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道:乱世菩提盛世尘
第一卷:佛 · 泥金塑骨情难全
第17章:劫后余烬寒 - 佛败道亦殇
乱军如潮水般终于退去,刚刚经历了生死激战的大地,像是被死神粗暴蹂躏过的画布,一片狼藉。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血腥气,混合着硝烟的味道,让人闻之欲呕。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此刻大半已化为焦土,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和冒着青烟的树木,在风中无力地摇曳,似在哭诉着这场劫难。
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无数尸体,有乱军的,也有道门弟子和义勇百姓的。鲜血将土地染得通红,汇聚成一条条细小的血溪,缓缓流淌。那些死去的道人,有的手中还紧紧握着法器,脸上带着视死如归的决绝;而义勇百姓们,虽衣衫褴褛,却也保持着战斗的姿态,尽显英勇。
玄清居士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在尸骸间艰难行走。他身上的道袍已被鲜血染红,多处破损,露出一道道深浅不一的伤口。清风上人则重伤昏迷,被几位幸存的道人合力抬在简易的担架上。玄清的眼神中满是疲惫与哀伤,望着这片惨状,心中五味杂陈。
柳如烟跟在玄清身后,她的眼神空洞而麻木,这场残酷的战争让她的心彻底破碎。经历了佛门的冷漠、爱人的背叛以及好友潘金莲的悲惨遭遇,她的心仿佛被一层厚厚的坚冰包裹。她看着周围的尸体,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都已消逝,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此时,穿云寺的山门依旧紧闭,仿佛一道冰冷的屏障,将寺内的人与外面的苦难隔绝开来。寺内的僧众们在乱军退去后,依旧没有出来的打算,他们躲在山门之后,像是一群胆小的乌龟,不敢面对外面的世界。
净圣法师站在寺庙的高塔之上,冷冷地看着外面的战场。他的脸上没有丝毫怜悯之色,反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在他看来,道门与乱军的这场恶战,虽然穿云寺毫发无损,但也让他看到了道门的损失。他心中暗自盘算着,等这场混乱结束,佛门或许能趁机扩大影响力,挽回之前的败局。
九空大师站在净圣身边,眼中闪烁着阴鸷的光芒。他对道门的恨意更深了,此次佛门未能在这场战乱中占到便宜,让他极为不甘。他低声对净圣说道:“师兄,道门此次损失惨重,我们应趁机……”净圣微微抬手,打断了他的话:“不可轻举妄动,道门虽伤,底蕴犹存。且先看看局势再说。”
玄清居士缓缓走到清风上人身边,蹲下身子,轻轻握住他的手。清风上人面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生命之火在他体内摇摇欲坠。玄清轻声说道:“清风,你一定要撑住,我们一定会没事的。”清风微微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虚弱的笑容:“师兄……莫要……为我担心……能为百姓……战死……我无憾……”话未说完,便又昏死过去。
玄清的眼眶湿润了,他深知清风这伤极重,即便全力救治,也未必能保住性命。但他怎能放弃,他咬咬牙,对身边的道人说道:“快,将清风抬回道观,一定要想尽办法救他!”
柳如烟看着这一幕,心中对道门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她想起自己在佛门时,那些所谓的高僧大德,在乱世中只知自保,对百姓的生死不闻不问。而道门弟子,却能为了苍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她更加坚定了追随道门的决心。
与此同时,幸存的百姓们开始从藏身之处走了出来。他们看着这片惨烈的战场,眼中满是恐惧与悲痛。一些人在尸体中寻找着自己的亲人,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让人肝肠寸断。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蹒跚着走到玄清面前,扑通一声跪下,老泪纵横地说道:“道长大恩,我们百姓没齿难忘啊!若不是道长和各位道爷拼死相救,我们都得死在乱军刀下。佛门那些人,平日里收了我们那么多香火钱,关键时刻却躲得远远的,真是狼心狗肺啊!”
其他百姓们也纷纷围了过来,跟着老者一起跪下,齐声说道:“道长大恩,我们永世难忘!”玄清赶忙扶起老者,说道:“大家快快请起,这是我们道门应尽之责。只是可惜,我们还是没能救下所有人……”
百姓们对佛门的唾弃之情愈发浓烈,他们纷纷朝着穿云寺的方向吐口水,骂声不断。“什么菩萨心肠,都是假的!”“平日里装模作样,关键时刻就躲起来,呸!”这些骂声,如同一把把利刃,刺向穿云寺内那些冷漠的僧人。
柳如烟看着百姓们对佛门的愤怒,心中也感到一丝畅快。她对佛门的失望与恨意,早已深入骨髓。她想起自己曾经在佛前虔诚祈愿,却换来如此悲惨的结局,不禁冷笑一声:“所谓的佛门,不过是一群虚伪的骗子罢了。”
玄清看着柳如烟,说道:“柳姑娘,莫要太过愤懑。世间之人,有善有恶,佛门中虽有败类,但也并非全是如此。只是此次战乱,让一些人的真面目暴露无遗。”柳如烟微微点头,但眼中的恨意依旧未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