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道:乱世菩提盛世尘
第一卷:佛 · 泥金塑骨情难全
第18章:归隐余恨长 - 烟消玉殒山林寂
柳如烟跟随着玄清居士,拖着如同被抽去了灵魂般的身躯,一步一步地朝着深山走去。她的眼神空洞,曾经对佛门的虔诚与对尘世爱恋的憧憬,此刻都已化作了无尽的灰烟。身后,那座曾经香火鼎盛的穿云寺,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刺眼,仿佛是一座冰冷的巨兽,吞噬了她所有的希望。
一路上,同行的道人们都沉默不语。他们深知柳如烟所遭受的痛苦,那不仅是对佛门虚伪面目的绝望,更是对自己曾经信仰和情感的全盘否定。玄清居士偶尔会转过头,望向柳如烟,眼中满是怜悯与无奈。他明白,这个女子的心已经破碎,想要愈合谈何容易。
终于,他们来到了一处幽静的道观。道观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四周翠竹环绕,门前一湾清泉潺潺流过。玄清居士停下脚步,轻声对柳如烟说道:“姑娘,此处便是我等清修之地,往后你便在此处安心住下吧。”柳如烟微微点头,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打量着这座道观。
进入道观后,柳如烟被安排在一间静谧的厢房。房间布置简单,一张木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她缓缓走到床边坐下,目光落在墙壁上挂着的一幅道家山水图上,思绪却飘得很远很远。
“为什么?为什么一切会变成这样?”柳如烟在心中无数次地质问。曾经在佛前虔诚祈愿,相信三生爱恋的她,怎么也想不到,所谓的佛缘竟是如此不堪一击,佛门在乱世中的冷漠更是让她心寒彻骨。她想起了潘金莲,那个柔弱的女子,不知在那官员的手中遭受了怎样的折磨,或许此刻早已香消玉殒。想到这里,柳如烟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柳如烟开始跟随道人们一同清修。清晨,她会随着众人一同早起,在道观的庭院中练习吐纳之术。看着朝阳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身上,她的心中却没有一丝温暖。午后,她会帮着道人们打理道观中的事务,浇水、扫地、擦拭桌椅,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机械而麻木。夜晚,她独自坐在窗前,望着满天繁星,心中的痛苦依然如影随形。
玄清居士时常会来开导柳如烟。他深知,若不打开这个女子的心结,她此生恐怕都难以解脱。一日,玄清居士来到柳如烟的厢房,坐在她对面,轻声说道:“柳姑娘,世间之事,皆有因果。你所经历的苦难,虽看似残酷,但或许也是一场修行。佛门的作为,自有其因果报应,而你,不应让这份痛苦永远囚禁自己的内心。”
柳如烟抬起头,看着玄清居士,眼中满是迷茫:“玄清居士,我曾经如此相信佛,相信这世间的美好。可如今,一切都已破碎,我该如何去面对?”玄清居士微微叹息,说道:“道之修行,在于顺应自然,不强求,不执着。你对佛门的执着,对那份虚假情缘的执着,让你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试着放下这些,去感受这世间真正的美好,或许你能找到内心的安宁。”
柳如烟陷入了沉思。玄清居士的话,如同在她黑暗的世界中,投下了一丝微弱的光。她开始尝试着按照玄清居士所说的,去放下心中的执念。她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清修之中,在一呼一吸之间,去感受生命的律动。
然而,心中的伤痕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愈合的。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柳如烟依然会被噩梦惊醒。梦中,潘金莲的惨叫、钱枫然的虚伪嘴脸、穿云寺那冰冷的山门,如同鬼魅般缠绕着她。她会从床上猛地坐起,大汗淋漓,眼中满是惊恐与痛苦。
在道观的日子里,柳如烟也结识了一些年轻的道童。他们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善意。其中有一个小道童名叫清风,特别喜欢缠着柳如烟听她讲故事。清风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的暖阳,偶尔也能让柳如烟的心中泛起一丝涟漪。
“柳姐姐,你给我讲个故事吧,讲讲你以前在山外的经历。”一日,清风拉着柳如烟的衣角,央求道。柳如烟看着清风那纯真的脸庞,心中一阵刺痛。她犹豫了一下,缓缓说道:“好,姐姐给你讲一个关于佛的故事。”于是,柳如烟将自己在穿云寺的经历,以一种略微隐晦的方式讲给了清风听。
清风听完后,皱着眉头,一脸疑惑地问道:“柳姐姐,为什么佛在乱世中不救百姓呢?他们不是说佛是慈悲的吗?”柳如烟轻轻抚摸着清风的头,说道:“清风,这世间的事情,并非都如表面看到的那样。有些人打着佛的旗号,却做着违背佛理的事情。真正的慈悲,不在于香火鼎盛,而在于能否在他人危难之时伸出援手。”清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柳如烟的心境逐渐有了一些变化。她不再像最初那样,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她开始关注道观周围的一切,那盛开的野花、飞舞的蝴蝶、翱翔的飞鸟,都让她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然而,这份美好之下,她心中对佛门的恨意依然如暗流涌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