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永夜当铺:第101号断戒之谜 > 第213章 典当见到鬼魂的能力 换取阴魂绝缘体(六)

放学铃响时,他合上笔记本,把《太平广记》放回原位。

穿中山装的老爷爷在书架后朝他点头,身影淡得像晕开的水墨。

周槐安朝那个方向微微颔首,转身走出古籍区,迎面撞上几个打闹的同学,他像往常一样侧身躲开,嘴角却悄悄勾起一点弧度。

没人知道,这个沉默的少年心里,藏着一整个被遗忘的世界。而他,正一点点学着,读懂那个世界的语言………

十五岁那年的夏夜,蝉鸣把空气搅得发稠。周槐安蹲在老槐树下,指尖抚过书包里那本《心经》的封面………

纸页已经泛黄发脆,边角卷得像朵干枯的花,扉页上奶奶的批注却依旧清晰:“念此经者,心诚则灵,可渡亡魂,解其执念。”

这些年泡在古籍里,他早已摸透了这些滞留在人世间的“人”,其中的前因后果,恩怨情仇。

《古籍记载》“人有三魂七魄,魄散则体灭,魂滞则为鬼”,“鬼神之所系,在其心之所牵”。

那些徘徊不去的“人”,不过是被执念缚住的魂,而经文,或许就是剪断绳索的刀。周槐安他想试试用《心经》以及《往生咒》来帮助他们。

他从床底翻出个小马扎,往村西头的老井边上一坐。

井沿的石头被岁月啃得坑坑洼洼,月光泼在上面,白得像层霜,连石缝里嵌着的青苔都泛着冷光。

穿蓝布褂的老奶奶果然就蹲在井栏旁,枯瘦的手指在布满裂纹的石板上画着圈,银簪的虚影在圈心忽明忽暗,像枚被水浸透的星子。

这些年她一直在这边。有时趴在井边往下望,蓝布褂的后襟沾着井壁的湿泥,嘴里念叨“老头子是不是在底下等我”。

有时就坐在石板上,袖口磨破的地方露出灰白的棉絮,手里攥着团看不清的东西………

见了周槐安就问“娃娃,你帮我看看,这是不是他送我的那枚”——其实她手里什么都没有,只有道透明的影子在动。

周槐安把小马扎往她身边挪了挪,井里的寒气顺着石板往上冒,带着股陈年的潮湿味,钻进他的裤管。

“张二婶。”他轻声开口,把书包里的心经拿出来摊在膝头。

“这些天我查了村里的祠堂的记录,您光绪二十一年嫁过来的,您丈夫是个银匠。

村里很多银饰都是他打造的,祠堂里有本他打造过的首饰记录,你这枚银簪也是他亲手打的,莲花纹里还藏着个‘安’字。”

老奶奶猛地抬起头,脸皱得像颗风干的枣,眼睛却亮得惊人,像两盏浸在水里的油灯。

“你……你怎么知道?”她的声音漏着风,混着井里的潮气,“连我家那口子都忘了簪子里有字……”

“我在祠堂的旧卷宗里找着的。”周槐安翻开经书,月光恰好落在“观自在菩萨”那行字上………

“他走的时候,托人给您带过话,说在桥那头等着,手里攥着枚一样的银簪,就是莲花缺了个瓣的那枚——

其实您总说他打的簪子不结实,其实他是故意留了个记号,怕您找不着他。”

老奶奶的手停在半空,画了一半的圈僵在石板上。

井里突然漾起圈水纹,映着她的影子轻轻晃,蓝布褂上沾着的湿泥簌簌往下掉,露出里面干净的布面。

“他……他真那么说?”她的声音发颤,像根被风揉皱的棉线。

周槐安没再说话,只是捧着经书念了起来。“观自在菩萨………………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文的调子是印象中奶奶生前在阁楼里持诵佛经时教他的语调,经文的声音顺着井口往下沉,又从井底漫上来,混着井水的叮咚声,像有人在底下轻轻应和。

银簪的虚影渐渐凝实,簪头的莲花纹在月光下泛着细碎的光,其中一瓣果然缺了个小口,里面的“安”字清晰可见。

它慢慢浮起来,落在经书上“心无罣碍,无罣碍故”那行字上,突然“嗡”地一声,亮起圈柔和的光晕,把老奶奶的身影裹在里面。

“老头子……”她喃喃着,抬手去接那枚簪子,透明的手指穿过虚影,却在指尖凝出点银白的光。

周槐安看见她身后井边的老榕树下,慢慢浮起个穿短褂的男人影子,手里果然攥着枚银簪,莲花缺了的那瓣正对着这边。

“谢谢你啊,娃娃。”老奶奶的声音不再漏风,倒像浸了温水,带着种彻底的释然,“这簪子……就留着镇井吧!别再让其他人掉下去了。”

老奶奶的身影随着最后一句“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南无阿弥陀佛”渐渐消散,蓝布褂像被风吹散的烟,一点点融进月光里,往树下那个男人的方向飘去。

周槐安念完抬头时,井栏的石板上多了样东西——枚锈迹斑斑的银簪,莲花纹缺了一瓣,里面的“安”字被岁月磨得浅淡,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巧。

那是他第二次“送走”一个魂。他把银簪轻轻塞进井沿的石缝里,刚塞进去,就听见井里传来声极轻的叹息,像两滴水流到了一起。

月光落在石缝上,那枚簪子泛着层温润的光,仿佛真的在替这对隔世的夫妻,守着这口老井的安宁………

经过那二次以后,他开始了修行。这份隐秘的“修行”,倒没耽误他念书………

因为他的成绩一直都是拔尖的,尤其爱读历史书。那些埋在旧书堆里的志怪传说、民俗禁忌,让他感觉非常亲切。

高考填志愿时,他毫不犹豫选了历史系,后来又一头扎进社会学与民俗文化的研究里。

别人看他是醉心学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想弄明白,那些在他身边的“人”,到底怎么样才能帮他们?

导师送他的《中国民间丧葬习俗考》里,夹着张泛黄的符纸,上面用朱砂画着看不懂的符号,

导师说:“这叫‘通阴符’,据说能让人与鬼魂平和对话,只是……”他顿了顿,“用多了,容易被阴气缠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