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霜寒十四州》
第21章:谁羡人间万户侯
残阳如血,泼洒在天柱峰断裂的岩壁上。碎石间的血迹早已干涸发黑,混着焦土与断裂的兵刃,在暮色里透出一股洗不净的肃杀。风从东南海面卷来,带着咸涩的潮气,掠过千疮百孔的峰顶,发出呜咽般的低啸,像是在为那些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的魂魄哀悼。
千心剑站在悬崖边,寒渊剑斜插在身侧的石缝里,剑穗上的冰蓝色流苏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目光掠过炊烟渐起的村镇,最终落在海天相接的那一线昏黄上。剑身上还残留着未拭去的血痕,有敌人的,也有自己的,但此刻已不再冰冷,反而被夕阳染上了一层温暖的色泽,仿佛那些凝固的血,也随着这场终局的到来,有了一丝释然。
冷霜梦走到他身边,素白的衣袖轻轻拂过他手臂上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她的脸色依旧带着几分病后的苍白,但那双清澈如霜的眸子里,却映着比星辰更亮的光。“在想什么?”她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这山间的寂静。
千心剑转过头,看着她被风吹乱的发丝,伸手替她将一缕碎发别到耳后。指尖触到她微凉的耳廓,他动作一顿,轻声道:“在想玄石大师。想龙捕头那些兄弟,想药王谷里牺牲的药童,想所有没能看到今日的人。”
冷霜梦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浅影。“他们会看到的。”她顿了顿,抬眼望向那些在暮色中逐渐亮起灯火的城镇,“你看,人间烟火还在。他们守护的东西,还在。”
千心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沉默了片刻,忽然低低笑了一声。那笑声很轻,带着一种卸下千斤重担后的松弛,却又藏着难以言说的复杂。“是啊,还在。”他俯身拔出寒渊剑,剑身在夕阳下划过一道清冷的弧光,“只是这江湖,这人间,从来都不是靠一把剑就能护得周全的。”
“但总要有人拔剑。”冷霜梦接道,语气平静却坚定,“就像玄石大师说的,侠义二字,不在名号,不在权位,只在一念之间的抉择。”
两人并肩而立,不再言语。风声穿过断壁残垣,送来远处隐约的钟鸣——那是山下寺庙在做晚课,超度亡魂,也祈愿新生。曾经被血影与邪雾笼罩的天地,此刻正一点点显露出它原本的模样,纵然伤痕累累,却已透出劫后余生的清明。
山脚下,龙啸云一身崭新的绯色官袍,正指挥着六扇门的捕快们清理战场。他腰间的佩刀换了一柄新的,刀鞘上的鎏金纹饰在余晖里闪闪发亮,那是朝廷刚刚颁下的赏赐,象征着他从“罪臣”到“护国安邦功臣”的转变。身后跟着几位须发斑白的老臣,正满面感慨地议论着什么,言语间满是对他的推崇与对未来的期许。
“龙总捕头,此番力挽狂澜,陛下龙颜大悦,已下旨擢升您为刑部尚书,总领天下刑狱。”一位老臣拱手笑道,“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啊!”
龙啸云脸上却没什么笑意,他望着峰顶那两个并肩而立的身影,眉头微蹙。他想起三日前在皇宫丹墀前的血战——皇后麾下最后的死士如潮水般涌来,司马晦引爆的机关术让整座宫殿摇摇欲坠,冷霜梦以药王谷秘传的“破瘴针”破解了皇后用以控制禁军的迷药,而千心剑则如一道不可阻挡的霜寒,直捣黄龙,最终将那身着火红凤袍的女人钉在了龙椅前的白玉阶上。
那时的血,溅在明黄的龙旗上,红得刺目。他亲手擒下了那些依附皇后的乱臣,看着他们在铁证面前面如死灰。陛下年幼,太后垂帘,朝局暂稳,所有人都说他立下了不世之功,未来可期。可他夜里总做噩梦,梦见玄石大师圆寂前那双悲悯的眼睛,梦见那些倒在天枢盟会血泊里的同道,梦见千心剑在斩阎罗时,剑上凝结的、连烈火都烧不化的冰霜。
“大人,”一名捕快上前禀报,“战场清理得差不多了,只是……有些尸骨怕是认不出了。”
龙啸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涩意:“立一块无字碑,刻上‘忠魂’二字。以后,这里就是天柱峰的一部分。”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下去,凡此战牺牲者,无论江湖草莽还是朝廷将士,皆按国礼厚葬,家眷由官府赡养。”
“是!”
待捕快退下,那老臣又道:“龙尚书,您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将来入阁拜相也未可知,真是……”
“李大人。”龙啸云打断他,声音有些沙哑,“您说,这万户侯的权势,真的值得那么多人舍命去争吗?”
老臣一愣,随即笑道:“大人说笑了,自古功名利禄,皆是人生所求……”
龙啸云没再听下去,他抬头望向峰顶。千心剑和冷霜梦的身影已经开始移动,似乎准备下山了。他忽然想起昨夜在临时搭建的营帐里,千心剑给他斟酒时说的话。那时篝火正旺,映着千心剑冷峻的侧脸,他说:“龙捕头,这天下需要规矩,需要律法,但更需要守住本心的人。权位是把双刃剑,能护人,也能吃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