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10集 仁宣之治:洪熙皇帝(11)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0)

朱厚熜:“照照,今儿周末去哪儿浪了?”

朱高煦:“照照?这是哪位?”

秦良玉:“汉王,就是朱厚照,他堂弟对他的爱称呗。”

朱高煦:“堂堂大老爷们,叫这么肉麻,丢不丢咱朱家的脸。”

朱元璋:“这话我爱听,所以啊,老道士……朱厚熜,你改改这毛病。”

朱厚照:“就是,我自己听着都起鸡皮疙瘩。再说我可不像堂弟,没心没肺就知道炼丹修道。这么好的洪熙皇帝就这么没了,心里堵得慌,哪还有心思出去。”

朱厚熜:“我哪没心没肺了?”

朱佑樘:“你轻信什么二龙不相见,宁愿当空巢老人,都不跟孩子见面,这还不算没心没肺?”

朱厚熜:“你儿子更厉害,他死后,原配夏皇后到死还是处子之身呢!”

朱厚照:“堂弟,你少扯我!夏皇后那是我妈订的亲,我跟她没缘分,再说我那是尊重她!不像某些人,后宫三千还天天炼丹求长生,典型的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

朱佑樘:“厚熜,我当年就一个皇后,照样把国家治理得好好的。你放着皇子不管,天天跟道士混,这叫本末倒置!”

朱厚熜:“行吧,我一个外人说不过你们父子俩。”

朱高煦:“都静一静,我还等着听我大哥故事。”

朱高炽:“我的政治生涯大半在我爸那会儿,几乎长期被他打压着。为了保住太子位,我只能韬光养晦,好多地方都得忍着。但登基之后,就想尽情享乐,发泄发泄,很快就沉在酒色里了。”

朱厚照:“洪熙这是把前半辈子的憋屈全补回来啊?跟我被大臣们管久了,一到豹房就撒欢似的!不过沉于酒色可不行,容易伤身啊!”

朱厚熜:“堂兄你还好意思说别人?洪熙爷那是压抑太久了,不像你天天放飞自我。再说洪熙爷当皇帝十个月,总比你在位光想着玩强。”

朱高煦:“哼,我就说他装!以前在爸爸跟前跟个老好人似的,一登基就暴露本性了吧?跟我玩这套,嫩了点!”

徐达:“汉王你少阴阳怪气!高炽当年在南京监国,天天批奏折到后半夜,换你试试?人家那是绷得太紧,松下来没搂住,总比你一辈子就知道打打杀杀强。”

杨士奇:“皇上即位后确实放松了些,但也没耽误正事啊。他白天处理朝政,晚上才歇会儿,哪像你们说的那么夸张?再说谁还没点爱好?总比某些皇上天天炼丹靠谱。”

杨荣:“就是,有回我见他批阅奏折,眼里全是红血丝,劝他歇着,他说趁现在有精神,多干点事。那些说他沉于酒色的,怕是没见过他拼命的时候。”

朱祁镇:“哈哈哈哈,绷太紧会断的!爷爷这是给自己减压呢!不过确实得悠着点,我当年被关久了,出来后也想使劲玩,结果……”

朱祁钰:“哥你别举例了,越说越跑偏。爷爷那是积劳成疾,再加上放松过度,才没撑住。换作是你,天天被成祖爷盯着,估计早崩了。”

秦良玉:“景泰皇上说得是。人就像弓弦,总绷紧会断,总松着也不行。洪熙皇上前半生太拼,后半生想歇歇,可惜没把握好度。”

戚继光:“这就跟打仗似的,连续作战得有休整期,但休整过头就容易懈怠。洪熙皇上这是没调整好节奏,可惜了。”

海瑞:“君王当以国事为重,纵欲伤身,更伤国本。洪熙皇上此举,实为不妥。但他前半生功绩卓着,也不能全盘否定。”

朱瞻基:“我爸那是太累了……他总说,以前在爷爷跟前,连喘口气都得小心翼翼,当了皇帝想喘口气,结果……”

仁孝皇后徐氏:“都过去了,高炽这辈子没享过几天福,也别怪他了。”

马秀英:“儿媳说得对。孩子们不容易,高炽也算尽力了。总比某些当爹的,天天就知道训儿子强。”

朱元璋:“咳咳,说正事!高炽虽然有缺点,但总体还是个好皇帝,比某些不着调的强。”

朱厚照:“……太祖爷,我又躺枪。”

朱高炽:“我懂点星象,有天夜里忽见星变,赶紧召蹇义、杨士奇等人来说,天命尽了。

于是叹息道,我监国二十年,被谗言邪说骚扰,心里的忧虑,咱仨都清楚。全靠爸爸仁明才得以保全。我去世后,谁还能懂咱仨的心思?”

朱厚照:“星变?这是老天爷给洪熙发‘下班通知’了?听着有点玄乎,跟我看的星象图似的,看不懂但觉得厉害!”

朱厚熜:“堂兄你别咋咋呼呼,这叫‘天人感应’。洪熙爷这是预知天命,比我求仙问卜靠谱多了——不过听着怪让人难受的。”

杨士奇:“皇上说这话时,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他握着我和蹇义的手说,总算没辜负先帝,没辜负百姓。我当时就觉得,这二十年的委屈,值了!”

杨荣:“我在旁边听着都心酸。当年多少人想把太子爷拉下马,全靠他自己撑着,还有蹇义大人和杨士奇大人帮着挡枪,跟打闯关游戏似的,一关比一关难。”

秦良玉:“二十年如履薄冰,换谁都得心力交瘁。能说出‘心之忧危,三人相同’,可见这份君臣情谊有多深。”

朱瞻基:“我后来整理爸爸的遗物,发现他枕头下有个小本子,记着这些年谁害过他,谁帮过他,最后一页写着‘都忘了吧’”

仁孝皇后徐氏:“儿啊,你总算能歇歇了。到了那边,不用再看谁的脸色,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朱元璋:“这小子,确实不容易。能撑二十年,比我当年打陈友谅还难。”

朱厚照:“太祖爷都这么说了,可见洪熙是真不容易!不过好歹没白熬,留下这么多好政策,也算没白来这一趟!”

朱瞻基:“还有一件事,我爸爸是第一位在**城楼上举行登基大典的明朝皇帝——从这个角度讲,爸爸才是紫禁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主人。”

朱厚照:“**登基第一人?洪熙这是占了个‘沙发’啊!早知道当年我也去**登基了!”

朱厚熜:“堂兄你懂什么,这叫历史里程碑。成祖爷建了紫禁城,洪熙爷第一个在那儿登基,等于给朱家皇宫正式剪彩了——比我炼丹成功还值得记一笔。”

朱高煦:“哼,就他会占名头!当年修紫禁城累死多少工匠,他倒好,现成的便宜全占了。”

徐达:“汉王你少酸!高炽这是熬出来的福气!当年我跟着大哥打天下,哪有这么气派的宫殿?能在**登基,那是他应得的。”

杨士奇:“皇上登基那天,**广场全是百姓,高呼万岁的时候,我看见他偷偷抹了把眼泪——那是激动的,二十年的委屈总算熬出头了。”

杨荣:“可不是嘛,礼炮一响,百官朝拜,那场面,比先帝当年定都北京还热闹。我站在旁边想,这紫禁城总算等来正主了。”

朱祁镇:“哈哈,沙发!爷爷这运气可以啊!我当年复位的时候咋没想起来去**?光顾着在奉天殿闹腾了,亏了亏了!”

朱祁钰:“哥你就别惦记了,爷爷那是名正言顺,你那是……”

秦良玉:“景泰皇上别拆台。洪熙皇上这紫禁城第一任主人的头衔,就跟打仗时第一个攻上城楼似的,意义不一样。往后朱家子孙登基,都得记着这头一份呢。”

海瑞:“帝王登基,在乎的不是地点,而是民心。洪熙皇上能在紫禁城开启新政,安抚百姓,才不负这第一任主人之名。”

朱瞻基:“我后来每次路过**,都想起我爸登基那天的样子,他总说,这宫殿再大,也得装着百姓——这话我记一辈子。”

马秀英:“这孩子,到哪儿都想着百姓,难怪能当这第一任主人。重八,你说是不是?”

朱元璋:“嗯,占了好地方,没干糊涂事,算他有种。比某些占着好位置却瞎折腾的强。”

朱厚照:“……太祖爷,我这又躺枪?不过说真的,洪熙这‘紫禁城首任房主’的身份,够咱们朱家群吹一辈子了!”

朱高炽:“我的故事完结了,但我为百姓的心没完。最后给大家读首我写的词当结尾,今天就不打板了,明天听我儿子瞻基的故事,@秦良玉 ”

秦良玉:“收到,洪熙皇上。”

朱高炽:“这词叫《蝶恋花·题九月海棠》”

朱高炽:“烟抹霜林秋欲褪。吹破胭脂,犹觉西风嫩。翠袖怯寒愁一寸。谁传庭院黄昏信。明月羞容生远恨。旋摘余娇,簪满宫人鬓。醉倚小阑花影近。不应先有春风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