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碎月接骨 > 第5章 月壤生息

碎月接骨 第5章 月壤生息

作者:拾祺星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6 11:15:01

苍梧郡的秋日总带着桂花味,混着月骨花的清冽,漫在巷子里像杯温好的蜜酒。

沈砚蹲在院角翻晒月骨花的种子,竹匾里的种子泛着玉色,每颗都带着淡淡的接骨纹路——是苏晚用骨针一点点挑出来的,说这样种下的花,根须能长得更稳。

“张秀才家的小女儿要出嫁了。”苏晚抱着摞布帕从屋里出来,帕子上绣着月骨花,针脚是简化的接骨阵,“她娘来求了包花种,说要种在陪嫁的花盆里,图个‘骨脉安稳’的吉利。”

沈砚抬头时,看见巷口的老槐树上挂着串红绸,绸子末端系着朵干月骨花。

是苍梧郡新起的习俗,婚嫁时要挂这花,说是能护着新人往后的日子,少些磕磕绊绊。

他想起祖母当年的嫁妆里,也有块刻着接骨纹的木梳,只是那时谁也不懂这纹路的意思。

如今那木梳被苏晚收在骨札里,夹在记录“月碎第一痕”的骨片旁,新旧的痕迹挨在一起,倒像段完整的光阴。

“孟铁衣的信到了。”苏晚从骨札里抽出片新骨片,上面是孟铁衣用炭笔写的字,笔画里还带着锤凿的劲儿,“他说骨烬城的孩子们学制骨哨,吹的调子竟是《接魂引》,连城墙上的骨烬火都跟着打拍子。”

沈砚接过骨片,指腹蹭过末尾的小画:三个小人围着朵月骨花, 左边的举着锤,右边的拿着骨针,中间的捧着花,一看便知是他们三人。“他倒还记得我不爱吹笛。”

沈砚笑起来,想起断骨原那支骨笛,如今被挂在李婶家的堂屋,孩子们总抢着吹,调子跑得上天入地。

午后的集市格外热闹。

沈砚推着辆小车,上面摆着月骨花做的药膏、花糖、还有苏晚绣的帕子。

车把上挂着个骨铃,是孟铁衣送的,走起来叮当作响,引着孩子们围着车转。

“沈大哥,这糖真的能让骨头不疼?”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举着铜板,眼睛亮得像碎星湖的水。

她去年摔断过腿,是沈砚用接骨术治好的,如今跑起来比谁都快。

“你试试便知。”沈砚递过块月牙形的花糖,“不过可不能多吃,吃多了牙床会嫌甜的。”

小姑娘咯咯地笑,举着糖往巷尾跑,那里几个孩子正用石子在地上画接骨鱼。

画得歪歪扭扭,却把鱼身上的纹路画得极认真——是守月人教的,说认得这纹,就能看懂天地的筋骨。

苏晚在一旁给老婆婆缠月骨花藤,藤子绕在手腕上像串玉镯。“守月人说,今年北方的冻土都长出月骨花了。”

她指尖缠着银线,把藤子系成个小小的接骨阵,“那些当年被月碎之毒冻裂的土地,如今都能种庄稼了。”

老婆婆摸着腕上的花藤,眼里的皱纹都舒展开:“我那口子要是还在,定要去碎月海看看。

他总说,这辈子见了太多骨头疼的人,就盼着哪天大家都能伸直腰杆走路。”

日落时,收摊的沈砚被群孩子围住。他们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宝贝”:用泥巴捏的接骨阵、用草绳编的月骨花、还有块磨得光滑的石头,说是从断骨原捡的,上面有天然的接骨纹路。

“沈大哥,你看我这阵画得对不对?”最小的孩子举着块木炭,在沈砚手心画了个圈,圈里点着三粒石子,“守月人说,这是最老的接骨阵,三个点代表天、地、人。”

沈砚握着孩子的手,在圈外添了圈花纹:“再加上月骨花的边,就更稳了。”他想起当年在月核旧址,三人合力接骨时,阵纹也是这样,天地人月,缺一不可。

回到家时,院门上挂着个陌生的布包。拆开一看,是包新茶,茶叶罐上贴着张字条,字迹娟秀:“谢月骨花泥,小儿腿疾已愈。——邻县 王记布庄”。

苏晚把茶叶倒进罐里,笑着说:“上个月托守月人带的花种,竟真的传到邻县了。”

她指着骨札上新添的页,上面画着张简易地图,苍梧郡的位置用月骨花标出,旁边已生出几道细线,通向周边的郡县,“再过几年,说不定天下都能闻到这花香。”

夜里,两人坐在灯下整理花种。

竹匾里的种子渐渐堆成小山,沈砚挑出颗最大的,用骨刀在上面刻了个极小的“安”字。“埋在老槐树下吧。”他递给苏晚,“祖母当年总说,树长得稳,家里人就稳。”

苏晚接过种子时,指尖的银线缠了上去,在“安”字周围织成个细小花纹——是她新创的相纹,能引月华入地,“这样来年开花,树影里都能带着安稳气。”

两人提着灯笼往老槐树下走,月光透过叶隙落在地上,像撒了把碎银。

沈砚挖坑时,铁锹碰到底下块硬物,挖出来看,是块半埋的骨片,上面刻着祖母的名字,旁边还有行模糊的小字:“孙儿砚,平安长大”。

是祖母当年埋下的。沈砚突然想起,自己七岁那年摔断胳膊,祖母曾在这树下烧过香,说要请“月神”护着她的孙儿。原来那时她就知道,这树下藏着接骨人的根。

苏晚把那颗刻着“安”的种子放进坑,又撒了把混合着三人气息的土——有沈砚的月髓骨末,有她的相术银线灰,还有孟铁衣托人带来的骨烬城泥土。“这样它就不孤单了。”

埋好种子,两人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看灯笼的光在地上晃出圈暖黄。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比往日多敲了一下,守月人说这是“月安更”,提醒夜里的行路人,如今的月亮稳当,不用怕黑。

“骨札又长新页了。”苏晚翻开骨札,最新的骨片上,竟自己浮现出幅画:漫山遍野的月骨花里,无数人影在劳作,有的播种,有的绣花,有的教孩子画阵,每个人的骨相里都透着淡淡的月气,却再无半分月碎之毒的痕迹。

沈砚指尖拂过画里的人影,突然明白“月归之境”从不是终点。

那些曾被接好的骨、缝补的天、安抚的魂,都化作了脚下的土、院里的花、孩子手里的石子,在寻常日子里慢慢生长。

就像这颗埋下的种子,不必记得是谁种下的,只需知道,它会带着所有人的期盼,长出新的骨,开出新的花。

灯笼里的烛火轻轻晃了晃,映着两人交握的手。苏晚的指尖缠着银线,沈砚的掌心带着月髓温,骨札在一旁静静躺着,新的骨片还在悄悄生长,像在记录段永远不会结束的故事——

关于月亮如何回到天上,关于碎过的骨头如何长出新肉,关于三个年轻人用血肉作钉、以魂为线,最终让世间懂得:最珍贵的接骨,从不是把碎的拼回去,而是让每个活着的此刻,都能稳稳当当,带着暖,向着光。

夜风掠过老槐树,新埋下的种子在土里轻轻动了动,像在应和这安稳的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