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 第423章 工匠协会

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第423章 工匠协会

作者:伊思孟尼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16 09:11:05

大王子不得不妥协,然后以使臣的名义来到齐拉王国,并且对这场军事演练非常满意,让李方清出尽了风头。

当然,李方清如实的告知了国王故事的缘由。

毕竟,开疆扩土,攻城伐地,国王也是喜闻乐见的。

只不过有着和平条约牵制,李方清不能把这件事放到台面上,公之于众。

所以,大王子只好,被李方清当枪使,成为了李方清晋升的工具。

御书房内沉檀香雾缭绕,鎏金烛台把午后的光影铺得柔软。

国王林啸天将李方清的密信摊在蟠龙御案前,指尖轻点那行小字——

……为掩耳目,克荣大王子已启程赴王城,拟以联合演练盖棺,望陛下协隐其败。

他抬眼示意,内侍会意,把信笺交到两侧坐席。

大王子林浩着月白锦袍,先接先览,眉峰微挑,随即舒展开来,声音温润如玉:

父王,李伯爵此举可谓四两拨千斤。

既全了两国颜面,又让我朝得实战之威,不损一卒而屈人之兵,真乃北疆璧玉。

说罢,他抬手合信,笑意如风拂柳,

儿臣建议,可暗增李伯爵岁赐,以酬其斡旋之功。

国王微微颔首,目光转向另一侧。

公主林悦心着绛红宫装,雪颜冷艳,指尖拈过信纸,仅淡淡扫了几行,便放回案上。

烛光映着她紧抿的唇,声音像初融的溪水,表面平静,底下却是碎冰暗涌:

李伯爵运筹帷幄,步步为营,自然。

只是他惯于先斩后奏,把盟友也蒙在鼓里——这份,女儿不敢恭维。

她抬眸,眸光清冷,

但愿他日后立功,别再让王城从别人嘴里才知道真相。

一句话,让御案前的暖炉似乎凉了半分。

林浩轻咳,想打圆场,却被国王抬手止住。

老国王看向女儿,眼底有无奈,亦有宠溺,只温声一句:

悦心,用人之道,在于用其长;

瑕不掩瑜,朕自会提醒他。

公主垂眸,不再言语。

窗外斜阳透纱,落在她攥紧的袖口——

金线缠枝,微微发颤,像极了一颗仍耿耿于怀的心。

燕赵领地如今双星并耀:

北为燕赵城,南有采菊城,中间以雁鸣大道相连,车马三日可通。

然两城地势殊异,物产各有所偏——燕赵城依山,铁石丰而林木瘠;

采菊城濒水,稼穑盛而矿脉稀。

李方清巡城两圈,心中已绘蓝图:

欲使两地互补,首在通工匠之技。

于是,一纸令下,鲁班与欧冶子各领工匠协会之印,分赴两城立会。

会堂设在城主府侧院,门首高悬工以兴国,匠以利民八字横匾,朱漆崭新,灼灼生辉。

协会章程由两位巨匠共拟,简明而严:

一曰分级。

学徒、初级、中级、高级,四级递进,各配铜章一枚,悬于腰侧,章面刻工匠名号与等级,亮银为学,青铜为初,赤铜为中,鎏金为高,一目了然。

二曰考核。

每季一评,分三项。学徒能独制犁铧、修石碾,可晋初级;初级能改良水车、铸百炼刀,可晋中级;中级须创一新器,或带徒五人,可晋高级;高级则须年出三器、授徒十人,方保金章不坠。

三曰互学。

每月朔日,两城协会各开技艺讲习。上午鲁班讲榫卯斗拱、车船机关,下午欧冶子示火候锻法、百炼成钢;夜间灯火通明,木匠铁匠石匠围案而坐,把各自难题抛上台,众人七嘴八舌,常有灵光乍现,笑声与锤声交响。

四曰巡训。

每岁仲春、仲秋,高级工匠分组下乡,赴各镇村授短期班。燕赵城高级铁匠去采菊城,教农人修镰淬锄;采菊城高级石匠来燕赵城,教矿工凿孔破壁;木匠则两头跑,教造水轮、风车、折叠云梯。学徒期满,由协会颁出师铜章,可自立作坊,亦可留会晋升。

章程既立,两城铁砧声昼夜不息。

燕赵城原只有中级铁匠九人,一季之后,新晋高级者三人,能铸百炼横刀,刃口可断发;

采菊城木匠创出脚踏双轴纺车,效率翻番,织女笑逐颜开;

石匠更以当地青灰岩,雕出榫卯石拱,桥身不用灰浆,单块拼插,坚固胜铁。

李方清每季亲赴讲习,坐于末席,听工匠争论火候、榫卯,常于夜半命人记录新得。

他笑曰:

昔日我提兵克敌,今日听锤声亦胜鼓声。

两城工匠得此制度,技艺日进,物产互通:

燕赵精铁输采菊,采菊良木、粮米输燕赵;

各镇农具一新,矿车改良,水轮不息。

百姓笑言:

昔日镇里缺啥,得跑百里买;

如今缺啥,找协会——铜章一亮,好货自来!

更兼培训所出学徒,散入各村镇,小修小补不出村,大工大器赴城会,匠有其所,民得其便。

燕赵领地内,锤声、锯声、石凿声,此起彼伏,与田野牧歌、市井叫卖交织,汇成一曲前所未有的繁庶交响。

鲁班抚须笑曰:

匠分四等,技有八荒,此曲无尽,当与领地同长。

欧冶子举锤应和:

铁砧作鼓,星火为弦,燕赵之治,自此坚不可摧!

李方清在工匠协会之外,又陆续把“软手艺”也纳入掌心。

他先请黄道婆与嫘祖出面,在燕赵城旧织造府挂起“纺织协会”乌木牌。

两城之内,凡与纱锭、织梭、染缸打交道的妇人,农闲便入坊学艺,农忙仍下田稼穑,机杼与犁铌轮换,不误收成。

黄道婆教“错纱配色”与“脚踏三锭”,嫘祖传“提花结本”与“双面绣”。

轮训之后,一人可抵昔日三人功效,产量反增,织女们笑称“抱娃也能听锤声”。

随后,他又把杜康与陆羽请到采菊城临江旧仓,挂牌“茶酒协会”。

杜康定下“五蒸五酿”法,严令酒坊逐日记录曲蘖、火候、水质;

陆羽携“煮茶三沸”图,遍访茶肆,规定“晨采午制,隔夜作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