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93集 永乐大帝(10)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第93集 永乐大帝(10)

作者:骑着辣条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07:46:52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9)

朱祁镇:“我能说话了不?”

朱祁钰:“谁拦着你了?想说就说呗。”

朱祁镇:“作者啊。你没瞅见我们都很少冒泡了吗?净是朱厚照、朱厚熜在聊。”

朱允炆:“在咱们大明,亲兄弟都当皇帝的,就你们俩朱祁镇、朱祁钰,还有朱由校和朱由检。”

朱祁镇:“还有朱厚照和朱厚熜呢,建文。”

朱祁钰:“那是堂兄弟,笨。”

朱祁镇:“滚,不想跟你说话。”

朱高煦:“这算啥,历史上还有‘六位帝皇丸’呢。”

朱元璋:“哟,是哪个啊,拉进来瞅瞅。”

朱高炽:“@朱高煦 二弟,人家说的是亲兄弟都当皇帝。”

朱瞻基:“太祖爷,这‘六位帝皇丸’不在咱大明,是唐朝的,跨界跨辈的不太合适吧。”

朱元璋:“有啥不合适的,都是聊天涨经验,不过现在确实还不行,等说完咱们的故事,再重新组个大群,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拉进来聊。”

朱高煦:“@朱高炽 我知道啊,要是我当年成了,那不也能算上嘛。”

朱瞻基:“二叔,可惜没要是。”

秦良玉:“好了,咱言归正传,继续听永乐皇上的故事吧。”

朱元璋:“良玉妹子说得对。”

朱棣:“我登基后,诏告天下:建文时期改的规矩,全恢复成老样子。凡是建文年间被贬的官员,一律官复原职。

建文年间定的各项法律,只要和我爸定的不一样,全废了。还大赦天下,除了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这些重罪不赦,其他不管啥罪,通通赦免。

不过有些对老百姓有利的规定也被废了,比如建文二年下令减轻洪武年间浙西一带特重的田赋,到这时候又变重了。”

朱祁镇:“这就跟咱换新手机似的,先把旧系统恢复出厂设置?不过建文那减轻田赋的政策挺好啊,咋说废就废了。”

朱祁钰:“你懂啥,新皇帝上台总得立立规矩,不然底下人不知道听谁的。就是这田赋变重,老百姓怕是得念叨几句。”

秦良玉:“政策这东西就跟调兵布阵似的,得看全局。恢复旧制是为了稳住人心,但把利民的也废了,确实有点可惜。”

戚继光:“其实建文皇上那田赋政策挺好,浙西一带本来负担就重,轻一点百姓才能喘口气。永乐皇上这波操作,多少有点‘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意思。”

解缙:“皇上刚登基嘛,总得先把自己人拉回来。那些被建文皇上贬的官员一复位,干活才有劲儿。至于田赋,后来不也慢慢调整了嘛。”

姚广孝:“治国就像揉面团,得有松有紧。全松了不成形,全紧了要裂开。皇上这是先紧后松,慢慢找平衡。”

杨士奇:“后来永乐年间也减免过好几次赋税,总得有个缓冲期。再说了,那会儿刚打完仗,国库得补补,也是没办法。”

朱高煦:“我爸爸这叫雷厉风行!说恢复就恢复,不含糊!那些建文的规矩,看着就别扭。”

朱高炽:“二弟又冲动。其实建文有些法子也不错,比如重视农桑,就是推行得太急。爸爸后来不也学着搞民生工程嘛,修水利、劝农桑,都干得挺好。”

朱厚熜:“要我说,不管旧制新制,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就是好制。成祖爷后来不也搞了不少实事,这就够了。”

朱祁镇:“哎哎,那被赦免的罪里,谋反大逆不赦,这没毛病。但谋杀祖父母父母也不赦,够狠啊。”

朱祁钰:“这叫底线!连至亲都敢害,留着干啥?太祖爷定下的规矩里,这也是重罪,没毛病。”

朱元璋:“这话说得对!弑亲这种事,搁哪朝哪代都不能饶!朱棣这点做得好,守住了人伦底线。至于田赋,后来改过来就行,知错能改就不算大错。”

朱棣:“当时确实以稳定为主,后来见浙西百姓负担重,也减过几次。治国哪能一步到位,总得慢慢调嘛。”

秦良玉:“这就对了,知错就改,比硬撑着强。看来永乐皇上也不是一味守旧,还是有变通的。”

朱棣:“对于靖难的功劳,我在1403年,永乐元年四月,封驸马都尉袁容等三人为侯,陈亨的儿子陈懋(同“茂”音)等六人为伯。还广求贤才,对那些隐居山林有本事有品德的人,让官府去寻访,根据才能提拔任用。”

朱棣:“靖难之役后,‘淮以北鞠为茂草’,生产受了严重破坏,大批农民流离失所。我着手恢复民生、减免赋税,下令山东、北平、河南遭受战祸的州县,有没法耕种的百姓,免去三年的差税。

没被兵祸影响的地方,也和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一起减免秋夏税粮,其余直隶府州、山西、陕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广、两广、四川、云南各减免一半,建文四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的一应钱粮、盐课等一并免除。

河南、山东、北平、淮南北流离的百姓,让他们各回原籍复业,需要的种子、牛具,让官府给。建文年间废除的北方学校依旧开设,不让它们荒废。”

朱祁镇:“这波操作暖心啊!就像冬天给冻着的人递棉袄,免赋税、给种子牛具,老百姓才能安心回家种地。不然地都荒着,咱们吃啥?”

朱祁钰:“你总算说句靠谱的。刚打完仗最缺的就是安稳,让流民回家、学校重开,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法子。总不能光靠打仗吃饭吧?”

秦良玉:“战场再厉害,也得有后方粮仓撑着。永乐皇上这是把‘打天下’的劲儿转成‘治天下’的力了,知道先让土地喘口气,百姓缓过来(竖大拇指表情包)。”

戚继光:“淮北大片荒地,要是不管,迟早出乱子。给种子给牛具,这叫‘精准帮扶’,比空喊口号强多了。当年我守边疆,也得先让军户有地种,才有力气打仗。”

解缙:“还有北方学校重开,这招高!不光要肚子饱,还得脑子有墨水。不然光有粮食,没读书人管事儿,地方照样乱糟糟。”

姚广孝:“战乱之后,最忌‘不管不顾’。皇上这是‘两手抓’:一手抓饭碗,一手抓教化,懂治根。”

杨士奇:“我那会儿在地方上看到,不少流民听说免赋税、给牛具,都背着包袱往回赶,田埂上没多久就有烟火气了。这才是正经事。”

朱高煦:“还是我爸爸有远见!要是换了建文,估计还在纠结田赋减多少,哪有这雷厉风行的劲儿。”

朱高炽:“二弟少说两句。其实让百姓复业,最要紧的是官府别瞎折腾。爸爸下令‘种子牛具官府给付’,就是怕下面的人趁机盘剥,这点想得细。”

朱祁镇:“哎,那北方学校重开,是不是又能培养出像解缙先生这样的大才子了?”

朱祁钰:“难说,不过至少能让更多人识文断字,总比目不识丁强。将来收税、判案,也能少点糊涂官。”

朱元璋:“这才像个治国的样子!打归打,打完了就得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土地不荒、学校不废,这江山才能坐得稳。朱棣,这点比你大哥当年想得还周全(难得夸人)。”

朱棣:“爸爸过奖了。都是被逼出来的,打仗打怕了,知道百姓安稳比啥都强。再说了,国库再空,也不能亏了种地的和念书的。”

秦良玉:“是啊,百姓是水,咱们是船,水稳了船才能行得远。永乐皇上这波民生牌,打得准(点赞表情包)。”

朱棣:“好了,今天就到这儿结束吧@秦良玉。”

“啪!”

秦良玉:“预知后续如何,请继续关注明天下一章。”

朱祁镇:“哎,明天周五,要不要把朱厚照放出来?”

朱祁钰:“你闭嘴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