稳定,但展开动作依赖外部供电驱动液压杆。万一电力中断,整个变形流程就会卡住。

这不行。

我撕掉这页纸,重新开始画。

这次我把动力源改成了手动机械锁扣联动装置。通过齿轮组和拉索,让操作者在外部摇动手柄,带动内部结构逐步展开。不需要电,也不依赖复杂控制系统。

唯一代价是多花一分钟时间。

值得。

我画完最后一笔,抬头看向工地。

施工队正在拆解一个旧集装箱,准备用来做下一个原型的基础框架。焊枪闪着光,火星溅在地上。

我站起身,把新图纸卷好,朝他们走去。

走到半路,忽然觉得胸口一闷,像是被什么东西压了一下。

我停下脚步,缓了几秒。

不是疼痛,也不是虚弱。是一种熟悉的压迫感。

像是零域在提醒我什么。

我抬起手,看着掌心。皮肤下似乎有微弱的蓝光一闪而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