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 第424章 教育制度

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第424章 教育制度

作者:伊思孟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16 09:11:05

酒馆须悬“酒牌”公示浓度,茶馆得置“茶铭”注明产地与采摘时辰,违者先罚银,再封灶。

如此一来,茶甘酒冽,价稳货真,南北商旅过境地,必入燕赵打尖,税入随之水涨船高。

医药一端,李方清更不敢轻忽。

他亲书“医药协会”匾额,请华佗坐堂燕赵城旧驿舍,统管城镇村三级郎中。

村设“药箱”,镇立“药铺”,城开“医院”,每月初一、十五,华佗率弟子巡诊,兼讲《伤寒》《金匮》。

高级郎中可入协会领铜章,得授“麻沸散”“金创膏”秘制;

学徒期满,须经“识药、辨症、针灸”三考,合格方可挂牌行医。

药田、药圃由府库统一发种,所出药材先抵医院,再余外售,既稳药价,也防假药流毒。

百姓笑传:

“过去求郎中,得跑百里;

如今见华佗,只隔十里!”

三项协会一成,锤声、机声、茶酒香、药草味,便在燕赵与采菊两城之间交织回荡。

李方清每季亲巡,不入官衙,先到作坊、酒窖、医院,看新器、尝新茶、问新药,常对匠人说:

铁砧、机杼、酒瓮、药臼,皆是我燕赵的隐形城墙;

城墙高了,敌骑自然望而却步。

众人闻之,干劲倍增,锤声、织机声、茶沸声、药杵声,日夜不息,汇成一曲比鼓角更绵长的繁荣交响。

李方清把刀柄、机杼、药臼都安顿妥当,又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孩子。

他招来杨溥,把一股脑儿交过去:

我要的不是几个能写名字的秀才,而是一支会算、会写、会治事的文吏大军。

于是,领地内凡识字、擅算、口才便给的小吏、老童生、游学士,全被杨溥登记造册,号曰文员天赋者。

这些人先集中到城,听杨溥讲《田亩算法》《公文则例》《刑名要略》,再由他分到镇、村两级,挂牌成立启蒙学堂。

学堂简陋却实用:

村学借祠堂,镇学占旧驿,每晨敲梆,六岁以上孩童免费入学。

课本是杨溥带着老书吏自编的《燕赵千字文》《九九歌》《律历趣谈》,大字木刻,图文并茂。

教书先生称启蒙师,月给米一石,另奖教成铜章——学生能写千字的,先生可晋一级,米再加半石。

百姓见有实惠,纷纷把娃送来,祠堂里童声琅琅,天地玄黄,燕赵白狼响成一片。

村学三年毕业,优秀者升镇。

学院分前后两段:

前期半年,继续攻书史、算法、律条;

后期一年,按天赋分科——

爱捶打敲砸的,进锻造科,由欧冶子派大匠教识铁、控火、淬钢;

喜辨草识药的,进诊理科,随华佗弟子学脉象、配药方;

手巧善缝的,进裁剪科,黄道婆亲自教提花、配色、双面绣;

口齿伶俐、心细如发的,则进政务科,由杨溥带着学文书、算盘、仓储、税赋。

学院门前立大石碑,上刻因材施教,各尽其才八字。

每月末,学生须交:

铁科献百炼刀,医科呈金创膏,裁科交双面锦,政科交算册与公文稿。

优者奖铜章,劣者留级,绝不滥竽充数。

三年后,第一批学院后生出炉:

铁匠会算炭账,郎中懂写方单,绣娘能绘花样,小吏会背律条。

他们戴着协会颁发的铜章,回到各自村镇,立刻成了香饽饽——铁炉、织机、药铺、乡衙,抢着要人。

百姓见读书真能换饭吃,送孩子入学更积极,连一些此前观望的猎户、车夫,也把娃塞进学堂。

于是,村祠堂、镇旧驿、城主府偏院,书声与锤声、机杼声、药杵声交织,汇成另一股比兵甲更绵长的力量。

李方清每季巡视,总爱在不通知的情况下去学院。

他坐在最后一排,听少年们背诵《九九歌》,看小姑娘穿针引线在绸上绣出白狼纹,忽而笑曰:

十年前,我靠刀枪定疆;

十年后,我要靠这些娃儿守住疆。

说罢,他捐出腰间玉佩,当作学院第一名的奖佩,并亲书匾额悬于大堂——

读一书,增一智;成一匠,兴一城。

字迹不算秀逸,却笔笔如刀,刻进了燕赵领地未来的脊梁。

在两城学院的喧闹之外,李方清又命人辟出静街,各建一座“燕赵学府”——门楣以白石雕成,不挂刀枪,只悬黑底金字的“法”字木匾。

这里,才是他为领地未来打造的“脑”。

学府分三斋:法治斋、政务斋、兵略斋。

入学不问门第,只考两科——算学与律条。

每年两城学院月考头名,或村镇小吏中政绩卓然者,皆可赴试。

录取之后,先穿青衿,再佩铜徽,号称“学士”,月给米三石、肉五斤,免全家徭役一年,立刻成为乡间“别人家的孩子”。

法治斋由杨士奇亲自坐堂,讲《齐拉律例》《燕赵新令》,更教“写判词、录口供、勘田界”实务;

政务斋则杨溥轮值,开《度支》《仓廪》《市易》课程,学生须在沙盘里完成一次“赋税—仓储—赈灾”全程,错一斗米、漏一户籍,便被判“罢考”三日,回去重算;

兵略斋由李存孝兼山长,却不上阵杀敌,专授《营阵》《粮道》《舆图》,沙盘上插小旗,让学生演“步骑弩混编”“火攻夜袭”“以少围多,输了要背《行军十策》十遍,直到倒背如流。

每年仲冬,学府举行三斋试:

法治斋学生当庭断案,由宋慈携真实卷宗到场,审的是领地内偷盗、田界、斗殴小案,却要求写出完整判词;

政务斋学生则被关进度支司小屋,一日一夜内算完三镇一年税赋、兵饷、河工、赈灾四笔总账,差一两银子,降一级;

兵略斋最热闹,学生在荒原摆,用木牌、烟火、鼓角模拟对战,由秦良玉、妇好亲自擂鼓督战,胜者佩,败者扛旗跑营三圈,号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