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目光所及都将是你 > 第85章 老宅的新变化

目光所及都将是你 第85章 老宅的新变化

作者:是妖妖琳呦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9 16:23:23

第八十五章:老宅的新变化

初秋的风带着几分凉意,穿过沈氏老宅半开的雕花木门时,卷起了地上几片从院里老银杏树上落下的黄叶。苏念蹲在正厅的青砖地上,指尖捏着软毛刷,正小心翼翼地拂去博古架角落里积了不知多少年的薄尘。阳光透过高窗上糊着的半旧绢纸,在她身后投下长长的影子,也给那些蒙尘的紫檀木、黄花梨家具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边。

“小心些,那架子腿是万历年间的榫卯,经不起太用力。”沈亦臻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手里拎着两个沉甸甸的帆布包,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刚从外面回来。苏念直起身,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腰,转头时正好看见他弯腰将包放在地上,拉链拉开的瞬间,露出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白手套和考古专用的软尺。

“知道啦,”她笑着走向他,伸手帮他拂去肩上沾着的银杏叶,“你不是去文物局对接备案了吗?怎么还带了这些东西回来?”

沈亦臻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户外的凉意,却让苏念觉得心里暖暖的。“备案很顺利,王科长说咱们这属于私人收藏公益展出,流程上能走绿色通道。”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正厅里那些已经被搬离原位、等待修复的旧家具,眼神里满是期待,“我顺便去文物修复中心借了些工具,想着你要是忙不过来,咱们晚上也能多赶点进度。”

苏念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软乎乎的。自从沈亦臻提出要把老宅改成小型文物展览馆,她几乎每天都泡在这里。从最初对着满屋的旧物手足无措,到后来跟着文物修复师学习如何辨别木材、如何调配修复漆,她看着这座原本沉寂的老宅一点点苏醒,心里的成就感就像院里的藤蔓,悄无声息地爬满了整个心房。

“不用赶那么急,”她拉着沈亦臻走到窗边,指着院中的景象给她看,“你看,张师傅他们已经把东厢房的窗框修好了,下午就能把新的绢纸换上。还有西跨院的那口老井,昨天也清理干净了,以后游客来的时候,还能看看老沈家过去的生活痕迹。”

沈亦臻顺着她的手指望去,果然看见几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师傅正站在东厢房的梯子上,手里拿着裁好的米黄色绢纸,动作轻柔地往窗框上贴。院角的老井旁边,还放着一桶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清水,水面映着蓝天,晃悠悠的像块碎掉的蓝宝石。

“比我想象中快多了,”他轻声说,目光落回苏念脸上,看着她眼角沾着的一点木屑,忍不住伸手帮她擦掉,“你这几天都没好好休息,今天早点回去,剩下的活让师傅们做就好。”

苏念摇摇头,转身走到放在墙角的一个长条形木盒前,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铺着暗红色的绒布,两块拼合在一起的玉佩静静躺在上面——正是之前沈亦臻和她一起找到的那两块,经过文物修复师的处理,原本断裂的痕迹已经变得十分细微,只有凑得极近才能看见一道淡淡的纹路。玉佩的质地温润,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上面雕刻的龙凤图案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玉佩上飞出来。

“明天就要把它放进展柜了,”苏念的指尖轻轻拂过玉佩的表面,声音里满是珍视,“我得再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沈亦臻走到她身边,和她一起看着这两块玉佩。这两块玉佩不仅是沈氏家族的传家宝,更承载着他和苏念之间的回忆——从最初在老宅里偶然发现其中一块,到后来一起寻找另一块,再到如今将它们作为展览馆的镇馆之宝展出,每一个环节都像是命运的馈赠,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放心吧,”沈亦臻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咱们已经请文物修复中心的李老师看过三次了,他说这两块玉佩的修复效果非常好,完全可以进行长期展出。”

苏念点点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关上木盒,将它放回专门定制的防震箱里,然后站起身,开始规划正厅的展陈布局。正厅的面积不大,但格局方正,非常适合作为展览馆的第一展厅。她打算在正厅的中央摆放一个圆形的展柜,用来展示那两块玉佩,周围则摆放沈氏家族收藏的一些明清时期的瓷器和玉器,让游客一进门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你觉得把青花瓷放在东边的博古架上怎么样?”苏念指着东边的墙,对沈亦臻说,“那里光线比较好,而且对着门口,游客一进来就能看见。”

沈亦臻顺着她的手指望去,东边的墙前确实有一个高大的紫檀木博古架,架子上有大小不一的格子,正好适合摆放瓷器。“可以,”他点点头,“不过要记得在博古架的格子里铺上软布,避免瓷器和木头直接接触,防止磨损。”

苏念记在心里,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地记录下来。她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有展陈布局的草图,有文物的详细信息,还有修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每一页都承载着她的心血。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了脚步声,是负责老宅修缮的张师傅。张师傅手里拿着一张图纸,快步走到沈亦臻和苏念面前,笑着说:“沈先生,苏小姐,东厢房的窗框已经修好了,这是明天要安装展柜的图纸,你们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苏念接过图纸,仔细看了起来。图纸上详细标注了展柜的尺寸、位置和材质,甚至连展柜的灯光角度都标注得一清二楚。她指着其中一个展柜的位置,对张师傅说:“张师傅,这个展柜能不能往西边挪一点?那里正好对着窗户,光线太亮了,怕会损伤文物。”

张师傅凑过来看了看图纸,又抬头看了看东厢房的窗户位置,点点头说:“没问题,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明天安装的时候,我会让工人师傅注意光线的问题,保证不会影响文物。”

送走张师傅后,苏念和沈亦臻又继续忙碌起来。他们一起将正厅里的博古架擦拭干净,然后按照之前规划的布局,将一件件文物小心翼翼地摆放在架子上。沈亦臻负责搬运较重的瓷器,苏念则负责调整文物的位置,确保每一件文物都摆放得整齐、美观。

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老宅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也让那些古老的文物焕发出新的生机。苏念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曾经冷清的老宅,如今因为这些文物和忙碌的身影,变得热闹起来;曾经只属于沈氏家族的私人收藏,如今即将对公众开放,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累了吧?”沈亦臻走到她身边,递过来一杯温水,“歇一会儿,咱们晚上出去吃,就当是犒劳犒劳自己。”

苏念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流进心里。她看着沈亦臻,笑着说:“不累,一想到再过不久,这里就要对外开放了,我就觉得浑身都有劲儿。”

沈亦臻看着她眼里的光芒,忍不住笑了。他知道,苏念对这座老宅、对这些文物的感情,一点都不比他少。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热爱,苏念用自己的行动,为这座老宅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了,”沈亦臻像是想起了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邀请函,递给苏念,“下周六展览馆就要试营业了,这是给咱们朋友的邀请函,你看看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人。”

苏念接过邀请函,只见上面印着老宅的素描图案,旁边用烫金的字体写着“沈氏老宅文物展览馆试营业邀请函”,落款是她和沈亦臻的名字。邀请函的设计简洁而典雅,充满了文化气息。

“太好了,”苏念翻看着邀请函,脸上满是喜悦,“我得给林溪和陈默各寄一张,他们之前一直很关心展览馆的进展,肯定会来的。”

沈亦臻点点头:“没问题,明天我让助理帮忙寄出去。”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展览馆试营业的细节,直到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才收拾东西准备离开。锁上老宅的大门时,苏念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暖黄色的灯光从窗户里透出来,映在古老的砖墙上,像是在诉说着这座老宅的过去与未来。

“走吧,”沈亦臻握住她的手,轻声说,“明天咱们还要继续忙呢。”

苏念点点头,跟着沈亦臻转身离开。走在安静的小巷里,晚风轻轻吹过,带着桂花的香气。苏念心里想着,等到展览馆正式开放的那一天,这里一定会挤满前来参观的游客,他们会站在那些古老的文物前,听着讲解员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她和沈亦臻,也会在这里,继续守护着这座老宅,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天一早,苏念和沈亦臻就来到了老宅。刚进门,就看见张师傅带着工人师傅们正在安装展柜。展柜是用特制的防弹玻璃做的,既安全又透明,能够让游客清楚地看到里面的文物。苏念走到东厢房,看着工人师傅们小心翼翼地将展柜放在预定的位置,然后调试灯光。灯光的角度刚刚好,既能够照亮文物,又不会产生刺眼的光线,完美地展现出文物的细节之美。

“苏小姐,您看这个灯光亮度怎么样?”工人师傅一边调试灯光,一边问苏念。

苏念仔细看了看,点点头说:“很好,就这样吧。记得把展柜里的温度和湿度计调试好,一定要保持稳定的环境。”

“放心吧,我们都已经调试好了。”工人师傅笑着说。

沈亦臻则在和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对接文物备案的事情。工作人员仔细核对了每一件文物的信息,然后在备案表上签字盖章。“沈先生,苏小姐,”工作人员笑着说,“所有文物都已经备案完毕,你们可以放心展出了。以后如果有新的文物要展出,随时跟我们联系就行。”

“太感谢了,”沈亦臻握着工作人员的手,真诚地说,“这段时间麻烦你们了。”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苏念和沈亦臻又开始整理文物的解说词。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沈氏家族的历史,为每一件文物都撰写了详细的解说词。解说词不仅介绍了文物的年代、材质和工艺,还讲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文物的价值。

“你看这件青花瓷,”苏念指着博古架上的一个青花缠枝莲纹碗,对沈亦臻说,“这是康熙年间的官窑瓷器,据说当年是太爷爷托人从景德镇买回来的,一直摆在家里的书房里,用来盛放文房四宝。”

沈亦臻凑过来看了看,点点头说:“没错,我小时候还见过太爷爷用它装过毛笔呢。咱们在解说词里把这个故事加上,肯定能让游客更感兴趣。”

苏念点点头,赶紧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就这样,两人一边回忆着沈氏家族的历史,一边撰写解说词,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

下午,林溪和陈默也来到了老宅,帮忙整理文物。林溪看着满屋子的文物,眼睛都亮了:“念念,亦臻哥,你们也太厉害了吧!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老宅改成了展览馆,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陈默也点点头,感慨地说:“是啊,我小时候还来这里玩过,那时候这里还很破旧,没想到现在变得这么漂亮。”

苏念笑着说:“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你们来得正好,帮我们把这些解说牌挂在展柜旁边吧。”

“没问题!”林溪和陈默异口同声地说。

四个人分工合作,很快就把解说牌挂好了。林溪看着展柜里的玉佩,忍不住感叹道:“这两块玉佩也太漂亮了吧!没想到拼接之后这么完整,简直跟新的一样。”

苏念笑着说:“这多亏了文物修复中心的李老师,他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修复好呢。”

陈默看着玉佩,若有所思地说:“我觉得这两块玉佩特别有意义,不仅是沈氏家族的传家宝,还是你们俩爱情的见证。”

苏念和沈亦臻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确实,这两块玉佩就像是他们爱情的信物,见证了他们从相识到相爱的点点滴滴。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和沈亦臻每天都在老宅里忙碌着。他们邀请了专业的讲解员进行培训,制定了展览馆的管理制度,还在老宅的院子里种上了一些花草,让整个展览馆看起来更加生机勃勃。

终于,到了展览馆试营业的前一天。苏念和沈亦臻最后一次检查了所有的展柜和文物,确认没有任何问题。老宅的院子里挂满了红灯笼,门口摆放着两盆盛开的菊花,显得格外喜庆。

“终于准备好了,”苏念看着眼前的一切,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明天就能和大家见面了。”

沈亦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上,轻声说:“辛苦你了,念念。没有你,就没有现在的展览馆。”

苏念靠在他的怀里,心里暖暖的:“我们是一家人,说这些干什么。明天一定会顺利的。”

第二天一早,苏念和沈亦臻就来到了老宅。没过多久,受邀的朋友们就陆续到了。林溪和陈默一进门,就被满屋子的文物吸引住了,不停地拍照留念。其他的朋友也纷纷赞叹展览馆的布置精美,文物珍贵。

“亦臻,苏念,恭喜你们!”一位年长的长辈握着沈亦臻的手,感慨地说,“你太爷爷要是知道沈氏的收藏能够以这样的方式传承下去,肯定会非常高兴的。”

沈亦臻点点头,眼眶有些湿润:“谢谢您,爷爷。我们一定会好好守护这些文物,让沈氏的文化传承下去。”

试营业的当天,虽然没有对外宣传,但还是有不少路过的游客被展览馆的热闹景象吸引,纷纷前来参观。苏念和沈亦臻亲自担任讲解员,向游客们介绍每一件文物的故事。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赞叹声。

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指着展柜里的玉佩,对孩子说:“你看这两块玉佩多漂亮,它们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是非常珍贵的文物。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能够传承给更多的人。”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睛里满是好奇。苏念看着这一幕,心里充满了感动。她知道,这就是她和沈亦臻努力的意义——不仅要守护文物,更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让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

夕阳西下,展览馆的试营业也接近了尾声。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后,苏念和沈亦臻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满天的晚霞。老宅的灯光再次亮起,温暖而明亮。

“今天真的太顺利了,”苏念靠在沈亦臻的肩上,轻声说,“我从来没想过,我们能把老宅改成现在这个样子。”

沈亦臻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以后,这里会成为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苏念点点头,抬头看着沈亦臻的眼睛。晚霞的光芒映在他的眼睛里,像是有星星在闪烁。她知道,属于她和沈亦臻的故事,属于这座老宅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一起守护着这座老宅,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时光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