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 > 第175章 卖冰雕

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 第175章 卖冰雕

作者:临江的小凤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6 12:39:09

“啊?是啊,”卫国被问得一愣,“那卖冰雕的都用厚棉被捂着呢,我估计也撑不了多久,从城外冰窖拉进来,路上就得损耗不少。不然咋卖那么贵?”

林向阳的心脏砰砰跳动起来。

一个模糊的商机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他不再犹豫,立刻召集弟妹,召开了一次临时的“家庭战略会议”。

“我有个想法,”林向阳开门见山,目光扫过三张稚嫩却信赖地看着他的脸,“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做冰雕的生意。”

“冰雕?”

晓梅第一个提出质疑,“大哥,那东西咱们不会雕啊,而且,怎么保存?怎么运?咱们可没棉被,也没车。”

“雕刻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开始学,或者,我们可以不直接卖冰雕,”

林向阳思路飞快,“我们可以做‘冰灯’!找各种形状的破盆烂碗,装上水,冻一夜,抠出来,中间挖个坑放蜡烛或者小油灯!这个简单,卫国和晓雨都能做!”

他顿了顿,指向窗外:“难点在于运输和保存。你们想,如果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哪怕只是帮那个卖冰雕的,或者别的想做这生意的人,把冰雕安全地、少损耗地运到更远、更需要的地方,这中间,是不是就有我们的机会?”

卫国听得眼睛发直,晓梅则陷入了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账本上划拉着。

“大哥,你的意思是……咱们不直接卖冰雕,咱们……‘送’冰雕?”卫国试图理解。

“可以这么理解,提供‘保温运输’的服务。”

林向阳肯定道,“但这需要方法。”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那堆废旧物资。

“我们需要制作一个简易的‘保温运输箱’,或者叫‘保温链’。”

接下来的半天,林家兄妹再次化身“研发小组”。

林向阳的设计思路很明确:利用物理隔热原理,制造一个相对密闭、能延缓热量交换的容器。

材料依旧是那些别人眼中的“废料”。

他找出几块相对平整、大小合适的旧木板,让卫国用钉子和铁丝,勉强拼凑成一个带盖子的、类似大号箱子的粗糙木箱。缝隙很大,显然不具备任何保温能力。

“这不行啊大哥,四处漏风。”卫国拍打着木箱,发出砰砰的响声。

“别急,这只是骨架。”林向阳胸有成竹。

他让晓梅和晓雨找出家里所有不用的、破旧的棉絮、烂布头、甚至干燥的稻草(之前修房顶剩下一点)。

然后,他亲自动手,将这些填充物,一层层、密密实实地铺垫、塞满木箱的内壁、底部和盖子内侧,用浆糊和细绳勉强固定,形成一个厚厚的“隔热层”。

为了增强效果,他甚至还尝试着在隔热层内侧,用防水的油纸(之前包年画剩下的)贴了一层,希望能阻隔水汽和空气的直接对流。

一个臃肿、丑陋但看起来颇为厚实的“土法保温箱”初具雏形。

“这……能行吗?”晓梅看着这个怪模怪样的箱子,表示怀疑。

“理论上可以延缓散热,但效果需要验证。”林向阳很务实,“而且,这只是静态保存。运输过程中的震动、颠簸,可能会破坏结构,加速融化。”

运输工具也是个问题。他们不可能像那个汉子一样推独轮车。

林向阳的目光,落在了院角那几块被孩子们玩坏了的、用来滑冰嬉戏的简陋木板上。

雪橇!

北方冬季常见的、依靠摩擦力小在雪地或冰面上滑行的工具!虽然现在雪不算很厚,但街道上的积雪被压实,形成了一层冰壳,完全可以利用!

他立刻带着卫国,将那几块破木板改造、加固,用剩下的铁条做滑轨,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可以拖行的雪橇。

“保温箱”加上“雪橇”,一套原始的“雪橇 棉被保温链”运输方案初步形成。

但理论需要实践检验。

林向阳决定进行一次极限测试。

他找来一个破瓦盆,装满水,放在窗外冻了一夜,成功得到了一个实心的大冰坨子。

虽然毫无造型可言,但作为测试品足够了。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寒气最重的时候。

林向阳将那个沉甸甸、冒着森森白气的冰坨子,小心翼翼地放入自制的“土法保温箱”中,周围用一些碎布头塞紧,盖上盖子。

然后将保温箱牢牢固定在雪橇上。

“卫国,跟我走一趟。”林向阳招呼道,“我们模拟一次长途运输。”

他设定的路线是从大杂院到城东废弃的砖窑厂(即上次黑市遇险的地方),路程不近,且路况复杂,有平整的街道,也有颠簸的土路。

兄弟二人拖着沉重的雪橇,出发了。

寒风扑面,呵气成霜。雪橇在压实积雪的路面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缓慢而坚定地前行。

林向阳时刻关注着保温箱的状态,不时用手触摸箱体外部感受温度变化。

一开始,效果似乎不错。

箱体外部一直很冰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头渐渐升高(虽然是冬日,阳光依旧有微弱的热量),加上路途颠簸,问题开始暴露。

行至半途,一段坑洼不平的土路,雪橇剧烈颠簸了几下。林向阳听到保温箱内传来细微的、冰坨与箱壁碰撞摩擦的声音。

他心中一沉,赶紧停下检查。

打开箱盖,只见原本塞得紧紧的碎布有些松动,冰坨子表面似乎……比刚放进去时,光泽度差了一点点?

他用手摸了摸,指尖传来更明显的湿意和冰冷。

融化,已经开始悄然发生。

“大哥,好像……还是有点化?”卫国也看出了端倪,担忧地说。

林向阳抿紧嘴唇,没有说话。

他重新整理好填充物,盖紧箱盖,继续前行。

最终到达废弃砖窑时,已是正午。来回花费了近三个小时。

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保温箱。

冰坨子依然存在,没有变成一滩水,这已经比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好上无数倍。

但是,它的体积明显缩小了一圈,表面布满水珠,形状也变得有些圆滑。

融化了接近三分之一!

这个结果,既让人失望,又在意料之中。

“还是不行啊……”卫国有些气馁。

“不,恰恰相反。”

林向阳看着那缩水的冰坨,眼中却闪烁着光芒,“它证明了我们的思路是对的!隔热有效!只是我们的材料和工艺还不够完善。”

他仔细分析着:“填充物在运输中会移位,导致隔热层出现薄弱点;箱体密封性还是太差,冷气会外泄,热气会侵入;还有,冰本身在运输中的震动和摩擦,也会产生热量,加速融化……”

他一边说,一边在脑海中飞速优化着方案:

是否需要更牢固的固定方式?

是否可以在箱体内壁增加一层光滑的、摩擦力小的材料(比如剩下的油纸或光滑的铁皮)?

是否可以在冰坨外部也包裹一层隔热的干草或棉絮,减少直接接触空气的面积?

“走,回去!”林向阳拉起雪橇,语气中充满了斗志,“我们知道问题在哪儿了,就有办法改进!”

这次不成功的试验,非但没有打击到他,反而让他更加明确了技术攻关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